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导鼻泪管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717发布日期:2018-07-13 16:4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针,尤其是一种光导鼻泪管探针,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鼻泪管是眼泪从眼睛排入鼻腔的两个管道,溢泪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鼻泪管道阻塞引起的,在治疗的时候,就需要在鼻泪管内植入或者导入人工鼻泪管支架,目前的人工鼻泪管支架分为两种,即可降解的材料制成的人工鼻泪管支架和硅胶材料制成的替代性人工鼻泪管支架,无论是可降解的材料制成的人工鼻泪管支架和硅胶材料制成的替代性人工鼻泪管支架,治疗的时候都需要做一个小手术将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人体的鼻泪管管道内。由于鼻泪管的空间狭小,在进行手术时,无法有效确定操作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光导鼻泪管探针,其结构紧凑,能实时有效确定位置,确保导入过程的顺利进行,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光导鼻泪管探针,包括外套管以及位于所述外套管内的导光索,所述导光索的头端具有引导头,导光索的尾端设有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索能传输到引导头上;所述光源与导光索间采用可拆卸连接。

所述引导头的外径大于外套管的内径。

所述导光索的尾端设有用于将牵拉鼻泪管置管的牵拉套环。

所述牵拉套环横断面面积之和小于导光索横断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导光索位于外套管内,引导头位于导光索的一端部,光源位于导光索的另一端部,光源发出的光源通过导光索能传导到引导头上,引导头的光亮能能实时有效确定位置,确保导入过程的顺利进行,利用导光索能将鼻泪导管置入鼻腔的鼻泪管道内,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源与导光索分离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牵拉套环在导光索端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套管、2-导光索、3-引导头、4-光源、5-牵拉套环以及6-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了能实时有效确定位置,确保导入过程的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套管1以及位于所述外套管1内的导光索2,所述导光索2的头端具有引导头3,导光索2的尾端设有光源4,光源4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索2能传输到引导头3上;所述光源4与导光索2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光索2的尾端具有鼻泪管连接孔。

具体地,外套管1呈管状,外套管1的外径与鼻泪管相适配,利用外套管1置入鼻泪管内,外套管1采用硬质医学材料制成。导光索2的长度大于外套管1的长度,导光索2的外径小于外套管1内的内径,即导光索2能在外套管1内运动,引导头3呈球状,具体实施时,所述引导头3的外径大于外套管1的内径,从而导光索2在外套管1内运动时,导光索2以及引导头3不会进入外套管1内,避免在引导过程中,导光索2与外套管1间的分离。引导头3采用透明导光的材料制成,如玻璃等,即利用导光索2将光源4产生的光源传导到引导头3上,此时,引导头3上具有光亮,利用引导头3的光亮能实现位置的实时定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索2置于外套管1间,导光索2具有引导头3的端部跟随外套管1置入鼻泪管内,在导光索2上设置光源4,光源4工作时,导光索2能将光源4的光线传导到引导头3上,利用引导头3上的光亮能实现在鼻泪管内的定位。利用导光索2能推动引导头3在鼻泪管内移动,从而能实现在鼻泪管内导入的实时定位。

如图2所示,所述光源4与导光索2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索2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光导纤维等实现,当然,导光索2具备一定的硬度,以便能推动导光索2以及引导头3在鼻泪管内的移动。一般地,光源4包括电源壳体、发光源以及供电电源,发光源可以采用常用的红外光源,供电电源采用锂电池等供电,电源壳体可以采用与导光索2适配可拆卸的连接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所述导光索2的尾端设有用于将牵拉鼻泪管置管的牵拉套环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牵拉套环5位于导光索2的尾部,在导光索2的尾端设有连接头6,光源4通过连接头6能实现与导光索2的可拆卸连接,当光源4通过连接头6与导光索2连接后,光源4的产生的光线通过牵拉套环5以及导光索2传输至端部的引导头3上,即不会影响光线的传导。

通过牵拉套环5用于将柔质的鼻泪管置管牵拉进入鼻泪管管腔内,具体地,鼻泪管置管通过牵拉套环5设置于导光索2的尾端,通过引导头3定位后,通过拉动导光索2能将鼻泪管置管置入鼻泪管内,实现鼻泪管置管的有效导入,所述牵拉套环5横断面面积之和小于导光索2横断面面积,通过对牵拉套环5横断面的面积设置避免对鼻泪管造成损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