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色差筛查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9054发布日期:2018-08-14 17:4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眼睛锻炼理疗装置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视觉色差筛查仪。



背景技术:

常见的视功能问题包括近视眼、远视眼、散光、斜视、弱视及老花眼等,解决这些问题目前一般采用配戴眼镜或者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众所周知,眼镜只能矫正眼睛看东西的习惯,不能治愈这些病症,而目前能够真正治愈眼睛近视的方法就是手术,但是手术的具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人群,眼睛还处于发育的阶段。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雾视法等一系列治疗手段和设备产生出来。中国专利CN101773443A公开了一种用于视功能优化康复训练的设备。本发明包括支撑架、工作架、专用验光盘、视屏、视屏导轨、视标控制器和导轨柱;支撑架包括方形台面,台面下方设置有支脚,台面上设置验光盘导柱和导轨支架,验光盘导柱与台面平行的边与另一条边活动连接,工作架设置在台面上靠近所述验光盘导柱的位置,专用验光盘连接在所述验光盘导柱与台面平行的边的下方,并且靠近所述工作架。视屏导轨一端与所述导轨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轨柱顶部固定连接。导轨柱支撑在台面上或地面上,专用验光盘为通用验光盘视孔处设置有一个圆盘形套镜;视屏设置在视屏导轨下方,并可沿视屏导轨移动,视屏上显示视标。该发明视功能优化康复训练设备的眼球运动使用方法步骤为:a保持视标的亮度和可见度,各项数值归零并调整设备水平位、座椅高低、近眼距,根据验光单置入瞳距、矫正度数,关闭集合钳;b使用者裸眼或者加载一定度数,使用者紧盯视标,设定视标运动和变化的速度;c逐步增加视标的运动和变化速度。通过视标的移动来调节、集合眼球的内外肌力和眼球运动、增强眼睛自我调节机能(如:调节幅度和调节反应速度等)等全面视觉功能拓展训练,从而达到提升视力,改善眼部屈光状态,使眼睛的视觉功能得到全面强化和优化。

现在有这样一部分人群,存在色弱或是色盲的病症,他们眼睛在感知色彩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这种情况不单单会影响视觉上的色差,另外还会影响视力。原理是,不同颜色的光由于波长不同,相同距离的色光在摄入人眼时会产生视觉上的距离差。比如对于近视患者来说,同样距离的两块视标,其中一个为红色,另一块为绿色,患者在观察时常常出现一块相对于另一块会更加清楚一点,即每个人因为眼睛构造的不同,会有一个自己偏好的颜色。

而现有的眼睛验光设备或治疗设备均是用于检测出患者的眼睛近、远视度数和散光度数,然后进行矫正和治疗,还没有一种装置用于检测近、远视患者的偏好颜色,利用患者的偏好颜色,可以增强患者的视力,将偏好颜色加入到患者的眼睛镜片中,能够降低矫正眼镜的度数,减轻眼睛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视觉色差筛查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筛查近、远视患者的偏好颜色的技术问题。

本方案中的视觉色差筛查仪,包括透镜机构、视标、轨道和平移机构,所属透镜机构上设有凸透镜或者凹透镜,透镜机构和轨道平行设置,所述视标滑动连接在轨道上并和透视机构同轴线方向分布,所述视标和平移机构相连接用于视标的移动,还包括中控机构,所述视标包括相互贴合的色光源和透光标识,所述中控机构和色光源电连接用于控制色光源颜色的变化,中控机构还和平移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视标移动。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第一步,开启色光源,色光透过透光标识射出,用户通过透镜机构对视该透光标识,进而观察透光标识上面图案;

第二步,通过平移机构来回反复地平移视标,当用户对视视标达到最清楚的状态时,记录下此时视标的位置和颜色,即最佳量程和匹配颜色;

第三步,利用中控机构改变视标的颜色,重复第二步的动作,记录下用户每一次对视过程中视标的最佳量程和匹配颜色;

第四步,根据第二步和第三步的记录结果,选取最佳量程最长的视标颜色,该视标的匹配颜色为该用户的最佳匹配颜色,进而完成筛查。

利用该最佳匹配颜色,能够增强用户的视力,医生可以在用户的眼镜中加入该颜色,以增强用户的视力,进而能够将用户的眼镜度数配得更低,但仍然能够看清楚周围物体,一次来减小了眼睛受到眼镜镜片的压力,对眼睛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有益效果:1.利用透镜机构和视标的搭配将传统的长距离检测仪器同比例的缩放,仪器的体积更小,方便携带。

2.通过人眼检测和判断,筛查出适合用户的最佳匹配颜色和最佳量程,还能够在最适合的色光条件下进行视觉的恢复,对用户眼睛视力的恢复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方案二,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色光源的颜色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有益效果:匹配生活中常用的多种颜色,以适用于更多的人群。

方案三,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色光源的颜色为红、绿、蓝、黄。有益效果:目前用户中红绿色盲或色弱、青黄色盲或色弱人群较多。

