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6676发布日期:2018-09-14 21:0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是涉及一种零重力按摩椅。



背景技术:

零重力按摩椅营造出外太空的失重感,好像飘来飘去浮起来的感觉,让人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就好像坐电梯,玩过山车,坐飞机,有一瞬间的失重状态,让人体释放压力,有一种不受外界压力的轻松感觉。

零重力按摩椅是将零重力原理和气压按摩技术结合在一起设计而成,按摩椅的人体工学设计和零重力技术可以使人处于自然状态,抵制地球引力所带来的不适,人体的重心放在臀部脂肪,其他身体部位不受压力,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按摩特别有效。

但是现有的零重力按摩椅结构固定且功能单一的问题,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按摩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零重力按摩椅结构固定且功能单一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按摩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靠背座架、小腿架、座架以及驱动机构;

所述座架包括滑动部以及固定部,所述滑动部能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滑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靠背座架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小腿架及靠背座架通过驱动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小腿架及靠背座架在人体正常坐姿位置与人体零重力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靠背座架在人体正常坐姿位置与人体零重力位置之间切换时,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滑动。

优选的,所述座架包括滑轨和第一座架架体,所述第一座架架体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靠背座架连接到所述第一座架架体上,所述第一座架架体与所述靠背座架同时通过所述滑轨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上水平移动。

优选的,所述滑轨包括固定槽,以及相对所述固定槽滑动的滑动杆或滑动轮,所述滑动杆或滑动轮位于所述固定槽内,并能沿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固定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杆或滑动轮与所述第一座架架体连接;所述固定槽为所述座架的固定部,所述滑动杆或滑动轮与所述第一座架架体构成所述座架的滑动部。

优选的,所述座架包括第二座架架体,所述第二座架架体上端设有水平方向的滑槽,所述座架还包括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扣,所述滑扣连接到所述靠背座架上,所述滑扣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座架架体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靠背座架通过所述滑扣能相对所述第二座架架体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座架架体为所述座架的固定部,所述滑扣为所述座架的滑动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小腿架改变倾仰角度的小腿架驱动装置和驱动靠背座架改变倾仰角度的靠背座架驱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靠背座架驱动装置包括翻转架以及第一驱动器;所述翻转架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翻转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靠背座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固定端连接到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伸缩端与所述翻转架、滑动部或者靠背座架连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伸缩驱动,所述靠背座架相对所述底座沿水平方向移动,同时带动所述翻转架转动,当所述翻转架转动时,可实现靠背座架翻转运动。

优选的,所述小腿架驱动装置包括连杆组以及小腿推动框,所述连杆组包括连杆一、连杆二以及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一端通过铰链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上,所述推动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连杆一,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到所述小腿推动框上;所述连杆二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到所述推动杆上靠近所述连杆一的一端,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到所述靠背座架上;所述小腿推动框的一端与所述靠背座架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小腿架接触;小腿架的一端与所述靠背座架的一点连接;当翻转架转动时,带动推动杆转动;所述推动杆推动连杆一往前移动,同时靠背座架牵动连杆二;当连杆一往前移动时,小腿推动框44往前翻转并推动小腿架以与靠背座架相连的点为中心转动,实现小腿架往上抬升。

优选的,所述小腿架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器以及小腿推动框,所述第二驱动器的固定端连接在所述靠背座架上,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伸缩端连接到所述小腿推动框上,所述小腿推动框的一端与所述小腿架连接,所述小腿推动框另一端与所述靠背座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通过伸缩运动驱动,小腿推动框,并带动小腿架。

优选的,所述小腿推动框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连杆一连接到所述定位孔上。

优选的,所述小腿推动框与所述小腿架连接的一端设有滚动轮,所述小腿架上设有与所述滚动轮匹配的横杆,所述滚动轮能在所述横杆上滚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摩椅,结构简单,功能多;

2、小腿架的驱动可以由驱动器或者简单的连杆组实现,生产成本和装配工艺都要简单,维修也方便。

3、座架可以满足客户对座架移动或不移动的要求。

4、小腿推动框上设有多个定位孔,通过小腿架驱动装置与不同位置的定位孔连接,可以实现小腿架不同倾仰角度的改变;

5、通过按摩椅配件的不同组合方式,能够实现按摩椅不同的功能,而且连接方式简单、生产成本低、结构更稳定,经济价值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所述的按摩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所述的按摩椅处于人体正常坐姿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所述的人体零重力位置的按摩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所述的按摩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所述的按摩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所述的按摩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5所述的按摩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6所述的按摩椅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所述的按摩椅的翻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1所述的按摩椅的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1所述的按摩椅的小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1所述的按摩椅的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所述的按摩椅的小腿推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1所述的按摩椅的推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1所述的按摩椅的连杆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1所述的按摩椅的连杆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1所述的按摩椅的第一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1所述的按摩椅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2所述的按摩椅的座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9-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摩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靠背座架2、小腿架3、座架45以及驱动机构;

所述座架45包括滑动部以及固定部,所述滑动部能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滑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靠背座架2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底座1连接;

