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镜穿刺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0803发布日期:2019-01-13 16:5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镜穿刺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腔镜穿刺注射针。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医疗使用的注射针有很多类型,但是还没有一种专门的腔镜下经穿刺孔进行体腔内穿刺或注射操作的穿刺针,目前进行体腔(胸腔或腹腔) 内穿刺或注射操作采用的是普通的注射针,而采用现有注射针进行腹腔穿刺注射治疗存在操作不灵活、易损伤组织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医用注射针结构的优化改良设计,达到满足体腔内穿刺治疗操作环境下对注射针特殊功能的要求,进而提高医疗诊治的效率和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腔镜穿刺注射针,包括导管、针管和针柄,所述导管与针管固定连接,针柄固定在导管和针管相接处,针管分为直管段和管口段,针管的管口位于管口段的末端,直管段与管口段形成的夹角为5-10度。针柄包括连接部和夹持部,连接部包覆于导管与针管的连接处,夹持部的边沿距离针管的距离为4-6mm。针柄的夹持部采用磨砂平面。针柄夹持部为扁平状且针柄夹持部相对于连接部的边沿隆起1-2mm。

针管的管口为斜口,斜口倾斜方向与针管弯折方向一致。针针管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颜色为绿色、红色或黑色。导管的长度大于50c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镜穿刺注射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针管进行弯折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在腔镜下操作过程中对组织穿刺过深,提高医疗诊治稳定准确率及效率。另外,针管弯折5-10度,既能保障不会对组织穿刺过深,又能避免因为过度弯折而导致操作不便,提高操作效率。

2)针管管口倾斜方向与针管弯折方向保持一致,便于针管插入组织,并且对组织的损伤面最小。

3)在腔镜穿刺注射操作中,医务人员通常是采用钳子夹取针柄将针管通过穿刺孔伸入到体腔内进行操作,将针柄夹持部边沿设计为距离针管的距离为 4-6mm,既能方便夹取又容易伸入狭小的穿刺孔内;针柄夹持部表面采用磨砂或防滑纹设计,能够使夹取更加牢固而且可避免滑脱。

4)导管表面设计有刻度线,可以方便医疗诊治过程中观察注射药物的量,且刻度线的颜色醒目,更便于观察;导管长度设计为大于50cm,能够满足更多场合的使用长度需求,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腔镜穿刺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针柄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针管1(其中直管段11、管口段12)、针柄2(连接部21、夹持部22)、导管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腔镜穿刺注射针,该腔镜穿刺注射针包括针管1、针柄2和导管3,针管1与导管3固定连接,针柄2在针管1与导管3的连接处。针管1弯折5-10度,即如图1所示,针管1分为直管段11和管口段12,且直管段11与管口段12形成的夹角为5-10度,这样可以避免穿刺组织过深;针管1的管口位于管口段12的末端,管口为斜口,管口的倾斜方向与针管1弯折方向一致,便于针管1插入组织且使损伤面尽可能小。

针柄2包括连接部21和夹持部22,连接部21包覆于导管3与针管1的连接处,夹持部22的边沿距离针管1的长度为4-6mm,既能方便夹取又容易伸入狭小的穿刺孔内;针柄2夹持部22表面做磨砂或防滑纹设计,其作用是使夹取更加牢固,避免滑脱现象。针柄2夹持部22为扁平状且夹持部22相对于连接部21的边沿略隆起约1-2mm,其有益效果是夹持部22略厚更加方便夹取。

导管3表面设计有刻度线,进一步地,刻度线可以用醒目颜色进行标记,例如绿色、黑色、红色等,可以方便医疗诊治过程中观察注射药物的量。作为一种应用举例,导管3长度可以设计为大于50cm,以满足更多场合的使用长度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