方案四,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透光标识上设有多条呈不同角度并同心相交的轴线。有益效果:视标从最远处向用户移动过程中,当其中一条轴线先清楚,其他轴线再清楚,则用户的眼睛被判定为有散光;当每次检测所有轴线同时处于雾状或者同步清楚,则判定用户没有散光;该方案能够初步测试用户的眼睛是否存在散光,以便于提前发现散光问题,提高了该筛查仪的适用范围。

方案五: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透光视标上粘贴有混光板。有益效果:便于将色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分散处理,使视标的光线更加的均匀,避免用户在对视过程中视觉疲劳。

方案六: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皮带、带轮和电机,所述皮带安装于一对带轮上构成皮带轮组,其中带轮和电机连接,电机和中控机构相连,所述皮带和视标相连带动视标移动。有益效果:电机驱动带轮转动进而带动皮带运动,实现视标移动,皮带和带轮的配合方式传动更加稳定和牢固。

方案七: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皮带轮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布置在视标的两侧。有益效果:从视标的两侧同步驱动,视标的两端受力均匀,移动更加流畅,无卡顿。

方案八: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皮带为齿形皮带,所述带轮为齿形带轮。有益效果:齿形皮带抓吃力更强,不易打滑。

方案九: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透镜机构设有和用户双眼相匹配的成对结构。有益效果:筛查时用户无需变换姿势,更加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视觉色差筛查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透镜机构1、视标2、混光板21、透光标识22、色光源23、轨道3、皮带轮组4、皮带41、带轮42、电机5、中控机构6。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视觉色差筛查仪,包括透镜机构1、视标2、轨道3和平移机构,所属透镜机构1上设有凸透镜或者凹透镜,分别适用于近视眼和远视眼患者,透镜机构1和轨道3平行设置,所述视标2滑动连接在轨道3上并和透视机构同轴线方向分布,所述视标2和平移机构相连接用于视标2的移动,还包括中控机构6,所述视标2包括相互贴合的色光源23和透光标识22,所述中控机构6和色光源23电连接用于控制色光源23颜色的变化,中控机构6还和平移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视标2移动。

色光源23的颜色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优选颜色为红、绿、蓝、黄,目前用户中红绿色盲或色弱、青黄色盲或色弱人群较多。透光标识22上设有多条呈不同角度并同心相交的轴线。视标2从最远处向用户移动过程中,当其中一条轴线先清楚,其他轴线再清楚,则用户的眼睛被判定为有散光;当每次检测所有轴线同时处于雾状或者同步清楚,则判定用户没有散光;该方案能够初步测试用户的眼睛是否存在散光,以便于提前发现散光问题,提高了该调节方法的使用范围。透光视标2上粘贴有混光板21,便于将色光源23发出的光进行分散处理,使视标2的光线更加的均匀,避免用户在对视过程中视觉疲劳。

平移机构包括皮带41、带轮42和电机5,皮带41安装在一对带轮42上构成皮带轮组4,所述带轮42上和电机5连接,所述电机5和中控机构6相连,所述皮带41和视标2相连带动视标2移动。电机5驱动带轮42转动进而带动皮带41运动,实现视标2移动,皮带41和带轮42的配合方式传动更加稳定和牢固。皮带轮组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布置在视标2的两侧。从视标2的两侧同步驱动,视标2的两端受力均匀,移动更加流畅,无卡顿。皮带41为齿形皮带,所述带轮42为齿形带轮。齿形皮带抓吃力更强,不易打滑。

透镜机构1设有和用户双眼相匹配的成对结构。筛查时用户无需变换姿势,更加适用。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第一步,开启色光源23,色光透过透光标识22射出,用户通过透镜机构1对视该透光标识22,进而观察透光标识22上面图案;

第二步,通过平移机构来回反复地平移视标2,当用户对视视标2达到最清楚的状态时,记录下此时视标2的位置和颜色,即最佳量程和匹配颜色;

第三步,利用中控机构6改变视标2的颜色,重复第二步的动作,记录下用户每一次对视过程中视标2的最佳量程和匹配颜色;

第四步,根据第二步和第三步的记录结果,选取最佳量程最长的视标2颜色,该视标2的匹配颜色为该用户的最佳匹配颜色,进而完成筛查。

利用该最佳匹配颜色,该最佳匹配颜色能够增强用户的视力,医生可以在用户的眼镜中加入该颜色,以增强用户的视力,进而能够将用户的眼镜度数配得更低,但仍然能够看清楚周围物体,进而减小了眼睛受到眼镜镜片的压力,对眼睛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利用透镜机构1和视标2的搭配将传统的长距离检测仪器同比例的缩放,仪器的体积更小,方便携带。通过人眼检测和判断,筛查出适合用户的最佳匹配颜色和最佳量程,还能够在最适合的色光条件下进行视觉的恢复,对用户眼睛视力的恢复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