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式护理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8901发布日期:2018-09-11 20:3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条式护理病床。



背景技术:

目前的病床和护理床都是围绕让患者起身、翻身、饮食和方便而设计,还没有围绕方便整理患者身下床单、被褥、气垫等铺设而设计的。

现有无论是医院病床还是护理床主要面临的问题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有病床和护理床必须要求患者自主或被动移动、起身,才能解决支撑点转换的问题,而且不能实现连续支撑点的转移,造成需要整理的床单、被褥、气垫等患者身下垫子的堆积,只能靠人力硬拽,造成对患者摩擦等等一系列人患者难以忍受的痛苦。二是由于现有病床和护理床底部都是整体一块或两三块整板,不可能解决患者所需要的将贴身衣物或床单等与患者身体分离的问题,只能通过移动和抬举患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患者承重部位同时离开支撑点,方便整理患者身下床单的条式护理病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条式护理病床,包括:床体、升降装置、驱动装置和承重板,所述床体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升降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升降装置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承重板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床体两侧的所述升降装置上,所述承重板能够随着所述升降装置移动,排列放置的若干个所述承重板用于承受人体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为升降承重杆,所述升降承重杆包括水平杆和竖直杆;所述承重板可拆卸的固定在床体两侧的所述水平杆上;所述竖直杆位于所述水平杆两端,所述竖直杆垂直于床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竖直杆沿竖直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齿轮驱动装置,所述齿轮驱动装置包括斜齿轮和直齿轮,所述竖直杆设置有齿条,每个所述竖直杆啮合一个所述直齿轮,床头侧的两个所述直齿轮之间以连接杆连接,床尾侧的两个所述直齿轮之间以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分别设置所述斜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手摇杆,所述斜齿轮包括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设置在两处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第二斜齿轮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所述手摇杆贯穿所述第二斜齿轮,所述手摇杆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齿轮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丝杠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带轮支柱,所述带轮支柱用于支撑床体。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为气垫床。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板为条式承重板,所述条式承重板的长度与所述床体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板替换为承重软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条式护理病床,采用承重板和升降装置配合,若干承重板伸入患者身下,支撑患者的体重,升降装置上升带动承重板上升,患者随承重板上升从而与床体分离,患者与床体分离后方便医务人员整理病床上的床单、被褥等物品,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力硬拽整理患者身下的床单造成对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条式护理病床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条式护理病床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条式护理病床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初始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升降承重杆升起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初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升降承重杆升起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条式承重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床头

2-床板

3-床尾

4-升降承重杆

41-水平杆

42-竖直杆

5-带轮支柱

6-承重板/承重软带

7-驱动装置

71-手摇杆

72-把手

73-直齿轮

74-斜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条式护理病床,包括:床体、升降装置、驱动装置7和承重板6,所述床体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升降装置,所述驱动装置7驱动所述升降装置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承重板6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床体两侧的所述升降装置上,所述承重板6能够随着所述升降装置移动,排列放置的若干个所述承重板6用于承受人体重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条式护理病床,采用承重板6和升降装置配合,若干承重板6伸入患者身下,支撑患者的体重,升降装置上升带动承重板6上升,患者随承重板6上升从而与床体分离,患者与床体分离后方便医务人员整理病床上的床单、被褥等物品,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力硬拽整理患者身下的床单造成对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为升降承重杆4,所述升降承重杆4包括水平杆41和竖直杆42;所述承重板6可拆卸的固定在床体两侧的所述水平杆41上;所述竖直杆42位于所述水平杆41两端,所述竖直杆42垂直于床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竖直杆42沿竖直方向移动。固定有承重板6的水平杆41则随之上移,将患者托起,与床体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7为齿轮驱动装置,所述齿轮驱动装置包括斜齿轮74和直齿轮73,所述竖直杆42设置有齿条,每个所述竖直杆42啮合一个所述直齿轮73,床头侧的两个所述直齿轮73之间以连接杆连接,床尾侧的两个所述直齿轮73之间以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分别设置所述斜齿轮74。利用齿轮啮合转动实现升降承重杆的上升,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还包括:手摇杆71,所述斜齿轮74包括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设置在两处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第二斜齿轮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所述手摇杆71贯穿所述第二斜齿轮,所述手摇杆71设置有把手72。手摇杆71和连接杆互相垂直,两处连接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啮合,手摇杆71贯穿两个第二斜齿轮,通过把手72转动手摇杆71,手摇杆71转动带动第二斜齿轮转动,第一斜齿轮随第二斜齿轮啮合转动,进而带动连接杆转动;每个连接杆两端都设有直齿轮73,直齿轮73与竖直杆42上的齿条啮合,连接杆转动带动直齿轮73转动,直齿轮73和齿条啮合转动带动竖直杆42上升,升降承重杆4则上升与床体分离。

将所述第二斜齿轮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间位置,便于用一个手摇杆71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床体两侧升降承重杆4的升降,连接杆、手摇杆71也可以替换为钢丝绳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还可以为丝杠驱动装置或绞盘钢丝绳驱动装置,采用丝杠驱动装置或绞盘钢丝绳驱动装置也可以达到使升降承重杆升降的作用。

为方便床体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带轮支柱,所述带轮支柱用于支撑床体,同时可以在有需要时随时推动床体,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与承重板6配合使用的床体最优的为气垫床,尤其是条式气垫床,在充气后,患者与气垫床之间会有空隙,便于在人体的承重部位插入多个承重板6,进而使用升降装置将患者身体与床体分离。病情严重的患者往往无法移动,特别是后背、臀部等重要支撑部位,必须使用气垫。与带气垫的床之间的配合,无需患者做任何配合动作。

为方便操作所述承重板6为条式承重板,所述条式承重板的长度与所述床体的宽度相等。条式承重板宽度小容易实现人为将条式承重板插入患者身下。

考虑到承重板6的硬性,为避免对患者产生伤害,所述承重板替换为承重软带,质地柔软,避免对患者身体的触碰,且容易伸入患者身下,实现承重作用。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条式护理病床的过程包括:

将升降承重杆4降至低点,与床体齐平;

将若干条式承重板(带)6分别穿过患者身体下面同一可以分离的层面,“同一可以分离层面”是指需要与患者所有身体部位分离的层面,如想换床单,就必须将承重板(带)6在床单之上同时穿过,这样床单之上的所有物品都将被抬起;

将若干条式承重板(带)与升降承重杆4两端连接固定好;

摇动把手72控制手摇杆71将升降承重杆4升起;

整理已经与患者分离的床上床单等;

摇动把手72控制手摇杆71将升降承重杆4降下;

将条式承重板(带)从患者身下依次取出即可。

使用现有病床和护理床的患者,整理床铺时往往需要多人合作,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只需一位护理人员即可实现整理床铺的问题,一位护理人员通过把手控制手摇杆,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将升降承重杆升起,整理病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条式护理病床将原有的一块或几块的床体承重板条形化,解决了病床或护理床承重部分分别通过患者身体底部的问题。特别是适用于重度瘫痪患者,只要将条式承重软带或条式承重板穿过患者需要抬起的身体底部即可。且本实施例的病床无需患者做任何动作即可工作,特别是与气垫结合效果更佳。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承重支点确定选用承重板或承重软带的数量,特别适用于严重瘫痪等重大疾病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