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急救担架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8091发布日期:2018-08-21 17:06阅读:10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急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矿用急救担架猴车。



背景技术:

目前矿山和矿井生产属于高危行业,安全工作极为重要,因此,在矿井生产中,既要做好事故预防,也要重视发生事故后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随着开采的深入,很多矿井的井筒较长,通常主井筒都有上千米长,多为坡度为10~20°的缓斜坡。主井筒既是整个矿井的运输通道,又是全矿员工下井、升井的必经之道,主井筒内通常安装有用于运煤等矿产物的皮带运输机和用于运送升、下井人员的猴车;然而,在使用猴车运送工人时,工人呈悬挂坐立状,身体是直立的,然而当井下发生伤害事故时,需要将受伤的矿工从井下运输到地面,这个时候如果使用猴车运输,由于受伤的矿工往往难以直立,而必须仰躺以防止加重伤情,导致无法使用猴车将伤者运输出井,而只能使用担架,但是,使用担架时,由于主井筒较长,从井底将担架抬至井口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会耽误伤者的抢救;由于传统的猴车无法运送伤者,而传统的担架运送伤者所需时间过长造成延误伤者抢救,因此现有的技术都还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用急救担架猴车,解决传统的猴车无法运送伤者,人力抬担架运输时间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矿用急救担架猴车,包括第一悬挂装置1、第二悬挂装置2、担架主体3、联动装置4和随动猴车5,担架主体3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悬挂装置1和第二悬挂装置2,第一悬挂装置1左侧设置联动装置4,联动装置4另一端与随动猴车5连接,所述第一悬挂装置1包括第一抱索器11、第一连杆12和第一减震架13,第一连杆12上端设置第一抱索器11,第一连杆12下端设置2个第一减震架13,2个第一减震架13下端分别与担架主体3左端两侧连接,所述第二悬挂装置2包括第二抱索器21、第二连杆22和第二减震架23,第二连杆22上端设置第二抱索器21,第二连杆22中部设置2个第二减震架23,2个第二减震架23下端分别与担架主体3左端两侧连接,第二连杆22下端与担架主体3右端中部连接。

所述担架主体3包括纵梁31、横梁32、担架布33和绑带34,2个纵梁31之间设置若干根横梁32,纵梁31和横梁32上侧设置担架布33,纵梁31两侧均设置绑带34,防止伤员掉落,造成二次受伤。

所述的担架主体3下侧设置支腿35,支腿35铰接设置在纵梁31的两端,拆卸后方便搬抬。

所述的联动装置4包括联动杆41、套环42和连接耳43,套环42上设置连接耳43,联动杆41与连接耳43通过插销连接,联动杆41与第一连杆11连接,套环42套设在随动猴车5的连杆上,使随行猴车与担架保持合适的距离,随行人员方便抓扶,保证伤员的安全。

