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装卸的家用医疗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4877发布日期:2019-01-08 21:2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单装卸的家用医疗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简单装卸的家用医疗护理床。



背景技术:

“伤筋动骨一百天”,腰腿部受伤的人群,在医院治疗后,往往需要在家静养很长一段时间,而家里的床铺设置又不适合这类受伤人群疗养,使用专业的护理床有助于伤者身体尽早康复。但是现有家庭用护理床,大多是把医院用护理床照搬进使用者家中,占用屋内空间,结构复杂、拆装麻烦,功能不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装卸的家用医疗护理床。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现有家庭用护理床,大多是把医院用护理床照搬进使用者家中,占用屋内空间,结构复杂、拆装麻烦,功能不实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简单装卸的家用医疗护理床,它包括床体、腿部上抬板、头颈上抬板、下转轴、上转轴、伸缩腿、支撑腿、下部支撑杆、上部支撑杆;所述腿部上抬板的一端销轴连接于固接在床体上的下转轴上,腿部上抬板的另一端两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头颈上抬板的一端销轴连接于固接在床体上的上转轴上,头颈上抬板的另一端两侧设有固定块;伸缩腿的一端可插拔连接于床体的四角处;支撑腿销轴连接于伸缩腿的另一端,通过旋转,另一端与地面接触;下部支撑杆设置在床体两侧、腿部上抬板的下部,上部支撑杆设置在床体两侧、头颈上抬板的下部,下部支撑杆与上部支撑杆上设有均匀排列的挡板。

优选的,所述腿部上抬板包括左腿上抬板和右腿上抬板,左腿上抬板和右腿上抬板能分别绕下转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还包括旋转式松紧器,通过调节旋转式松紧器调节支撑腿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还包括橡胶垫,橡胶垫固接在支撑腿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能充分利用卧室已有床铺的占地面积,又能避免床体与已有床铺接触产生挤压从而破坏已有床铺,安装简单快速;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将病人的腿部或者头颈部上抬,起到协助病人疗养、活动的目的,结构简单、功能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床体1、腿部上抬板2、头颈上抬板3、下转轴4、上转轴5、伸缩腿6、支撑腿7、下部支撑杆8、上部支撑杆9、旋转式松紧器10、橡胶垫11。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方位词左、右、上、下均是以图1所示的视图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所请求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简单装卸的家用医疗护理床,它包括床体1、腿部上抬板2、头颈上抬板3、下转轴4、上转轴5、伸缩腿6、支撑腿7、下部支撑杆8、上部支撑杆9;所述腿部上抬板2的一端销轴连接于固接在床体1上的下转轴4上,腿部上抬板2的另一端两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头颈上抬板3的一端销轴连接于固接在床体1上的上转轴5上,头颈上抬板3的另一端两侧设有固定块;伸缩腿6的一端可插拔连接于床体1的四角处;支撑腿7销轴连接于伸缩腿6的另一端,通过旋转,另一端与地面接触;下部支撑杆8设置在床体1两侧、腿部上抬板2的下部,上部支撑杆9设置在床体1两侧、头颈上抬板3的下部,下部支撑杆8与上部支撑杆9上设有均匀排列的挡板。

实施例,工作时:

(1)床体1放置在卧室的床上,4条伸缩腿6从床体1上拔出,旋转支撑腿7,使支撑腿7与地面接触,从而支撑整个床体1;如此设置,既能充分利用卧室已有床铺的占地面积,又能避免床体1与已有床铺接触产生挤压从而破坏已有床铺,安装简单快速;

(2)根据病人的病情升降腿部上抬板2或(和)头颈上抬板3,以腿部上抬板2为例,下部支撑杆8绕轴旋转,使下部支撑杆8上的挡板卡在腿部上抬板2上的固定块,以使升降腿部上抬板2固定在某个角度上,固定块与不同的挡板卡箍,可以实现腿部上抬板2升降不同的角度;如此设置,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将病人的腿部或者头颈部上抬,起到协助病人疗养、活动的目的,结构简单、功能实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腿部上抬板2包括左腿上抬板和右腿上抬板,左腿上抬板和右腿上抬板能分别绕下转轴4转动;如此设置,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选择上抬左腿或(和)右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腿7还包括旋转式松紧器10,通过调节旋转式松紧器10调节支撑腿7的长度;如此设置,可以根据卧室已有床铺的高度,调节支撑腿7的长度以实现该实用新型的安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腿7还包括橡胶垫11,橡胶垫11固接在支撑腿7的末端;如此设置,可以增大支撑腿7与地面间的摩擦,使该实用新型更加稳定,同时避免对地面造成破坏。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