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频康复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5821发布日期:2019-01-08 21:33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频康复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频康复治疗仪。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康复治疗仪来进行各种中风偏瘫(脑血栓、脑梗塞、脑溢血)、外伤等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仪是通过电极发送低频脉冲到多个肌肉群来控制肢体的动作,使肌肉群受到低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

医学上把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电流或低频脉冲电流,应用低频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低频电流的特点是:(1)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有些电流无明显的电解作用;(2)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都强的刺激作用;(3)无明显热作用。低频脉冲电流的主要治疗作用之一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低频康复治疗仪一般包括治疗仪、与治疗仪连接的多根电极线以及设置在电极线上的电极片,康复治疗时将多个电极片贴在需要治疗的人体表面,现有的康复治疗仪上需要连接多根带电极片的电极线,康复治疗仪上需要设置多个插孔,且这种康复治疗仪只能配合固定数量电极片,使用局限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性更好、适合连接不同数量电极片的低频康复治疗仪。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频康复治疗仪,包括主机、与主机连接的治疗仪输出线、与治疗仪输出线连接的理疗电极以及电源适配器。

所述主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控制主板、嵌设在机壳表面的输入输出设备、电信号输出端口、电源插口。

所述控制主板上设有控制器、电刺激电路、电源输入电路;所述电刺激电路设有若干个电刺激通道,若干个电刺激通道共用一个电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治疗仪输出线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接通外部电源后通过电源输入电路给内部电路供能;所述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接收输入指令,输入指令经控制器处理后产生电刺激电流。

所述治疗仪输出线包括与主机上的电信号输出端口连接的接入端、连接接入端的转接线以及设置在转接线外端与理疗电极配合连接的转接插座。

所述理疗电极包括与治疗仪输出线的转接插座配合连接的转接插头、连接在转接插头上的多根电极线以及设置在电极线外端的电极片。

所述转接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的一端开口并向内形成插头内孔,插头内孔内嵌装有插头绝缘体,插头绝缘体上设有多个前后贯穿的电极线固定孔;所述电极线并列穿过插头壳体后固定连接在插头绝缘体的电极线固定孔内且电极线的外端凸出在插头绝缘体的外侧。

所述转接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的一段开口并向内形成插座内孔,插座内孔内嵌装有插座绝缘体,插座绝缘体上设有多个与转接插头中的凸出在插头绝缘体外侧的电极线配合连接的电极线插置孔,电极线插置孔内设有导电件与转接线连接。

所述转接插头和转接插座配合连接时,插头绝缘体外侧的多个电极线插入插座绝缘体上的电极线插置孔内并通过导电件与转接线导通。

所述电极线包括长短不一依次排列的第一电极线、第二电极线、第三电极线、第四电极线和第五电极线。

所述第一电极线上的电极片贴合在前臂的手腕处;所述第二电极线上的电极片贴合在拇长伸肌处;所述第三电极线上的电极片贴合在手掌肌肉群处;所述第四电极线上的电极片贴合在指深曲肌和指浅曲肌之间;所述第五电极线上的电极片贴合在靠近指伸肌处。

所述电极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标示贴、导电膜层、导电粘胶、防粘保护贴,标示贴上标记粘贴位置;所述电极线的端头插置在导电膜层内。

所述标示贴、导电膜层、导电粘胶、防粘保护贴均为圆形标贴,其中,标示贴、导电膜层、导电粘胶的直径相等,防粘保护贴的直径大于导电粘胶的直径。

所述输入输出设备为液晶屏。

所述机壳包括前面框和后壳相连构成的外框架,前面框外侧嵌有所述输入输出设备,后壳内部设有控制主板和蓄电池;所述控制主板上设有充电电路;所述电源适配器接通外部电源后通过充电电路充电至蓄电池,蓄电池通过电源输入电路给内部电路供能。

所述机壳上端设有用于手提的提拉凹槽。

所述机壳内底部设有配重块。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与主机连接的治疗仪输出线的转接插座与理疗电极上的转接插头配合连接,理疗电极上的电极片的数量、电极线的长度均可根据不同病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定制,不需要对理疗仪主机以及内部组件进行改造,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康复治疗仪的适用范围,具有广阔的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主机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治疗输出线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理疗电极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转接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插座绝缘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的转接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转接插头装配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插头绝缘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5中的电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3中的控制主板上的电路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低频康复治疗仪,包括主机1、与主机1连接的治疗仪输出线2、与治疗仪输出线2连接的理疗电极3以及电源适配器4。

