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可固定式引流袋使用的分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1693发布日期:2018-09-18 20:19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帮助患者引流尿液的装置。



背景技术:

尿袋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辅助装置,用于接收患者的尿液,因此尿袋是一直要与患者的身体相连的,患者需要随身携带;

原有技术的尿袋容量并不是很大,患者长时间佩戴势必会需要进行更换,而老年患者自身更换尿袋就比较困难了,而同时,当长时间在户外,并不在家时,没有新的尿袋更换,也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尽可能供患者使用时间延长一些的尿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能够尽可能地多分流尿液,提高尿袋使用时间的配合可固定式引流袋使用的分流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合可固定式引流袋使用的分流袋,包括负压球,负压球的尾端具有排气口,排气口具有塞子,负压管的一端连接负压球,负压管的另一端连通有连接端,通过连接端,负压球能够实现与外部分流袋相连通,连接端的内壁具有阴螺纹,连接端的内腔中具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2根连接杆相对布置在环形凸台上,针头座通过连接杆固定在环形凸台的上方,针头座上设有穿刺针头。

所述穿刺针头的表面具有棱柱,穿刺针头为圆锥形。

所述针头座的直径N小于环形凸台的内径M。

所述负压管位于连接端的下方还具有承托盘。

所述承托盘上开有渗液孔,承托盘的下方位于渗液孔处黏贴固定有储液袋。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用来配合尿液引流袋使用的,尿液引流袋可以连接患者的身体,将尿液引流出来后进行收集,而尿液引流袋的下方具有设有外螺纹的出液口,当尿液引流袋储存的尿液到一定位置时,就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分流了。

使用时可以将尿液引流袋出液口上的端盖旋写,然后将负压球用手挤压,将负压球内的空气从排气口中挤出,并将排气口的塞子堵上,此时,可以取用外部的夹子夹住负压管,以保证负压球处于负压干瘪状态,然后将连接端与外部尿液引流袋的出液口螺纹连接,当螺纹连接的过程中,连接端具有的穿刺针头能够戳破尿液引流袋出液口内的封口膜层(封口膜层可以保证即使出液口的端盖旋下,尿液也不会从出液口流出,方便下一步操作),这样就实现了负压球与引流袋的连通,此时取下夹子,负压球就可以吸引引流袋内的尿液了,当吸液完毕后,可以旋连接端,重新将端盖安装在出液口上,这样的结构就使得引流袋的使用时间相对来说就延长了,患者在日常户外运动时,就不用担心更换尿袋的问题了。

而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穿刺针能够尽可能地戳破封口膜层,保证尿液快速流出,穿刺针头是固定在针头座上的,穿刺针头不但本身为上细下粗的结构,这样能够在连接端不断旋转的同时,能够使得穿刺针头刺破的洞口越来越大了,同时穿刺针头的表面具有的棱柱也能够起到一个旋转切割的作用,尽可能地扩大洞口,让尿液快速流出,尿液流出后,可以穿过连接杆和环形凸台,流入到负压管内。

而负压管上具有的承托盘可以承接尿液,如果患者操作不当(老人容易连接端旋转不到位,比较松)有少量尿液渗漏时,就可以放置尿液到处乱流,污染地面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端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配合可固定式引流袋使用的分流袋,包括负压球1,负压球1的尾端具有排气口2,排气口2具有塞子3,负压管4的一端连接负压球1,负压管4的另一端连通有连接端5,通过连接端5,负压球1能够实现与外部分流袋相连通,连接端5的内壁具有阴螺纹6,连接端5的内腔中具有环形凸台7, 2根连接杆8相对布置在环形凸台7上,针头座9通过连接杆8固定在环形凸台7的上方,针头座9上设有穿刺针头10。

所述穿刺针头10的表面具有棱柱11,穿刺针头10为圆锥形。

所述针头座9的直径N小于环形凸台7的内径M。

所述负压管4位于连接端5的下方还具有承托盘12。

所述承托盘12上开有渗液孔13,承托盘12的下方位于渗液孔13处黏贴固定有储液袋14。

而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负压球1外壁上还可以设有固定板15,螺栓头16通过连接绳与固定板17相连接,而外部尿液引流袋是通过腰带绑缚在患者的腰部位置的,因此,可以在腰带上加设开有螺纹孔18的固定座17,这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就将螺栓头16旋入到螺纹孔18内,这样就实现了负压球1和外部设施腰带的连接,在负压引流时,就不用患者一直手持,解放了患者的双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