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按摩结构以及一种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3536发布日期:2019-01-04 23:3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按摩结构以及一种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摩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按摩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由于在办公室久坐着工作,在教室里久坐着学习,在宿舍或家里久坐着玩电脑,日复一日,难免会造成很多人患有颈椎病和肩周炎。但由于去医院治疗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太高,绝大多数人不会专门到医院进行治疗,久而久之,他们的病情就会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病情的加重和减轻疼痛,大多数人会选用按摩器进行治疗。按摩器是根据物理学、仿生学、生物电学、中医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的新一代保健器材,通过对人体全身或局部的按摩,达到美容保健、医疗保健及运动保健的目的。

现有按摩器的两端按摩头结构完全一样,且其按摩轨迹几乎都在同一平面上,按摩形式单一。专利文献“CN102871828A联动推拿按摩机芯”中,公开了该按摩机芯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电机和蜗轮箱,电机经蜗轮变速后,蜗轮轴上固定一带偏心轴的转盘,偏心轴上活动套设有一长摆臂,长摆臂上设置有按摩头和开设有一条长槽;机架横梁上凸设有一限位座,该限位座穿设在所述的长槽中,长摆臂以该限位座为中心,在偏心轴驱动下做摆动;长摆臂端部活动铰接有一短摆臂,短摆臂另一端铰接在竖向摆杆的中部;所述的竖向摆杆下端活动定位在转轴端部,所述转轴定位在机架的轴座上;所述竖向摆杆上端部轴定位有推拿头。推拿头借助竖向摆杆,在短摆臂的联动下,产生既旋转又前后摆动的动作,实现揉捏推拿,再者推拿头自身还可相对于竖向摆杆摆动,可自适应人体曲线。该机构的推拿头可以做左右摆动的揉捏推拿功能,可自适应人体曲线,然而该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按摩器的两端按摩头结构完全一样,且其按摩轨迹几乎都在同一平面上,按摩形式单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按摩结构,包括控制单元、动力单元、以及二按摩单元,该动力单元与该控制单元控制连接,该二按摩单元均包括一转轴、一偏心块和一按摩头,该转轴与该动力单元驱动连接,该偏心块与该转轴驱动连接,该按摩头包括按摩球头部和与该按摩球头部固定连接的驱动部,该驱动部上开有一与偏心块配合的装配孔,该偏心块装配于该装配孔内,以实现该偏心块的转动推动该按摩球头部实现推揉按摩动作;该偏心块与该驱动部具有一装配面,该装配面与该转轴的中轴线呈倾斜设置,以让该按摩球头部的按摩轨迹不在同一平面上,最终实现该按摩球头部上不同部位对人体颈肩部的异步推揉指压按摩。

进一步的,该按摩球头部包括一个面体按摩头单件、以及至少一个球体按摩头单件,该面体按摩头单件固定设置在该按摩头的驱动部上,该球体按摩头单件通过弹簧弹性设置在该按摩头的驱动部上,该弹簧结构的设置可以增加按摩舒缓作用,并让该球体按摩头单件与人体颈肩部更加贴合,最终使得按摩效果更佳、人体颈肩部更舒适;该面体按摩头单件包括一弧形连接块和二半圆柱体,该二半圆柱体的半径大小不相同,该弧形连接块用于将该二半圆柱体的剖切面连接在一起,该面体按摩头单件的形状结构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从而更好的对人体肩颈部进行推揉按摩动作。

更进一步的,该球体按摩头单件的数量大于1个,分别固定设置在该按摩头的驱动部的不同位置上,且每个球体按摩头单件的高度不一,以增加该按摩球头部对人体颈肩部的按摩区域,从而使得按摩面积增大、以及让按摩舒适度增加。

进一步的,该偏心块包括偏心圆柱体、以及位于该偏心圆柱体下端且与该偏心圆柱体固定连接的一支撑块,该支撑块上开设有供转轴穿过的一通孔,该偏心圆柱体与该转轴驱动连接,该偏心圆柱体套设装配于该装配孔内,以实现该偏心圆柱体的转动推动该按摩器头部实现推揉按摩动作;该驱动部放置在该支撑块上,该驱动部与该支撑块之间相互接触的两个面为装配面,该装配面与该转轴的中轴线呈倾斜设置,以让该按摩球头部的按摩轨迹不在同一平面上,最终实现该按摩球头部上不同部位对人体颈肩部的异步推揉指压按摩。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被固定设置的倒U型限位块,该按摩头的驱动部上延伸连接出一限位摆杆,该限位摆杆插入该倒U型限位块中,以让该限位摆杆在该倒U型限位块的限位槽内摆动,可有效防止该按摩单元位置的偏离。