所述小腿架3及靠背座架2通过驱动机构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小腿架3及靠背座架2在人体正常坐姿位置与人体零重力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靠背座架2在人体正常坐姿位置与人体零重力位置之间切换时,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滑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座架45包括滑轨和第一座架架体,所述第一座架架体通过所述滑轨46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靠背座架2连接到所述第一座架架体的H点上,所述第一座架架体与所述靠背座架2同时通过所述滑轨沿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上水平移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轨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轨均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轨包括固定槽,以及相对所述固定槽滑动的滑动杆或滑动轮,所述滑动杆或滑动轮位于所述固定槽内,并能沿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固定槽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滑动杆或滑动轮与所述第一座架架体连接;所述固定槽为所述座架45的固定部,所述滑动杆或滑动轮与所述第一座架架体构成所述座架45的滑动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小腿架3改变倾仰角度的小腿架驱动装置和驱动靠背座架2改变倾仰角度的靠背座架驱动装置。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靠背座架驱动装置包括翻转架40以及第一驱动器51;所述翻转架40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底座1连接于A点,所述翻转架 40的另一端与所述靠背座架2连接于I点,所述第一驱动器51的伸缩端与所述翻转架40连接于C点,所述第一驱动器51的固定端连接到在所述底座1的 F点,通过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伸缩驱动所述翻转架40控制所述靠背座架2相对所述底座1沿水平方向移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小腿架驱动装置包括连杆组以及小腿推动框 44,所述连杆组包括连杆一41、连杆二42以及推动杆43,所述推动杆43的一端通过铰链设置在所述翻转架40的B点上,所述推动杆43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连杆一41的E点上,所述连杆一41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到所述小腿推动框44的J点上;所述连杆二42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到所述推动杆43靠近所述连杆一41的D点上,所述连杆二42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到所述靠背座架2的G点上;所述小腿推动框44的一端与所述靠背座架2通过铰链连接在K,另一端与所述小腿架3相接触,小腿架3还与所述靠背座架2连接于L 点。

利用连杆组实现小腿架倾仰角度的改变,生产成本和装配工艺都要简单,维修也方便。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小腿推动框44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连杆一41连接到所述定位孔上。小腿推动框44上设有多个定位孔,通过小腿架驱动装置与不同位置的定位孔连接,可以实现小腿架的角度变化。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小腿推动框44与所述小腿架3接触的一端设有滚动轮441,所述小腿架3上设有与所述滚动轮441匹配的横杆,所述滚动轮 441能在所述横杆上滚动。利用小腿架自身的重量,小腿架上的横杆会保持所述滚动轮441接触,实现所述滚动轮441沿所述横杆滚动,实现小腿架的倾仰角度的改变。

当第一驱动器51驱动翻转架40以A点为中心转动时,翻转架40带动所述靠背座架2向前移动,所述靠背座架2带动第一座架架体与滑轨的滑动杆或滑动轮平行往前滑动;所述靠背座架2以座架45的H点为中心翻转,当翻转架40转动时,可实现靠背向后翻倒,当翻转架往前转动时,因推动杆以翻转架 B点为中心转动,因连杆二与靠背座架G点连接,带动连杆一往前移动。小腿推动框与靠背座架连接于K点,当连杆一往前移动时实现小腿推动框44往前翻转推动小腿架以靠背座架L点为中心转动,实现小腿架往上抬升。

实施例2:

如图4与1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座架45包括第二座架架体,所述第二座架架体上端设有水平方向的滑槽451,所述座架45 还包括与所述滑槽451匹配的滑扣452,所述滑扣452连接到所述靠背座架2 上,所述滑扣452位于所述滑槽451内,所述靠背座架2通过所述滑扣452能相对所述第二座架架体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座架架体为所述座架45的固定部,所述滑扣452为所述座架45的滑动部。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小腿架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器52以及小腿推动框44,所述第二驱动器52的固定端连接在所述靠背座架2上,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伸缩端连接到所述小腿推动框44上,所述小腿推动框44的一端与所述小腿架3连接,所述小腿推动框44另一端与所述靠背座架2连接。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小腿推动框44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第二驱动器52连接到所述定位孔上。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不同点在于所述小腿架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器52以及小腿推动框44,所述第二驱动器52的固定端连接在所述靠背座架2上,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伸缩端连接到所述小腿推动框44 上,所述小腿推动框44的一端与所述小腿架3连接,所述小腿推动框44另一端与所述靠背座架2连接。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小腿推动框44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第二驱动器52连接到所述定位孔上。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51的固定端与底座1前端中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伸缩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座架架体后端的中部,所述第一驱动器51通过伸缩驱动所述第一座架架体相对于底座1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座架架体带动所述靠背座架2移动,所述靠背座架2移动以座架45的H点为中心翻转,并带动翻转架40转动,翻转架40 进而带动连杆组使小腿架3以靠背座架L点为中心转动,实现小腿架往上抬升。

实施例6: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点在于所述小腿架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器52以及小腿推动框44,所述第二驱动器52的固定端连接在所述靠背座架2上,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伸缩端连接到所述小腿推动框44上,所述小腿推动框44的一端与所述小腿架3连接,所述小腿推动框44另一端与所述靠背座架2连接。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小腿推动框44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第二驱动器52连接到所述定位孔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