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瘘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2666发布日期:2018-07-31 18:05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造瘘袋。



背景技术:

如图5-7所示为现有技术的造瘘袋10。袋体的第一侧形成有圆孔,环绕圆孔的设置有卡环11,卡环用于卡在底托上,底拖环绕患者的造瘘口而粘贴固定。

这样是造瘘袋存在几个缺陷:1)造瘘袋内壁易与造瘘口皮肤接触,粪液直接黏附在造瘘袋内壁,长时间磨损造瘘口皮肤,造成皮肤破溃。2)造瘘口也是人工肛门,可以正常排气,现有的造瘘袋没有排气孔,排气需要打开下口,会有粪液流出,不方便操作。3)造瘘口常规护理,为了避免造瘘口狭窄,需要定时扩张,一般的造瘘袋扩张时需要拆下造瘘袋,气味比较大,期间易可出现排便,不仅浪费资源,造成多次擦拭,给日常工作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造瘘袋,其能够1)有效避免造瘘袋内壁与造瘘口接触摩擦,2)易于排气,3)方便进行扩张护理。

本实用新型的造瘘袋,其在袋体的第一侧包括圆形卡扣,以与环绕患者的造瘘口而固定的底托可拆卸地固定结合,在所述袋体的第一侧对面的第二侧上开设有圆孔,环绕该圆孔在所述第二侧外侧设置有圆形凸环,圆形凸环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盖体;所述圆形凸环相对于所述袋体第二侧的凸起高度为0.5-1cm,以避免造瘘口的皮肤与盖体内侧接触;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造瘘口的最大直径,且所述圆孔环绕包围所述造瘘口。

优选地,所述盖体设置为透明的。

优选地,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帮助揭开盖体的手柄。

优选地,所述盖体通过连接带连接于袋体或圆形凸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圆环突起,使得造瘘口的皮肤不会与造瘘袋接触,避免了摩擦;在患者排气时,可打开盖体进行排放;在临床做造瘘口扩张时,也仅需打开盖体就可通过第二侧的圆孔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造瘘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造瘘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去除盖体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2去除盖体后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造瘘袋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造瘘袋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的造瘘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造瘘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造瘘袋的第一侧(前侧)与现有技术的造瘘袋完全相同。因此,图5也可以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造瘘袋的前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造瘘袋10,其在袋体的第一侧包括圆形卡扣11,以与环绕患者的造瘘口而固定的底托可拆卸地固定结合。在袋体的第一侧对面的第二侧上开设有圆孔14,环绕该圆孔14在第二侧外侧设置有圆形凸环12,圆形凸环12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盖体14。圆形凸环12相对于袋体第二侧的凸起高度为0.5-1cm,以避免造瘘口的皮肤与盖体13内侧接触。圆孔14的直径大于造瘘口的最大直径,且圆孔14环绕包围造瘘口。

盖体13可以设置为透明的,以方便观察造瘘口的情况。

盖体13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帮助揭开盖体的手柄(图中未示出)。

盖体13还可以是通过连接带(图中未示出)连接于袋体或圆形凸环12。

在患者发现胀袋而需要排气时,只需打开盖体即可,排气完毕后重新盖上盖体13。

医务工作者进行临床护理而对造瘘口进行扩张时,也只需将盖体13揭下,就可对暴露在圆孔14中的造瘘口直接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