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7239发布日期:2018-09-04 21:4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束缚带。



背景技术:

束缚带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保护病人安全。其尤其用于认知存在障碍、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这些患者有自伤或坠床的危险,治疗需要固定身体某一部位时,限制其身体及肢体的活动,保证治疗护理得以顺利进行。现有的约束带主要有:1.宽带约束,即缠绕固定患者上肢或下肢某一部位后用双套结系在床旁固定;2.约束手套,即将患者双手放进约束手套并固定,手套再系在床旁固定。

现临床使用的约束带均为独立存在,直接约束固定于患者身体的某一部位,松紧度不合适或病人频繁躁动时易导致约束部位拉伤甚至缺血坏死;卧床病人每2小时需要翻身,更换体位,侧卧位时不能只约束单侧上肢或下肢,需要将双手固定于同侧床档,患者常能够双手自行解开约束带,存在安全隐患;传统的约束带给人约束感,常给患者造成身体及心理上的伤害,临床中,常有患者因恐惧而拒绝约束,无法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有约束感,不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缺点,提供了束缚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束缚带,包括缠绕病患肢体的衬垫,衬垫上连接有绑绳,衬垫通过绑绳将病患肢体绑在固定端上,还包括用于放置病患者肢体的套筒,套筒的两端开口且分别为小径开口和大径开口,衬垫安装在小径开口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安装在套筒的内壁下表面上的可脱卸的弹性垫布。病患的手在不运动时自由朝下贴合在弹性垫布上,可清洗的弹性垫布能够增加本产品的使用寿命,防止病患出现皮肤问题。

作为优选,弹性垫布的一端通过按扣或魔术贴固定在大径开口处。

作为优选,弹性垫布的另一端穿出小径开口并在向下折回通过按扣或魔术贴固定在套筒上,向下折回的弹性垫布在小径开口外形成一个安装环,衬垫套在安装环内并通过安装环安装在套筒上。

作为优选,套筒的上表面上铰接有可开合的翻盖,翻盖的自由端通过按扣或魔术贴固定在套筒上。

作为优选,套筒为伸缩套筒,套筒为硬质透明筒体。透明筒的设计方便医生护士观测病患手部的情况。

作为优选,套筒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作为优选,套筒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筒、第二筒和第三筒,小径开口位于第一筒,大径开口位于第三筒,第二筒为塑料波纹管。

作为优选,套筒包括相互套接的小筒和大筒,小筒和大筒均为喇叭形筒,小径开口位于小筒上,大径开口位于大筒上,小筒的喇叭口和大筒的喇叭口朝向相同,大筒的最小直径小于小筒的最大直径。

作为优选,小筒的大径端设有多个定位凸起,大筒上设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凹环。通过定位凸起和定位凹环可以对大筒和小筒之间的距离进行定位,防止大筒在小筒外随意滑动。

作为优选,衬垫的外侧固定有绑带,衬垫通过绑带固定在病患的手腕或脚腕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区别与现有技术中具有强烈约束感的传统束缚带,本产品通过套筒的设计方便病患在进行约束的同时能进行适当手部或脚部活动,,相较于传统的束缚带减少了对病患的约束,增加舒适感有利于病患的生理和心里的健康;伸缩套筒的设计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可拆卸的衬垫和弹性衬布方便清洗、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套筒、2—衬垫、3—弹性垫布、11—小径开口、12—大径开口、13—透气孔、14—翻盖、21—绑绳、22—绑带、31—安装环、101—第一筒、102—第一筒、103—第一筒、101’—小筒、102’—大筒、1011’—定位凸起、1021’—定位凹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束缚带,如图所示,包括缠绕病患肢体的衬垫2,衬垫2上连接有绑绳21,衬垫2通过绑绳21将病患肢体绑在固定端上,还包括用于放置病患者肢体的套筒1,套筒1的两端开口且分别为小径开口11和大径开口12,衬垫2安装在小径开口11上,病患的手掌和手指部分放置在套筒1中,病患的手腕通过衬垫2箍紧,当病患的手臂晃动时,套筒1始终套在手掌和手指的外部,防止病患抓伤自己和他人。对于需要强制约束的病患可通过绑绳21带动套筒1和患者手部一同固定在固定端上;对于不需要强制约束的病患,可以不使用绑绳21进行固定,而仅通过位于手部外侧套着的套筒1进行简单约束,这样的设计大大减小约束,增加了病患的舒适度。

还包括安装在套筒1的内壁下表面上的可脱卸的弹性垫布3。

弹性垫布3的一端通过按扣或魔术贴固定在大径开口12处,弹性垫布3的另一端穿出小径开口11并在向下折回通过按扣或魔术贴固定在套筒1上,向下折回的弹性垫布3在小径开口11外形成一个安装环31,衬垫2套在安装环31内并通过安装环31安装在套筒1上。衬垫2可通过抽拉可拉出安装环31外进行清洗更换,方便本产品的多次利用。

套筒1的上表面上铰接有可开合的翻盖14,翻盖14的自由端通过按扣或魔术贴固定在套筒1上,通过打开翻盖14可以方便医生护士对病患手部的检测,观察病患手部的针管是否脱落等情况。

套筒1为伸缩套筒,套筒1为硬质透明筒体。

套筒1上设有多个透气孔13,透气孔13的直径小于手指的直径,从而防止病患将手指卡入透气孔13中造成损伤。

套筒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筒101、第二筒102和第三筒103,小径开口11位于第一筒101,大径开口12位于第三筒103,第二筒102为塑料波纹管,其中第二筒102靠近第一筒101,第三筒103的长度长于第一筒101和第二筒102的总长。

翻盖14安装在第三筒103的上表面上;此外,通过压缩或伸长第二筒102,可控制套筒1的总长度。因此,医护人员即可通过伸缩第二筒102的长度,也可通过开合翻盖14来实现医生护士对病患的手部进行观测、采血、挂点滴等操作。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套筒1包括相互套接的小筒101’和大筒102’,小筒101’和大筒102’均为喇叭形筒,小筒101’的喇叭口和大筒102’的喇叭口朝向相同,翻盖14安装在大筒102’上,大筒102’的最小直径小于小筒101’的最大直径,由于大筒102’的最小直径小于小筒101’的最大直径,因此大筒102’在小筒101’外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无限伸长并脱离小筒101’,小径开口11位于小筒101’上,大径开口12位于大筒102’上,将病患手腕固定在小筒101’外的衬垫2上,当医护人员需要对病患手部进行插管等操作时,只需将大筒102’向小筒101’方向推动,使病患的手背露出套筒1外即可。

小筒101’的大径端设有多个定位凸起1011’,大筒102’上设有与定位凸起1011’配合的定位凹环1021’。

衬垫2的外侧固定有绑带22,衬垫2通过绑带22固定在病患的手腕或脚腕处。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