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1823发布日期:2018-09-18 20:21阅读:1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



背景技术:

医用导尿管是现代医疗实践中最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尿量、解除尿滞留、保持阴部清洁。

现有的导尿管结构包括柔性的管体,管体靠近进液口的位置设有气囊,管体为两腔或三腔结构。两腔结构中,包括了引流腔和注液腔,引流腔用于排尿引流,注液腔用于向气囊注入液体将导尿管固定在膀胱内防止滑脱。三腔的结构中,除了包括引流腔和注液腔之外,还包括冲洗腔,冲洗腔用于膀胱灌注冲洗。使用导尿管时,需要将气囊插入膀胱中,然后向气囊注入液体,使其固定。

现有的引流腔的进液口均位于气囊之前,当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引流腔的进液口处于高位,而气囊处于低位,尿液中的血块、脓、坏死组织容易沉积在气囊上,而不能有效地排出。现有的导尿管长度固定,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导尿管过长或过短都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在使用过程中,当病人没有尿时,没有将导尿管的排尿口堵住,容易使病菌经导尿管进入人体内,导致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调节,增加了患者在检查中的舒适度、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包括管体,管体的一端为病人端,另一端为排尿端,病人端包括设置于病人端端部的进液口,病人端端部的管体上周向设置有气囊,进液口被气囊包围;管体上设置有注水装置和冲洗装置,冲洗装置包括冲水管和冲水阀门,冲水管与管体连通,注水装置包括注水管和注水单向阀,注水管伸入管体内部,并与气囊连通;管体上设置有由顶盖和底盒构成的储管盒,储管盒内设有螺纹槽,顶盖上与螺纹槽相应的位置设有多个入管口,底盒与螺纹槽中心对应的位置设有出管口,管体从其中一个入管口穿入储管盒,经过螺纹槽后从出管口穿出;管体上还设置有流速调节器,流速调节器上设置有滚轮,滚轮的外壁贴附在管体的外壁上;排尿端的排尿口处设置有活动轴,活动轴一端固定在排尿口的外壁上,另一端连接有密封块。

所述排尿口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导尿袋的入口处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所述活动轴和密封块均置于导尿袋中。

所述管体侧壁上设置有显影线。

所述进液口与病人端侧壁光滑过渡。

所述储管盒位于注水装置和冲洗装置的下部,排尿端的上部。

所述注水管靠近气囊的端部设置有进出水口,管体设置有与进出水口相对应的通过孔,进出水口穿过通过孔伸入气囊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引流腔的进液口被气囊包围,即气囊的高度超过进液口的高度,且气囊不会将进液口堵住,当将本实用新型插入膀胱时,气囊位于高位,进液口位于低位,尿液中的血块、脓、坏死组织也容易流向低位,然后从进液口中排出,不易造成血块、脓、坏死组织堆积在膀胱内。

通过在无菌导尿管冲洗腔上设置储管盒, 患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导尿管的长度,大大方便了患者的使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管体上设有流速调节器,通过调节流速调节器上的滚轮调节尿液的排出速度,也可以作为阀门关闭导尿管,使得患者在更换接尿袋时更加方便。

当病人撒尿时,尿液经导尿管进入到导尿袋中,当病人不撒尿时,密封片堵住导尿管的出 口,防止细菌经导尿管进入到人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储管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储管盒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是管体;2是病人端;3是排尿端;4是进液口;5是气囊;6是注水装置;61是注水管;62是注水单向阀;7是冲洗装置;71是冲水管;72是冲水阀门;8是储管盒;9是螺纹槽;10是入管口;11是流速调节器;12是滚轮;13是排尿口;14是活动轴;15是密封块;16是导尿袋。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4所示,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包括管体1,管体1的一端为病人端2,另一端为排尿端3,病人端2包括设置于病人端2端部的进液口4,病人端2端部的管体上周向设置有气囊5,进液口4被气囊5包围;管体1上设置有注水装置6和冲洗装置7,冲洗装置7包括冲水管71和冲水阀门72,冲水管71与管体1连通,注水装置6包括注水管61和注水单向阀62,注水管61伸入管体1内部,并与气囊5连通;管体1上设置有由顶盖和底盒构成的储管盒8,储管盒8内设有螺纹槽9,顶盖上与螺纹槽9相应的位置设有多个入管口10,底盒与螺纹槽9中心对应的位置设有出管口,管体1从其中一个入管口10穿入储管盒8,经过螺纹槽9后从出管口穿出;管体1上还设置有流速调节器11,流速调节器11上设置有滚轮12,滚轮12的外壁贴附在管体1的外壁上;排尿端3的排尿口13处设置有活动轴14,活动轴14一端固定在排尿口13的外壁上,另一端连接有密封块15。

通过注水装置6的设置,可随时清洗病人的膀胱,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排尿口13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导尿袋16的入口处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排尿口13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可与带有内螺纹的导尿袋16螺纹连接,这样导尿管管体和导尿袋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

活动轴14和密封块15均置于导尿袋16中,当病人排尿时,尿液经导尿管进入到导尿袋16中,当病人不排尿时,密封块15堵住管体1的排尿口13,防止病菌经导尿管进入人体内。

管体1侧壁上设置有显影线,以便在X光探测下显影,利于观察。

进液口4与病人端2侧壁光滑过渡,以免在病人端2插入尿道时,伤及病人。进液口4表面光滑,没有毛边,尿液从进液口4进入病人端2的内腔中。

注水管61靠近气囊5的端部设置有进出水口17,管体1设置有与进出水口17相对应的通过孔,进出水口17穿过通过孔伸入气囊5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使用前,先确定管体1的最适长度,再通过调节管体1在螺纹槽9中盘旋的长度确定管体1的长度即可,储管盒8位于注水装置6和冲洗装置7的下部,排尿端3的上部。

在使用时,先拆开包装,将病人端1润滑,插入尿道中直达膀胱,此时插入阻力突失,观察管体1中有患者尿液流出,之后再插入3-4cm,使用不带针无菌注射器,通过单向阀62向球囊5注入额定的无菌水,然后将管体1向外轻轻牵引,使膨胀的球囊5卡住膀胱即可导尿。通过注入的无菌水的调节,可以使本申请适用于各种病人。

在膨胀的球囊5卡住膀胱并导尿之后,通过冲洗装置7注入适量的冲洗液冲洗膀胱后通过排尿端3排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