如图2所示,主机1包括机壳1-1、设置在机壳1-1内的控制主板1-2、嵌设在机壳1-1表面的输入输出设备1-3、电信号输出端口1-4、电源插口1-5。输入输出设备1-3为液晶屏。机壳1-1上端设有用于手提的提拉凹槽1-1-3。机壳1-1内底部设有配重块1-7。

如图3和图12所示,机壳1-1包括前面框1-1-1和后壳1-1-2相连构成的外框架,前面框1-1-1外侧嵌有输入输出设备1-3,后壳1-1-2内部设有控制主板1-2和蓄电池1-6。控制主板1-2上设有控制器1-2-1、电刺激电路1-2-2、电源输入电路1-2-3。电刺激电路1-2-2设有若干个电刺激通道,若干个电刺激通道共用一个电信号输出端口1-4与治疗仪输出线2连接。电源适配器4接通外部电源后通过电源输入电路1-2-3给内部电路供能。输入输出设备1-3用于接收输入指令,输入指令经控制器1-2-1处理后产生电刺激电流。控制主板1-2上设有充电电路1-2-4。电源适配器4接通外部电源后通过充电电路1-2-4充电至蓄电池1-6,蓄电池1-6通过电源输入电路1-2-4给内部电路供能。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治疗仪输出线2包括与主机1上的电信号输出端口1-4连接的接入端2-1、连接接入端2-1的转接线2-2以及设置在转接线2-2外端与理疗电极3配合连接的转接插座2-3。转接插座2-3包括插座壳体2-3-1,插座壳体2-3-1的一段开口并向内形成插座内孔,插座内孔内嵌装有插座绝缘体2-3-2,插座绝缘体2-3-2上设有多个与转接插头3-1中的凸出在插头绝缘体3-1-3外侧的电极线3-2配合连接的电极线插置孔2-3-3,电极线插置孔2-3-3内设有导电件与转接线2-2连接。

如图5、图8、图9和图10所示,理疗电极3包括与治疗仪输出线2的转接插座2-3配合连接的转接插头3-1、连接在转接插头3-1上的多根电极线3-2以及设置在电极线3-2外端的电极片3-3。转接插头3-1包括插头壳体3-1-1。插头壳体3-1-1的一端开口并向内形成插头内孔,插头内孔内嵌装有插头绝缘体3-1-2,插头绝缘体3-1-2上设有多个前后贯穿的电极线固定孔3-1-3。电极线3-2并列穿过插头壳体3-1-1后固定连接在插头绝缘体3-1-2的电极线固定孔3-1-3内且电极线3-2的外端凸出在插头绝缘体3-1-2的外侧。转接插头3-1和转接插座2-3配合连接时,插头绝缘体3-1-3外侧的多个电极线3-2插入插座绝缘体2-3-2上的电极线插置孔2-3-3内并通过导电件与转接线2-2导通。

电极线3-2包括长短不一依次排列的第一电极线3-2-1、第二电极线3-2-2、第三电极线3-2-3、第四电极线3-2-4和第五电极线3-2-5。第一电极线3-2-1上的电极片贴合在前臂的手腕处。第二电极线3-2-2上的电极片贴合在拇长伸肌处。第三电极线3-2-3上的电极片贴合在手掌肌肉群处。第四电极线3-2-4上的电极片贴合在指深曲肌和指浅曲肌之间。第五电极线3-2-5上的电极片贴合在靠近指伸肌处。

如图11所示,电极片3-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标示贴3-3-1、导电膜层3-3-2、导电粘胶3-3-3、防粘保护贴3-3-4,标示贴3-3-1上标记粘贴位置。电极线3-2的端头插置在导电膜层3-3-2内。标示贴3-3-1、导电膜层3-3-2、导电粘胶3-3-3、防粘保护贴3-3-4均为圆形标贴,其中,标示贴3-3-1、导电膜层3-3-2、导电粘胶3-3-3的直径相等,防粘保护贴3-3-4的直径大于导电粘胶3-3-3的直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