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奶器适配底座。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母乳喂养。但是由于产假时间有限,为了保证宝宝在妈妈产后上班之后依然按时喝到新鲜的乳汁,同时避免在涨奶时乳汁的存储、防止浪费,越来越多妈妈选择使用吸奶器。常见的吸奶器包括手动和电动型,但是无论手动或者电动吸奶器,无一不存在头重脚轻的状况,由于头部负荷了喇叭罩、连接三通,以及电动泵或者手动挤奶装置,当吸奶器装配完成后,很难独立竖立于桌面。同时,在经常在吸奶时,奶瓶盖从奶瓶上取下后总没地方放,直接放在桌上又不干净,容易有细菌,不利于母乳的卫生保存。在奶瓶上配套防尘盖,在吸奶器适配底座上设置防尘盖放置槽,取用方便、干净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奶器适配底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上的吸奶器重心不稳、防尘盖放置不方便、不卫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奶器适配底座,其包括:至少一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用于容纳奶瓶瓶体且被构造为可紧密配合奶瓶底座以固定奶瓶重心;以及至少一个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用于容纳防尘盖的部分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固定腔所在共同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奶瓶的底面积;所述固定腔具有至少三个表面:与防尘盖正面相接触的表面一;和与防尘盖背面相接触的表面二;以及与防尘盖侧面底部相接触的表面三;所述表面一、表面二、表面三与防尘盖相接触的点分别为接触点一、接触点二和接触点三;所述防尘盖与所述固定腔至少具有上述三个接触点。容纳腔与固定腔所在共同底面的面积大于奶瓶的底面积,通过加大底座的抓地面积,增大摩擦力,保证在连接了三通、电动泵等部件后的奶瓶不会由于头部重心过大摔倒,增大了奶瓶竖直放置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腔为通槽或通孔,通槽由于两端不设端面限制,可用于容纳宽度超过固定腔两端的防尘盖,通孔则利用两侧壁的摩擦固定防尘盖。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腔为槽体,所述固定腔一体成形于吸奶器适配底座,所述固定腔具有当防尘盖置于固定腔内时,由于发生前、后滑动而与防尘盖侧面接触的表面四、表面五;所述表面四和表面五限定防尘盖的前、后滑动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腔靠近容纳腔一侧的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固定腔远离容纳腔一侧的表面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吸奶器适配底座具有一个开口狭缝,所述开口狭缝具有从吸奶器适配底座边缘往吸奶器适配底座中心延伸的深度,所述开口狭缝的最深处为狭缝端部,所述开口狭缝在吸奶器适配底座边缘处的宽度小于狭缝端部的宽度,所述狭缝端部为圆形。将狭缝端部设置成圆形,是为了避免由于开口狭缝的张开过程中,狭缝端部受力过于集中导致断裂变形等情况的发生。由于开口狭缝的存在,使用者可以花费较小力气轻松将奶瓶卡入容纳腔内部或取出。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腔具有与容纳奶瓶底部外轮廓相匹配的圆台层。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腔具有与防尘盖外表面轮廓相匹配的第二凹面。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腔具有与防尘盖外表面轮廓相匹配的第二凹面。圆台层与第二凹面的设置均是为了配合特殊外表面形状的奶瓶以及防尘盖,更好的贴合、保证放置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腔的深度约为所述吸奶器适配底座的1/5到4/5。采用这个比例范围内的固定腔,对于一般通用的防尘盖或其他盖体可以提高放置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奶器适配底座,在通过增加抓地面积帮助吸奶器固定重心,同时采用在底座上加设固定腔的方式容纳防尘盖,既保证了吸奶器在桌面的竖直放置,同时使得防尘盖取用方便、卫生干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名称如下:奶瓶1、底座2、防尘盖3、容纳腔4、固定腔5、开口狭缝6、狭缝端部7、圆台层8、第二凹面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指防尘盖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指截面形状类圆形的上、下表面,侧面是指上、下表面间的围合侧面。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吸奶器适配底座包括:至少一个容纳腔,容纳腔适用于容纳奶瓶瓶体,并使得容纳腔内壁与奶瓶外壁紧密贴合、通过加大奶瓶与底座间的摩擦力保证了奶瓶与底座的连接紧密;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腔,固定腔用于容纳防尘盖的部分主体。容纳腔与固定腔所在共同底面的面积大于奶瓶的底面积,通过加大底座的抓地面积,增大摩擦力,保证在连接了三通、电动泵等部件后的奶瓶不会由于头部重心过大摔倒,增大了奶瓶竖直放置的稳定性。
固定腔具有至少三个表面:与防尘盖正面相接触的表面一;和与防尘盖背面相接触的表面二;以及与防尘盖侧面底部相接触的表面三;表面一、表面二、表面三与防尘盖相接触的点分别为接触点一、接触点二和接触点三;防尘盖与固定腔至少具有上述三个接触点。三点确定一个平面,通过至少三点的接触,保证将防尘盖置入固定腔后的稳固。
固定腔的具体形状设置有多种实现方式。固定腔可设置为通槽,防尘盖放入固定腔内后,前后相对固定不易倒翻,同时由于两端不设端面限制,可用于容纳宽度超过固定腔两端的防尘盖或其他盖体。固定腔可设置为通孔,当防尘盖放入固定腔后,通过与固定腔侧面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固定防尘盖。固定腔还可设置为槽体,一体成形于吸奶器适配底座,固定腔具有当防尘盖置于固定腔内时,由于发生前、后滑动而与防尘盖侧面接触的表面四、表面五;表面四和表面五从两个端面限定防尘盖的前、后滑动位移,使放置更稳固。由于发生前、后滑动而与防尘盖侧面接触的表面四、表面五可设置成与防尘盖侧面底部相接触的表面三位于同一弧面,如图2、3所示。
如图2所示,由于奶瓶重心的不稳定性,奶瓶与容纳腔的接触需要保证一定深度,而用于容纳防尘盖的固定腔的深度需求远小于用于固定奶瓶所需要的深度需求,从美观、节约材料以及实际的固定需求考虑,将固定腔靠近容纳腔一侧的表面的高度设置成高于固定腔远离容纳腔一侧的表面的高度,保证了容纳腔与固定腔之间的和谐过渡,也保证了整体底座的稳定性。固定腔的深度约为所述吸奶器适配底座的1/5到4/5。采用这个比例范围内的固定腔,对于一般通用的防尘盖或其他盖体可以提高放置稳定性。
如图3所示,吸奶器适配底座具有一个开口狭缝,开口狭缝具有从吸奶器适配底座边缘往吸奶器适配底座中心延伸的深度,所述开口狭缝的最深处为狭缝端部,所述开口狭缝在吸奶器适配底座边缘处的宽度小于狭缝端部的宽度,所述狭缝端部为圆形。将狭缝端部设置成圆形,是为了避免由于开口狭缝的张开过程中,狭缝端部受力过于集中导致断裂变形等情况的发生。由于开口狭缝的存在,使用者可以花费较小力气轻松将奶瓶卡入容纳腔内部或取出。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具有与容纳奶瓶底部外轮廓相匹配的圆台层。固定腔具有与防尘盖外表面轮廓相匹配的第二凹面。圆台层与第二凹面的设置均是为了配合特殊外表面形状的奶瓶以及防尘盖,更好的贴合、保证放置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