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肥厚性心肌病专用外科手术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3429发布日期:2018-08-28 22:42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肥厚性心肌病专用外科手术刀。



背景技术:

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心肌异常,以心室壁异常肥厚,心腔缩小或正常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多为不对称性肥厚。室间隔是肥厚性心肌病心肌肥厚最常累及的部位,伴随左室流出道梗阻的称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发病率约为0.2%,无症状的患者年死亡率约1%,而有医院就诊史的患者,小儿年死亡率高达4~6%,成人年死亡率在2~4%,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是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治疗首先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若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应该积极外科手术治疗消除梗阻。外科治疗现阶段是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治疗的金标准。成功的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症状,降低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治疗首先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若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应该积极外科手术治疗消除梗阻。外科治疗现阶段是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治疗的金标准。成功的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症状,降低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治疗首先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若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应该积极外科手术治疗消除梗阻。外科治疗现阶段是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治疗的金标准。成功的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症状,降低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

手术切除主动脉瓣下肥厚室间隔组织,剪断异常连接,游离前乳头肌根部,疏通左室流出道。现阶段手术难点如下:

1、心内暴露困难。手术经主动脉切口路径操作,手术经切口跨过主动脉瓣在左心室心腔内操作,操作路径较长,且左心室腔小,心内暴露较差,不便于心内操作。特别是主动脉瓣环直径小于21mm的患者。加之,因主刀医生视角和操作路径的影响,传统主刀医生的头灯和无影灯照亮左室心腔较为困难。

2、目前手术切除肥厚的室间隔的长度、厚度和宽度均是凭借医生的经验,没有一个测量工具,并且术中反复切除难以把控切除的精准度。以至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术中损伤传导束(发生率:2.5~10%)、室间隔切除过多值其穿孔(3%)、切除过少致术后残余梗阻需再次手术(5%)、反复牵拉致医源性主动脉瓣损伤(5~50%)需再次手术(5.5%)等。特别是室间隔轻度增厚患者,这类患者因室间隔较薄,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偏高,所以手术切除室间隔的长度、厚度和宽度难以精确的掌控。

3、切除难度大和微栓产生。目前术中采用的手术刀为常规传统的手术刀(小圆刀和钩刀),在切除病变组织过程中,因为暴露困难,且无专用手术器材,常需要反复使用传统的手术刀进行操作,有时多达数十次,操作时间长,心脏停跳时间长,心肌缺血时间长。且反复切除,术中产生很多细小的心肌组织碎片和碎渣,更多的是肉眼看不见的碎渣,且心腔内肉柱间隙多,术中不能完全清楚,术后出现体循环栓塞,导致围手术期心梗、脑梗、肾脏栓塞等发生;所以术中整块肥厚室间隔切除是最理想的手术方式。

4、临床教学难以实施。由于手术路径、手术部位以及手术配合的问题,手术野充分暴露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手术台上,只能主刀医生可以看见手术野,而手术台上的第一助手和第二、三助手均不能看见手术详细的操作过程。在临床教学,其他心脏手术常有教学视频录像,而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手术治疗课程中,常常以教材书图谱和老师口述为主,不能达到视觉直观教学的高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肥厚性心肌病专用外科手术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肥厚性心肌病专用外科手术刀,包括刀体和刀柄,所述刀体的上下两侧一体式设有侧翼,所述侧翼一端和刀体的左端一体式延伸有刀刃,所述刀体底部表面和侧翼表面设置有刻度,所述刀体尾部设置有椭圆形孔洞,孔洞与刀柄一端的凸起结构卡扣连接,所述凸起结构内安装有LED照明灯,所述刀柄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关,所述刀柄体部的的表面有防滑螺纹,所述刀柄为中空结构,所述刀柄的体部转角处正面安装有微型摄像头,且微型摄像头的输入端口电性连接电池,微型摄像头的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数字转换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数字转换无线发射装置与电池均设置在刀柄内。

优选的,所述刀体底部与刀体尾部有一个夹角,形成刀柄前端与刀柄体部有一个夹角,刀体的底部平面与刀柄体部的空间位置为一条线平行于一个面的关系,且刀体的中轴线与刀柄的空间位置亦为平行关系。

优选的,所述刀体呈U形形状,所述底部刀刃呈三维的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刀柄呈L形形状。

优选的,所述刀体底部有两部分刻度,横向和纵向两个刻度,所述刀体侧翼上的刀刃和侧翼尾部均设计为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刀体呈“U”状,刀体的底部、侧翼的前端均有刀刃,完全满足整块切除需要,避免切除心内心肌时产生组织碎片和碎渣,降低围手术期心脏、脑部以及肾脏栓塞等发生。

2、刀体有一个立体的三维刻度,可以清楚明确的执行手术预设的方案。

3、刀体的底部设计为长方形,长约20mm,宽度0.5~10mm,据临床需要设计多个型号刀片,底边刀刃呈三维的弧状结构,因为左心室呈一个类似圆锥状立体几何形状,圆弧状刀刃可以保证切除室壁心肌厚度均匀一致。

4、刀体侧翼前端刀刃和侧翼尾端均设计为半弧形,前端便于切割进刀,尾端便于退出心内操作的同时避免损伤邻近组织,如主动脉瓣环和瓣膜。侧翼高度为5mm,便于术者操作和精确测量。

