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4691发布日期:2018-09-25 20:2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



背景技术:

桡动脉穿刺后需要进行压迫止血。现有的止血带如图9所示,弯曲的弹性板10下设置有可充放气气的气囊20,气囊20连接有导管22,导管22的末端连接有接头21,注射器的乳头插入接头21时,接头21打开,可以对气囊20进行充放气。乳头拔出时,接头21关闭。粘接带31、32用于将止血带固定在手腕上。

桡动脉的位置较深,如按压的力度或时间不够,极易导致渗血。

目前的办法是通过纱布吸附药物,如止血药物、消肿药物,垫在气囊20与患者的桡动脉穿刺点之间。但是,由于患者活动,纱布垫经常或在一定时间后滑出脱落。此外,塑料制成的气囊在患者活动的过程中容易移位,尤其是在患者出汗后,造成对穿刺点的压迫变小或者没有压迫到穿刺点,引起出血。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其能够稳定地固定药物的载体,使得药物长时间作用于穿刺部位;同时能够稳固地将气囊保持在穿刺点,避免气囊移位。

本实用新型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其包括弯曲的弹性板;在弯曲弹性板的对应桡动脉位置的一端下方设置有气囊;

所述气囊形成为可伸缩柱状气囊,其侧壁的横截面轮廓为包括多个凹陷处和突起处的波浪线或锯齿线,当充入气体时,所述波浪线或锯齿线被拉长;当抽出气体时,所述波浪线或锯齿线缩短;由此气囊可根据其内部充入的气体的多少而进行伸缩;

气囊底部形成有向下凸出的硅胶圆弧形凸块;

所述气囊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有吸附有药物的棉帽;棉帽的下端封闭,上端形成有开口;棉帽的上端开口环绕所述气囊的锯齿状的侧壁的凹陷处,由此稳固地保持所述棉帽。

优选地,所述气囊的下端外侧的多个点处设置有粘胶,以在多个点粘合所述棉帽的上端开口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通过将气囊改造为可伸缩的圆柱状的结构,在圆柱的凹陷处结合棉帽,使得棉帽可以稳固地结合,保持药物长期作用于穿刺点,此外,棉帽与皮肤的摩擦力也显然大于现有技术的塑料制成的气囊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将气囊始终保持在穿刺点,避免气囊移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图1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去除棉帽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的省略了粘接带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的省略了粘接带后的仰视图;

图5为棉帽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棉帽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的气囊充气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的气囊排出部分气体后的示意图;

图9为现有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主要是对现有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的气囊进行改造,使其能够稳固的结合棉帽;对粘接带、弯曲的弹性板、导管、接头等的结构并未进行改造,故此,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的结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在弯曲弹性板10的对应桡动脉位置的一端下方设置有气囊20。

气囊20形成为可伸缩柱状气囊,其侧壁的横截面轮廓为包括多个凹陷处和突起处的波浪线或锯齿线,当充入气体时,波浪线或锯齿线被拉长;当抽出气体时,波浪线或锯齿线缩短;如图7、8所示;由此气囊20可根据其内部充入的气体的多少而进行伸缩。

气囊20底部形成有向下凸出的硅胶圆弧形凸块23;硅胶的附着性相对较好,有利于保持下面将要提到的棉帽40。棉帽40由纱布或棉絮制成。

气囊20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有吸附有药物的棉帽40;棉帽10的下端封闭,上端形成有开口;棉帽40的上端开口环绕气囊20的锯齿状的侧壁的凹陷处,由此稳固地保持棉帽40。

气囊20的下端外侧还可以在多个点处设置有粘胶,以在多个点粘合所述棉帽的上端开口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带,在圆柱的凹陷处结合棉帽,使得棉帽可以稳固地结合,保持药物长期作用于穿刺点;棉帽与皮肤的摩擦力有利于将气囊始终保持在穿刺点,避免气囊移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