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临床协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1093发布日期:2018-08-24 17:5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科临床领域,涉及一种儿科临床协助装置。



背景技术:

儿科手术对喉部,甲状腺等部位进行手术时,需将头部上仰一定角度使病灶露出并实现固定,目前没有一种专门为此设计的装置,因此常常需要辅助人员手部进行固定,借助的器具也是临时非专用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儿科临床协助装置,该儿科临床协助装置实现对下巴处的上仰固定,解放辅助人员的双手,解决了目前没有专用的撑托装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儿科临床协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助装置包括位于手术台上方的基板,所述基板实现固定,所述基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基板上下两面的连接槽,所述基板上还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端连通所述连接槽,所述螺纹孔的外端贯穿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螺纹孔和连接槽内具有调节组件,所述协助装置还包括呈弧形弯板状的撑托板,所述撑托板一端固连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连在所述撑托板上,所述连接杆的上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调节组件上,当撑托板的内壁贴合在病人下巴处时,操作所述调节组件能够使所述撑托板压紧下巴且使头部具有后仰的趋势或使撑托板远离下巴。

上述的一种儿科临床协助装置中,所述基板呈长方形板状,所述连接槽呈长方形且所述连接槽的一端贯穿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槽使所述基板呈凹字形。

上述的一种儿科临床协助装置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壁上的外壁具有螺纹且呈圆柱形的螺柱,所述螺柱的一端面固连有把手架,所述把手架的内端固连在所述螺柱上,所述把手架的外端伸出所述螺纹孔的外端,所述螺柱的另一端面转动连接有呈圆柱形的连柱,所述连柱的内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螺柱,所述连柱的外端至少端部位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杆的上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柱的外端端部处,所述连接杆和撑托板能够实现上下摆动。

上述的一种儿科临床协助装置中,所述把手架呈z字形。

上述的一种儿科临床协助装置中,所述连柱的内端端部外壁一体成型有呈环形卡接部,所述螺柱的另一端面内开设有呈环形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壁开设有呈环形的环槽,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环槽内。

上述的一种儿科临床协助装置中,所述连柱的外端端部固连有呈圆柱形的柱头,所述柱头和连柱呈T字形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开设有呈圆形的贯穿所述连接杆两侧的套孔,所述套孔套设在所述柱头的一端内且所述柱头该端螺纹连接有呈圆环形的内壁具有螺纹的限位环。

上述的一种儿科临床协助装置中,所述连接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螺纹孔的内径。

上述的一种儿科临床协助装置中,所述撑托板的弧度为0.375π,周长为7cm,所述撑托板的内壁贴有形状大小匹配的橡胶垫。

上述的一种儿科临床协助装置中,所述基板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竖立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基板为一体,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一侧一体成型有呈长方形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

现有技术相比,本儿科临床协助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儿科临床协助装置实现对下巴处的上仰固定,解放辅助人员的双手。

2、本儿科临床协助装置中调节组件结构设计巧妙,辅助人员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儿科临床协助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儿科临床协助装置中撑托板和连接杆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儿科临床协助装置中撑托板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儿科临床协助装置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基板;1a、连接槽;1b、螺纹孔;1c、连接板;1c1、固定部;1c1a、固定孔;2、撑托板;3、连接杆;3a、套孔;4、螺柱;4a、卡槽;4a1、环槽;5、把手架;6、连柱;6a、卡接部;6b、柱头;7、限位环;8、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儿科临床协助装置包括位于手术台上方的基板1,基板1实现固定,基板1上开设有贯穿基板1上下两面的连接槽1a,基板1上还开设有螺纹孔1b,螺纹孔1b的内端连通连接槽1a,螺纹孔1b的外端贯穿基板1的一侧,螺纹孔1b和连接槽1a内具有调节组件,协助装置还包括呈弧形弯板状的撑托板2,撑托板2一端固连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下端固连在撑托板2上,连接杆3的上端活动连接在调节组件上,当撑托板2的内壁贴合在病人下巴处时,操作调节组件能够使撑托板2压紧下巴且使头部具有后仰的趋势或使撑托板2远离下巴。本协助装置使用如下:基板1连与手术台的台面上,与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病人的头部位于基板1和台面之间,使用时,由于撑托板2为活动连接且形状为弧形弯板状,使其可以贴合在病人的下巴底部中部处(下巴与脖子连接处伸出的部位),然后操作调节组件使撑托板2压紧该处且继续调节,辅助人员辅助拿持病人的头部进行后仰,此时撑托板2收紧使病人头部呈后仰姿态,从而露出病灶,即可实现对病灶进行手术。

基板1呈长方形板状,连接槽1a呈长方形且连接槽1a的一端贯穿基板1的一侧,连接槽1a使基板1呈凹字形。连接杆3的上端位于连接槽1a内。调节组件包括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b内壁上的外壁具有螺纹且呈圆柱形的螺柱4,螺柱4的一端面固连有把手架5,把手架5的内端固连在螺柱4上,把手架5的外端伸出螺纹孔1b的外端,螺柱4的另一端面转动连接有呈圆柱形的连柱6,连柱6的内端转动连接于螺柱4,连柱6的外端至少端部位于连接槽1a内,连接杆3的上端活动连接在连柱6的外端端部处,连接杆3和撑托板2能够实现上下摆动。调节组件的调节方式为通过把手架5旋转螺柱4,当顺时针旋转把手架5时,螺柱4向螺纹孔1b的外端运动,而此时需要辅助人员拿持连接杆3实现周向运动的限制,螺柱4向外运动带动连柱6也向螺纹孔1b的外端运动,由于撑托板2为活动连接且能够上下摆动,而连柱6和螺柱4为转动连接结构,此时具有对下巴处的压紧力能能够对头部后仰拉扯。反向旋转把手架5则使撑托板2脱离下巴。

把手架5呈z字形。连柱6的内端端部外壁一体成型有呈环形卡接部6a,螺柱4的另一端面内开设有呈环形的卡槽4a,卡槽4a内壁开设有呈环形的环槽4a1,卡接部6a位于环槽4a1内。通过上述结构实现连柱6和螺柱4的转动连接。连柱6的外端端部固连有呈圆柱形的柱头6b,柱头6b和连柱6呈T字形设置,连接杆3的上端开设有呈圆形的贯穿连接杆3两侧的套孔3a,套孔3a套设在柱头6b的一端内且柱头6b该端螺纹连接有呈圆环形的内壁具有螺纹的限位环7。柱头6b与连柱6呈90度设置,柱头6b位于连接槽1a内,通过套设的方式实现连接杆3和柱头6b的活动连接,通过限位环7实现限位。连接槽1a的宽度大于螺纹孔1b的内径。由于柱头6b为横向设置,连接槽1a的宽度必然大于螺纹孔1b的内径。撑托板2的弧度为0.375π,周长为7cm,宽度为1.5cm,撑托板2的内壁贴有形状大小匹配的橡胶垫8。在实际中,撑托板2具有多种规格,但是并不常用,只适合一些特定面部结构的人使用,在该种情况下可将撑托板2和连接杆3之间的连接方式设置的螺纹连接。基板1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竖立设置的连接板1c,连接板1c的上端与基板1为一体,连接板1c的下端一侧一体成型有呈长方形的固定部1c1,固定部1c1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1c1a。固定孔1c1a内壁具有螺纹,通过固定孔1c1a将基板1固定在手术台台面上。

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