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干骨折端的微创显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6807发布日期:2018-09-04 21:4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手术中使用的术野显露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股骨干骨折端的微创显露装置,通过对骨折端的精确定位,并用逐级扩张套管扩开肌肉组织,显露骨折。



背景技术:

目前,股骨干骨折端显露的常规方法是:在骨折邻居区域做纵向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肌肉层,最终达到骨折端,通过肌肉拉钩拉开两侧伤口,显露骨折端。由于大腿肌肉丰富,切口不但较大而且较深,术中副损伤大、出血多、消耗手术时间长,肌肉拉钩耗费大量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目前股骨干骨折端显露的方法中存在副损伤大、出血多、消耗手术时间长,以及肌肉拉钩耗费大量人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股骨干骨折端的微创显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股骨干骨折端的微创显露装置,包括穿刺定位针、扩张套管和显露通道,所述扩张套管设在显露通道的内腔中,且使扩张套管的两端伸出显露通道的两端口,所述穿刺定位针设在扩张套管的内腔中,且使穿刺定位针的两端伸出扩张套管的两端口。

所述扩张套管和显露通道的前端为锥台型,以便插入并扩张切开的肌肉。

所述扩张套管由多个前端为锥台型的套管依次套装在一起组成,多个前端为锥台型的套管从内到外管径逐级增加,长度逐级减少,以便逐级扩张切开的肌肉。

所述显露通道由直管和手持部组成,所述显露通道的前端为锥台型,其前端开口为向尾端弯曲的弧形口,以便插入骨折的股骨干,手持部设在直管的尾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在透视下用穿刺定位针对股骨干骨折端进行定位穿刺,对骨折端的显露更加精确,减少了切口方位偏差的几率;

2)显露股骨干骨折端只需以穿刺定位针为中心做4cm小切口,切开皮肤及深筋膜,然后用扩张套管逐级扩开肌肉,最后套入显露通道,取出穿刺定位针及扩张套管的各层套管,通显露道内可暴露股骨骨折端,过程简单;

3)扩张套管扩开肌肉是延肌肉纤维间隙钝性进入,对肌肉的损伤小,减少了手术创伤;

4)显露通道经挤压进入到达骨折端,对周围肌肉存在挤压力,起到压迫止血的目的,从而减少了手术出血量;

5)显露通道前端弯曲的弧形口与股骨干外径的圆弧形一致,增加了显露通道前端与股骨干的接触面,有利于骨折端的显露及周围肌肉的隔离;

6)通过手持部侧方摆动显露通道,可实现显露通道前端手术视野的显露范围,能满足对股骨干骨折端的清理、复位、简单固定及植骨等操作;

7)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消毒,多次重复使用,最终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穿刺定位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扩张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显露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股骨干骨折端的微创显露装置,包括穿刺定位针1、扩张套管2和显露通道3;所述穿刺定位针1选用骨科手术中常用的克式针,直径为2mm,长度为25cm,一端尖锐、另一端圆盾;所述扩张套管2由7个前端为锥台型的套管依次套装在一起组成,由304不锈钢管制作而成,管壁厚度2mm,套管前端外壁形成30°锥台型斜面,各套管间紧密套叠,各套管从内到外管径逐级增加,长度逐级减少,内套管长度为20cm,外套管递减1cm,以便逐级扩张切开的肌肉;所述显露通道3由直管301和手持部302组成,由304不锈钢管制作而成,管壁厚度2mm,内径30mm,长度10cm,前端外壁形成30°锥台型斜面,其前端开口为向尾端弯曲的弧形口,以便插入骨折的股骨干,手持部302设在直管301的尾端;所述扩张套管2的外套管设在显露通道3的内腔中,且使扩张套管2的内套管两端伸出显露通道3的两端口,所述穿刺定位针1设在扩张套管2内套管的内腔中,且使穿刺定位针1的两端伸出扩张套管2的内套管的两端口。

上述扩张套管2也可以由2个以上管径逐级增加,长度逐级减少的套管套装组成,最内层套管内径为2mm,套管内径逐级增加,最外层套管内径为26mm,各级套管间紧密套叠,最内层套管长度为20cm,其余套管长度由内向外逐级递减1c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在股骨干骨折端的显露过程中,首先用穿刺定位针1对股骨干骨折端进行定位穿刺,经透视穿刺定位针1到达骨折端后,做皮及深筋膜切开,用扩张套管2中内径最小的套管顺穿刺定位针1扩开周围肌肉到达骨折端,用同样的方法,在上一级套管外依次用内径增大的套管逐步扩开周围肌肉到达骨折端,顺最外层扩张套管2外插入显露通道3到达骨折端,取出穿刺定位针1及扩张套管2的所有套管,通过显露通道3的内管道显露股骨骨折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