骨开窗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4490发布日期:2018-08-04 11:20阅读:1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类,特别是一种骨开窗定位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外科手术中,骨开窗可用于骨髓炎,骨纤维发育不良等的治疗,传统的骨开窗方法为:用骨钻在病变段按预设方案钻出两排骨孔,然后用骨刀将相邻骨孔之间的骨皮质撬开,取出两排骨洞之间的骨皮质,形成骨窗。但由于人体长骨呈圆筒状且质地坚硬,采用传统骨开窗方法开窗时,骨钻在长骨上钻孔时经常出现打滑、移位现象,所以所开的骨窗形态常常不规整,术后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容易导致骨折,给患者增加痛苦和风险。故需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骨开窗定位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开窗定位器,包括定位主体框、针道筒、垫片,所述定位主体框与垫片相互配套,所述垫片可卡到定位主体框上;所述定位主体框的左侧中部、右侧中部分别竖直设置有一个针道筒;

其中,所述定位主体框包括凹槽、工作区间,所述定位主体框呈中空结构的无盖无底的长方体型,所述定位主体框的内部空间为工作区间;所述定位主体框的前壁、后壁分别等距离底设置有四个凹槽,且定位主体框前壁的四个凹槽与定位主体框后壁的四个凹槽所设置的位置一一对应;

所述垫片包括夹块、分隔块,所述垫片呈倒立的L型,所述分隔块的上端与夹块底面的后端相接;所述分隔块包括中间隔块、卡槽,所述分隔块中下部的左部、右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槽,两个卡槽之间为中间隔块;所述分隔块通过两个卡槽分别卡到定位主体框上前壁、后壁相对应的凹槽中与定位主体框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针道筒呈中空结构的无盖无底的圆柱体型,所述针道筒的内径为2mm,所述针道筒的外径为4m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定位主体框前壁的四个凹槽两两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定位主体框后壁的四个凹槽两两之间的距离为10m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凹槽呈长方形,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m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定位主体框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50mm、14mm、5mm,所述工作区间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48mm、12mm、5m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分隔块呈长方形,所述分隔块的厚度比凹槽的宽度小0.15mm-0.2mm,所述分隔块的高度为8mm-12mm,所述分隔块的长度为18m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卡槽呈长方形,所述卡槽的深度为3mm,所述卡槽的宽度比凹槽的宽度大0.15mm-0.2m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中间隔块呈长方形,所述中间隔块的高度为3mm,所述中间隔块的长度为12m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夹块呈长方形,所述夹块的长度为18mm,所述夹块的宽度为16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中,分隔块的中间隔块与定位主体框的内壁所形成的矩形空间,即为所确定好的截骨范围,此时可使用摆锯,沿着中间隔块与定位主体框的内壁所形成的矩形空间的边沿,直接截骨开窗,如此所截取下来的骨块为规整的矩形,所开的骨窗形态也为规整的矩形。同时,可将止血钳夹于夹块,从而稳定垫片,防止垫片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位移等问题。这样就可解决骨开窗不规整的问题,防止术后出现应力集中,从而降低患者术后骨折的发生风险。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缩短了截骨开窗的时间,提高了截骨开窗的效率,降低了患者术后骨折发生率以及结构简单、新颖,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各图中相同部分标号一致)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主体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主体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位主体框,2.凹槽,3.工作区间,4.针道筒,5.垫片,6.夹块,7.分隔块,8.中间隔块,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定位主体框、针道筒、垫片,所述定位主体框与垫片相互配套,所述垫片可卡到定位主体框上;所述定位主体框的左侧中部、右侧中部分别竖直设置有一个针道筒。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定位主体框包括凹槽、工作区间,所述定位主体框呈中空结构的无盖无底的长方体型,所述定位主体框的内部空间为工作区间;所述定位主体框的前壁、后壁分别等距离底设置有四个凹槽,且定位主体框前壁的四个凹槽与定位主体框后壁的四个凹槽所设置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垫片包括夹块、分隔块,所述垫片呈倒立的L型,所述分隔块的上端与夹块底面的后端相接;所述分隔块包括中间隔块、卡槽,所述分隔块中下部的左部、右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槽,两个卡槽之间为中间隔块;所述分隔块通过两个卡槽分别卡到定位主体框上前壁、后壁相对应的凹槽中与定位主体框相连接。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针道筒呈中空结构的无盖无底的圆柱体型,所述针道筒的内径为2mm,所述针道筒的外径为4mm。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定位主体框前壁的四个凹槽两两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定位主体框后壁的四个凹槽两两之间的距离为10mm。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凹槽呈长方形,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mm。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定位主体框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50mm、14mm、5mm,所述工作区间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48mm、12mm、5mm。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分隔块呈长方形,所述分隔块的厚度比凹槽的宽度小0.15mm-0.2mm,所述分隔块的高度为8mm-12mm,所述分隔块的长度为18mm。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卡槽呈长方形,所述卡槽的深度为3mm,所述卡槽的宽度比凹槽的宽度大0.15mm-0.2mm。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中间隔块呈长方形,所述中间隔块的高度为3mm,所述中间隔块的长度为12mm。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夹块呈长方形,所述夹块的长度为18mm,所述夹块的宽度为16mm。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将定位主体框在手术时放于患者的手术位置,并在定位主体框左侧、右侧的针道筒中分别转入一根克氏针,从而将定位主体框固定于骨干上;

然后,根据所需截骨范围,调整分隔块的位置,并将分隔块通过两个卡槽分别卡到定位主体框上前壁、后壁相对应的凹槽中,来将分隔块卡到定位主体框上;

最后,分隔块的中间隔块与定位主体框的内壁所形成的矩形空间,即为所确定好的截骨范围,此时可使用摆锯,沿着中间隔块与定位主体框的内壁所形成的矩形空间的边沿,直接截骨开窗。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摆锯是沿着中间隔块与定位主体框的内壁所形成的矩形空间的边沿截骨开窗的,故所截取下来的骨块为规整的矩形,所开的骨窗形态也为规整的矩形。如此就可防止术后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从而降低患者的骨折发生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止血钳夹于夹块,从而稳定垫片,防止垫片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位移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主体框、垫片的配合设置,可缩短截骨开窗的时间,提高截骨开窗的效率,还可降低术后患者骨折发生率。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