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吹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9880发布日期:2018-08-10 19:45阅读:13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救吹气管。



背景技术:

在急诊科室,经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传统的做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这样操作非常的不安全,因为急诊科室的病患大多身患疾病,在做人工呼吸时,经常会有积液呼出来,医生与病人直接口对口接触,非常容易被传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急诊科室的医生在进行口对扣人工呼吸时,容易被传染的缺陷,提供一种急救吹气管,其安全、卫生,使用方便,能够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即一种急救吹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上吹气管和下吹气管,所述上吹气管为直管,下吹气管由弧管部和直管部组成,上吹气管的下端插入下吹气管的直管部上端,直管部的上端口处设有向内侧凸出的限位块,上吹管的下端设有向外侧凸出的限位环,所述直管部的上端口内部设有中空的柱塞管,柱塞管的外径与直管部的内径匹配,柱塞管的内部设有单向阀,直管部的内部设有弹簧支撑杆,柱塞管和弹簧支撑杆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柱塞管和弹簧支撑杆之间的直管部的管壁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下方设有固定在直管部外侧的积液杯,积液杯的底部设有抽液口,抽液口与抽液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出液口为多个,其等分圆周均匀分布在直管部上。

本实用新型上吹管的下端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柱塞管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处于直管部的上端,与上吹气管贴合,当需要进行吹气时,向下压上吹气管,使得柱塞管下行,柱塞管的外壁将出液口封闭,此时通过上吹气管吹气即可,当见到病患胸廓上抬时,吹气完毕,松开上吹气管,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柱塞管和上吹气管上行回复到原位,此时肺部的气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出液口向外排出,如果有积液,积液会沿出液口流入积液杯中。如果积液量较小,可以等待心肺复苏操作结束后,取出下吹气管后将积液倒掉;如果积液量较大,可以将抽液管连接较大容积的废液收集桶,积液杯可以防止呼出的积液流到病人身上后病床上,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下吹管形状近似为勺状,其弧管部更利于插入病人气管。

本实用新型利用柱塞管的上行、下行实现吹气、呼气操作,可以有效的防止医生因为误操作,造成传染。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使用本实用新型,医生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无需担心被病人呼出的体液传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1.上吹气管;2.限位块;3.限位环;4.柱塞管;5.积液杯;6.弹簧支撑杆;7.抽液口;8.抽液管;9.弧管部;10.出液口;11.直管部;12.压缩弹簧;13.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上吹气管1的下端插入下吹气挂的直管部11的上端,直管部11的上端口处设有限位块2,上吹气管1的下端口处设有限位环3,直管部11内部设有中空的柱塞管4,柱塞管4内部设有单向阀13,直管部11的内部下方设有弹簧支撑杆6,柱塞管4和弹簧支撑杆6之间设有压缩弹簧12,柱塞管4在压缩弹簧12的作用下,处于高位,柱塞管4和弹簧支撑杆6之间的直管部11的管壁上设有多个等分圆周分布的出液口10,出液口10的下方设有安装在直管部11底部的积液杯5,积液杯5的底端设有抽液口7,抽液口7与抽液管8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下吹气管的弧管部9插入病人的气管内,然后向下压上吹气管1,使得柱塞管4下行,柱塞管4的外壁将出液口10封闭,此时通过上吹气管1吹气即可,当见到病患胸廓上抬时,吹气完毕,松开上吹气管1,在压缩弹簧12的作用下,柱塞管4和上吹气管1上行回复到原位,此时肺部的气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出液口10向外排出,如果有积液,积液会沿出液口10流入积液杯5中。如果积液量较小,可以等待心肺复苏操作结束后,取出下吹气管后将积液倒掉;如果积液量较大,可以将抽液管8连接较大容积的废液收集桶,积液杯5可以防止呼出的积液流到病人身上后病床上,造成污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