所述的纵梁31左端设置第一固定环311,第一减震架13下端通过挂钩挂设在第一固定环311上,方便固定和拆卸担架主体,节省急救时间。

所述纵梁31右端设置第二固定环312,第二减震架23挂下端通过挂钩挂设在第二固定环312上,方便固定和拆卸担架主体,节省急救时间。

所述的纵梁31包括2根通过折叠机构313连接的子纵梁314,方便担架折叠。

所述的第二连杆22下端设置弯钩,第二连杆22下端通过弯钩挂设在担架主体3右端横梁32中部连接,方便固定和拆卸担架主体,节省急救时间。

所述的横梁32包括2根铰接设置的子横梁321,方便担架折叠。

所述的第一减震架13和第二减震架23均为减震器,起到减震的作用,增加舒适度,防止伤员伤情加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第一悬挂装置、第二悬挂装置上端安装在架空乘人装置的运输系统上,将担架主体安装在第一悬挂装置、第二悬挂装置上,将随行猴车连接好,将伤员抬至担架主体上,用绑带固定好,随行人员坐在随行猴车上,用手抓扶好担架主体,将伤员送至出口,随行人员与接应人员,拔出卡销将担架主体一同拆下,将伤员用担架抬出送去救治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联动装置使随行猴车与担架保持合适的距离,随行人员方便抓扶,保证伤员的安全;3、第一减震架、第二减震架和第二连杆均与担架主体可拆卸连接,方便固定和拆卸担架主体,节省急救时间,绑带防止伤员掉落,造成二次受伤;4、第一减震架和第二减震架起到减震的作用,增加舒适度,防止伤员伤情加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悬挂装置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二悬挂装置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担架主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第一悬挂装置、2-第二悬挂装置、3-担架主体、4-联动装置、5-随动猴车、11-第一抱索器、12-第一连杆、13-第一减震架、21-第二抱索器、22-第二连杆、23-第二减震架、31-纵梁、32-横梁、33-担架布、34-绑带、35-支腿、41-联动杆、42-套环、43-连接耳、311-第一固定环、312-第二固定环、313-折叠机构、314-子纵梁、321-子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1-4,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矿用急救担架猴车,包括第一悬挂装置1、第二悬挂装置2、担架主体3、联动装置4和随动猴车5,担架主体3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悬挂装置1和第二悬挂装置2,第一悬挂装置1左侧设置联动装置4,联动装置4另一端与随动猴车5连接,所述第一悬挂装置1包括第一抱索器11、第一连杆12和第一减震架13,第一连杆12上端设置第一抱索器11,第一连杆12下端设置2个第一减震架13,2个第一减震架13下端分别与担架主体3左端两侧连接,所述第二悬挂装置2包括第二抱索器21、第二连杆22和第二减震架23,第二连杆22上端设置第二抱索器21,第二连杆22中部设置2个第二减震架23,2个第二减震架23下端分别与担架主体3左端两侧连接,第二连杆22下端与担架主体3右端中部连接。

所述担架主体3包括纵梁31、横梁32、担架布33和绑带34,2个纵梁31之间设置若干根横梁32,纵梁31和横梁32上侧设置担架布33,纵梁31两侧均设置绑带34,防止伤员掉落,造成二次受伤。

所述的担架主体3下侧设置支腿35,支腿35铰接设置在纵梁31的两端,拆卸后方便搬抬。

所述的联动装置4包括联动杆41、套环42和连接耳43,套环42上设置连接耳43,联动杆41与连接耳43通过插销连接,联动杆41与第一连杆11连接,套环42套设在随动猴车5的连杆上,使随行猴车与担架保持合适的距离,随行人员方便抓扶,保证伤员的安全。

所述的纵梁31左端设置第一固定环311,第一减震架13下端通过挂钩挂设在第一固定环311上,方便固定和拆卸担架主体,节省急救时间。

所述纵梁31右端设置第二固定环312,第二减震架23挂下端通过挂钩挂设在第二固定环312上,方便固定和拆卸担架主体,节省急救时间。

所述的纵梁31包括2根通过折叠机构313连接的子纵梁314,方便担架折叠。

所述的第二连杆22下端设置弯钩,第二连杆22下端通过弯钩挂设在担架主体3右端横梁32中部连接,方便固定和拆卸担架主体,节省急救时间。

所述的横梁32包括2根铰接设置的子横梁321,方便担架折叠。

所述的第一减震架13和第二减震架23均为减震器,起到减震的作用,增加舒适度,防止伤员伤情加重。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第一悬挂装置、第二悬挂装置上端安装在架空乘人装置的运输系统上,将担架主体安装在第一悬挂装置、第二悬挂装置上,将随行猴车连接好,将伤员抬至担架主体上,用绑带固定好,随行人员坐在随行猴车上,用手抓扶好担架主体,将伤员送至出口,随行人员与接应人员,拔出卡销将担架主体一同拆下,将伤员用担架抬出送去救治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联动装置使随行猴车与担架保持合适的距离,随行人员方便抓扶,保证伤员的安全;3、第一减震架、第二减震架和第二连杆均与担架主体可拆卸连接,方便固定和拆卸担架主体,节省急救时间,绑带防止伤员掉落,造成二次受伤;4、第一减震架和第二减震架起到减震的作用,增加舒适度,防止伤员伤情加重。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