进一步的,该二按摩单元上的二转轴与二偏心块的驱动连接分别是:其中一根转轴固定连接于其中一偏心块;另一根转轴上延伸连接第一驱动摆杆,该偏心块设在该转轴上,该偏心块在对应于该第一驱动摆杆的一定摆动角度范围内具有第一让位部,以及还设有第一触发部,该第一驱动摆杆在第一让位部摆动结束到达该第一触发部时,驱动该偏心块转动,从而实现二按摩头的非同步地进行推揉按摩动作。

更进一步的,该第一驱动摆杆为与转轴中轴线垂直的一圆柱状摆杆,该圆柱状摆杆的其中一底面与该转轴的圆周面固定连接;该第一触发部为半圆柱体状的侧壁,该第一让位部为半圆柱体状的空位区,该半圆柱体状的侧壁与该半圆柱体状的空位区形成一完整的圆柱体结构,即该第一驱动摆杆在位于该第一让位部的180度的摆动角度范围内为空行程,该第一驱动摆杆在半圆柱体状的空位区摆动结束到达该半圆柱体状的侧壁时被阻挡,从而驱动该偏心块转动,实现二按摩头的非同步地进行推揉按摩动作。

进一步的,该动力单元为一动力源,该动力源分别通过两个二级齿轮传动机构与二转轴驱动连接,以分别带动该二按摩单元转动。

更进一步的,该第一级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动力源,该第二级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转轴,该第一级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二级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该二转轴与二第二级齿轮传动机构的驱动连接分别是:其中一根转轴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二级齿轮;另一根转轴上延伸连接第二驱动摆杆,该另一个第二级齿轮设在该转轴上,该第二级齿轮在对应于该第二驱动摆杆的一定摆动角度范围内具有第二让位部,以及还设有第二触发部,该第二驱动摆杆在第二让位部摆动结束到达该第二触发部时,驱动该偏心块转动;该第二驱动摆杆为与转轴中轴线垂直的一圆柱状摆杆,该圆柱状摆杆的其中一底面与该转轴的圆周面固定连接;该第二触发部为半圆柱体状的侧壁,该第二让位部为半圆柱体状的空位区,该半圆柱体状的侧壁与该半圆柱体状的第二空位区形成一完整的圆柱体结构,即该第二驱动摆杆在位于该第二让位部的180度的摆动角度范围内为空行程,该第二驱动摆杆在半圆柱体状的第二空位区摆动结束到达该半圆柱体状的侧壁时被阻挡,从而驱动该转轴转动,实现二按摩头的非同步地进行推揉按摩动作。

一种按摩器,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多功能按摩结构,该箱体为海绵材质,该二按摩头的作用点位于该箱体的其中一个面上,该面定义为按摩作用面,与该按摩作用面相邻且相对的两个面定义为配合面,该二配合面均为与人体颈肩部紧密配合的内凹结构,以达到该按摩器的正反面均能与人体颈肩部紧密贴合的效果,最终实现该按摩器与人体颈肩部的双向贴合按摩。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多功能按摩结构可自适应人体曲线,深入人体凹陷部进行按摩,形成更全面的按摩效果,提供不一样的按摩体验,给人以更舒适的感觉;两端按摩单元可实现同步或不同步转动的按摩形式,按摩形式多样,适用于不同需求的人群;该按摩器的二配合面均为与人体肩部紧密配合的内凹结构,使得该按摩器的正反面均能够很好的与人体颈肩部贴合,按摩器的放置方式不再单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装配体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第一按摩单元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第一按摩头俯视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1偏心块仰视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2偏心块仰视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4下箱体的俯视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3第二级齿轮侧俯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按摩结构,包括控制单元(图中未示意,本实施例中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下简称为PLC,但不局限于此,在此不再详述)、动力单元、以及二按摩单元(包括第一按摩单元11和第二按摩单元12),该动力单元与该控制单元控制连接,该第一按摩单元11包括第一转轴(图中未示意)、第一偏心块111和第一按摩头112;该第二按摩单元12包括第二转轴(图中未示意)、第二偏心块121和第二按摩头122,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与该动力单元驱动连接(可通过联轴器或皮带轮实现驱动连接,但不局限于此,在此不再详述),该第一偏心块111与该第一转轴驱动连接(即该第一转轴插入该第一偏心块111的偏心通孔,且与该偏心通孔间隙配合),该第二偏心块121与该第二转轴驱动连接(即该第二转轴插入该第二偏心块121的偏心通孔,且与该偏心通孔间隙配合)。该第一按摩头112包括第一按摩球头部1121和与该第一按摩球头部1121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其它常规的机械固定连接方式实现,在此不再详述)的第一驱动部1122,该第一驱动部1122上开有一与第一偏心块111配合的装配孔,该第一偏心块111装配于该装配孔内,以实现该第一偏心块111的转动推动该第一按摩球头部1121实现按摩动作;该第二按摩头122包括第二按摩球头部1221和与该第二按摩球头部1221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其它常规的机械固定连接方式实现,在此不再详述)的第二驱动部1222,该第二驱动部1222上开有一与第二偏心块121配合的装配孔,该第二偏心块121装配于该装配孔内,以实现该第二偏心块121的转动推动该第二按摩球头部1221实现按摩动作。该第一偏心块111与该第一驱动部1122具有一装配面,该装配面与该第一转轴的中轴线呈倾斜设置,以让该第一按摩球头部1121的按摩轨迹不在同一平面上;该第二偏心块121与该第二驱动部1222具有一装配面,该装配面与该第二转轴的中轴线呈倾斜设置,以让该第二按摩球头部1221的按摩轨迹不在同一平面上,最终实现该按摩器头部上不同部位对人体颈肩部的异步推揉指压按摩。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偏心块111和第二偏心块121可通过现有技术获得。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该第一偏心块111和第二偏心块121均包括偏心圆柱体、以及位于该偏心圆柱体下端且与该偏心圆柱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该支撑块和偏心圆柱体可通过焊接实现一体化,也可以通过其它常规的机械连接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的一支撑块,该支撑块上开设有供转轴穿过的一通孔,该偏心圆柱体与该转轴驱动连接,该偏心圆柱体套设装配于该装配孔内,以实现该偏心圆柱体的转动推动该按摩器头部实现按摩动作;该驱动部放置在该支撑块上,该驱动部与该支撑块之间相互接触的两个面(即该驱动部的下端面和该支撑块的上端面)为装配面,该装配面与该转轴的中轴线呈倾斜设置(中轴线和装配面所成的角度为锐角,为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详述),以让该按摩球头部的按摩轨迹不在同一平面上,最终实现该按摩球头部上不同部位对人体颈肩部的异步推揉指压按摩。