5、柄前端设计有LED照明灯,LED照明灯亮度高,耗电量小,占用体积不大,造型易构造等优点。且LED照明灯位于与刀体孔洞结合的刀柄凸起结构内部,不额外占用空间,减少术中视线的干扰。

6、微型摄像头与刀柄体内部的电池和数字转换无线发射装置相连,可以实时转录出手术情况。

7、刀体的中轴线与刀柄的空间位置亦为平行关系,这样可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减少手术者视线的盲点,提高手术质量。

8、柄外部设计有防滑螺纹,增加摩擦力,便于术者用劲于刀柄上,以及预防手术刀意外滑脱导致的医疗不良安全事件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分式结构示意图;

图3LED照明灯和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体、11刀刃、12侧翼、13孔洞、2 LED照明灯、3微型摄像头、4防滑螺纹、5电池、6数字转换无线发射装置、7开关、8刀柄、9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肥厚性心肌病专用外科手术刀,包括通过把刀体1和刀柄8组成,刀体1呈U状,包括底部、侧翼12和刀体1尾部三部分构成,刀体1前端为刀刃11,刀刃11又分为底边刀刃和侧翼12刀刃两部分,沿刀体1底部有两部分刻度,横向和纵向两个刻度,侧翼亦有纵向和深度两个刻度;刀体1尾部有固定孔洞,刀体底部与刀体1尾部有一个夹角。刀柄8呈“L”状,包括刀柄8前端与刀柄8体部。刀柄8前端与刀柄8体部有一个夹角,刀柄8前端有固定刀体1的凸起结构9,凸起结构9内部设计有LED照明灯2,刀柄8前端与刀柄8体部转角处的正面有微型摄像头3,刀柄8体部的表面有防滑螺纹4,刀柄8内部为中空状态,刀体1内部设有电池5和数字转换无线发射装置6,刀体1尾端有电源开关7。

目前全球心脏外科专家公认: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术中整块肥厚室间隔切除是最理想的手术方式。而目前术中采用的手术刀为常规传统的手术刀,无法满足临床需要。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刀体1呈“U”状,刀体1的底部、侧翼12的前端均有刀刃11,完全满足整块切除需要,避免切除心内心肌时产生组织碎片和碎渣,降低围手术期心脏、脑部以及肾脏栓塞等发生。

目前手术切除肥厚的室间隔的长度、厚度和宽度均是凭借医生的经验,没有一个测量工具,并且术中反复切除难以把控切除的精准度。本实用新型中刀体1有一个立体的三维刻度,可以清楚明确的执行手术预设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刀体1的底部设计为长方形,长约20mm,宽度0.5~10mm,据临床需要设计多个型号刀片,底边刀刃11呈三维的弧状结构,因为左心室呈一个类似圆锥状立体几何形状,圆弧状刀刃可以保证切除室壁心肌厚度均匀一致;刀体1侧翼前端刀刃11和侧翼12尾端均设计为半弧形,前端便于切割进刀,尾端便于退出心内操作的同时避免损伤邻近组织,如主动脉瓣环和瓣膜。侧翼高度为5mm,便于术者操作和精确测量。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和微创设备的更新,本实用新型可完全解决心内暴露困难问题。在刀柄8前端设计有LED照明灯2,LED照明灯2亮度高,耗电量小,占用体积不大,造型易构造等优点。且LED照明灯2位于与刀体1孔洞13结合的刀柄凸起结构9的内部,不额外占用空间,减少术中视线的干扰。于此同时,LED照明灯2不仅可照亮手术野,可以为微型摄像头3提供充足的光源,便于录制清晰的手术实况。

刀柄2体部转角处的正面设计有微型摄像头3,其可以位于中空状态的刀柄8内部,不额外占用空间,减少术中视线的干扰。微型摄像头3与刀柄8体内部的电池5和数字转换无线发射装置6相连,可以实时转录出手术情况,便于术中一组、二组以及手术护士知道手术情况,提高助手及护士的手术配合度。录制的影像资料可以作为教学视频资料,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端医学人才。录制的影像资料亦可以作为司法证据,避免医患纠纷等作用。

实际临床中,上述方案中的数字转换无线发射装置6亦可以在刀柄8尾部使用外接的的数字转换设备,降低手术刀的生产成本,共享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临床易于推广应用。

刀体1底部与刀体1尾部的夹角、刀柄8前端与刀柄8体部的夹角之和应为180°,且夹角1设计为150-145°,夹角2设计为30-45°,这样才能保证刀体1的底部平面与刀柄8体部的空间位置为一条线平行于一个面的关系,且刀体1的中轴线与刀柄8的空间位置亦为平行关系,这样可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减少手术者视线的盲点,提高手术质量。并且,因上述空间位置关系,根据人空间位置定位能力,手术者便可以清楚知道用力大小,用力方向以及刀体切割前进的速度等,可精确执行手术预设的方案。

刀柄8外部设计有防滑螺纹4,增加摩擦力,便于术者用劲于刀柄上,以及预防手术刀意外滑脱导致的医疗不良安全事件发生。

因该病变部位与操作空间特殊情况,一般刀柄为不锈钢制作而成,刀柄8设计较长,术者常于刀柄的尾部持刀,根据杠杆原理,术中手指用力较大,若手术时间长,术者可能出现手指酸软,影响操作精准度。本实用新型中刀柄体部为空心设计,减轻刀柄重量,优化手术装备,且便于刀柄内部安装上述设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等同物限定。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