如图1-图3所示,该第一按摩球头部1121包括第一面体按摩头单件11211、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球体按摩头单件,该第一面体按摩头单件11211固定设置(通过焊接或其它常规的机械连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在该第一按摩头111的第一驱动部1122上,该第一球体按摩头单件11212通过弹簧弹性设置在该第一按摩头111的第一驱动部1122上(即第一球体按摩头单件11212与该第一驱动部1122之间连接设置有弹簧),该弹簧结构的设置可以增加按摩舒缓作用,并让该球体按摩头单件与人体颈肩部更加贴合,最终使得按摩效果更佳、人体颈肩部更舒适。该第一球体按摩头单件的数量为3个(本实施例中包括1号第一球体按摩头单件11212、2号第一球体按摩头单件以及3号第一球体按摩头单件,图中仅示意了1号第一球体按摩头单件11212,2号第一球体按摩头单件以及3号第一球体按摩头单件可设置在该第一驱动部1122的任意不同位置上,本实施例中仅列举了该第一球体按摩头单件的数量为3个,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2个、4个或5个等,在此不再详述),分别固定设置在该第一按摩头111的第一驱动部1122的不同位置上,且每个球体按摩头单件的高度不一(其具体高度根据实际需求来定,在此不再详述),以增加该按摩球头部对人体颈肩部的按摩区域,从而使得按摩面积增大、以及让按摩舒适度增加。该第一面体按摩头单件11211包括一弧形连接块和二半圆柱体,该二半圆柱体的半径大小不相同,该弧形连接块用于将该二半圆柱体的剖切面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类似于大拇指形状(该形状结构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从而更好的对人体颈肩部进行推揉按摩动作)的第一面体按摩头结构。同理,该第二按摩球头部1221包括第二面体按摩头单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球体按摩头单件,该第二按摩球头部1221的结构与该第一按摩球头部1121的结构完全一样,且对称于该箱体水平中线设置,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一被固定设置(即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按摩器的底座3上)的第一倒U型限位块21(但不局限于此,该第一倒U型限位块21也可以是其它进行限位的形状,在此不再详述),该第一驱动部1122上延伸出一第一限位摆杆1123,该第一限位摆杆1123插入该第一倒U型限位块21中,该第一限位摆杆1123被转动到触碰该第一倒U型限位块21的左端或右端内壁时会被阻挡,以让该第一按摩头112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摆动,有效防止该第一按摩单元11的位置偏离。还包括另一个被定位设置(即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按摩器的底座3上)的第二倒U型限位块22(但不局限于此,该第二倒U型限位块22也可以是其它进行限位的形状,在此不再详述),该第二驱动部1222上延伸出一第二限位摆杆1223,该第二限位摆杆1223插入该第二限位块22中,该第二限位摆杆1223被转动到触碰该第二限位块22的左端或右端内壁时会被阻挡,以让该第二按摩头122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摆动,有效防止该第二按摩单元12的位置偏离。

如图1和图2所示,该二按摩单元上的二转轴与二偏心块的驱动连接均是:转轴与偏心块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二按摩头的同步进行按摩动作。

本实施例中,该动力单元包括一动力源,该动力源分别通过两个二级齿轮传动机构(该二级齿轮传动机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与二转轴驱动连接,以带动该二按摩单元转动(本实施例中,带动同方向转动,但不局限于此,在此不再详述)。该第一级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动力源(即该第一即齿轮传动机构与该动力源驱动连接),该第二级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转轴(即该第二级齿轮传动机构与该转轴驱动连接),该第一级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二级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二按摩单元上的二转轴与二第二级齿轮的驱动连接均是:转轴固定连接于第二级齿轮,从而带动该二按摩单元同步转动。

实施例2: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该二按摩单元上的二转轴与二偏心块的驱动连接分别是:其中一个转轴固定连接于其中一偏心块(即该转轴插入该偏心块的偏心通孔,且与该偏心通孔间隙配合);另一个转轴上延伸连接一第一驱动摆杆(图中未示意),该偏心块设在该转轴上,该偏心块在对应于该第一驱动摆杆的一定摆动角度范围内具有第一让位部,以及还设有一第一触发部,该第一驱动摆杆在第一让位部摆动结束到达该第一触发部时,驱动该偏心块转动,从而实现二按摩头的非同步地进行按摩动作,按摩形式变得多样,适用于不同需求的人群。

如图5所示,该第一驱动摆杆为与转轴中轴线垂直的一圆柱状摆杆(图中未示意),该圆柱状摆杆的其中一底面与该转轴的圆周面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其它常规的机械连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该第一触发部为半圆柱体状的侧壁,该第一让位部为半圆柱体状的空位区,该半圆柱体状的侧壁与该半圆柱体状的空位区形成一完整的圆柱体结构,即该第一驱动摆杆在位于该第一让位部的180度的摆动角度范围内为空行程,该第一驱动摆杆在半圆柱体状的空位区摆动结束到达该半圆柱体状的侧壁时被阻挡,从而驱动该偏心块转动,从而实现二按摩头的非同步地进行推揉按摩动作。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该二转轴与二第二级齿轮传动机构的驱动连接分别是:其中一根转轴固定连接于1号第二级齿轮(图中未示意,为常规齿轮,在此不再详述);另一根转轴上延伸连接第二驱动摆杆(图中未示意),该2号第二级齿轮4设在该转轴上,该2号第二级齿轮4在对应于该第二驱动摆杆的一定摆动角度范围内具有第二让位部,以及还设有第二触发部,该2号第二级齿轮4在第二让位部摆动结束到达该第二触发部时,推动该第二驱动摆杆摆动,从而带动该转轴转动;该第二驱动摆杆为与转轴中轴线垂直的一圆柱状摆杆,该圆柱状摆杆的其中一底面与该转轴的圆周面固定连接;该第二触发部为半圆柱体状的侧壁,该第二让位部为半圆柱体状的空位区,该半圆柱体状的侧壁与该半圆柱体状的第二空位区形成一完整的圆柱体结构,即该第二驱动摆杆在位于该第二让位部的180度的摆动角度范围内为空行程,该第二驱动摆杆在半圆柱体状的第二空位区摆动结束到达该半圆柱体状的侧壁时被阻挡,从而驱动该转轴转动,实现二按摩头的非同步地进行推揉按摩动作。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6所示,一种按摩器,包括箱体(该箱体由上箱体和下箱体3构成,附图中上箱体结构未示意)、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上述实施例1-3任一的多功能按摩结构。

如图1和图6所示,该第一按摩头112和第二按摩头122的作用点位于该箱体的其中一个面上,该面定义为按摩作用面,与该按摩作用面相邻且相对的两个面定义为配合面,该二配合面(包括第一配合面31和第二配合面32)均为与人体颈肩部部紧密配合的内凹结构,以实现该按摩器的正反面(设定第一配合面31为正面,则第二配合面32为反面,即该第一平配合面31和第二配合面32均能适配人体肩部)均能与人体颈肩部紧密贴合的效果,使得按摩器的放置方式不再单一,最终实现该按摩器与人体颈肩部的双向贴合按摩。

本实用新型的该多功能按摩结构可自适应人体曲线,深入人体凹陷部进行按摩,形成更全面的按摩效果,提供不一样的按摩体验,给人以更舒适的感觉;两端按摩单元可实现同步或不同步转动的按摩形式,按摩形式多样,适用于不同需求的人群;该按摩器的二配合面均为与人体肩部紧密配合的内凹结构,使得该按摩器的正反面均能够很好的与人体颈肩部贴合,按摩器的放置方式不再单一;该按摩器可通过在二级齿轮传动机构或偏心机构上实现异步功能,实现方式多样化,适用范围广。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