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047发布日期:2019-01-18 19:29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医疗器械,即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用于提高涉及胫骨平台前内侧骨折的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



背景技术:

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累计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的骨折,甚至会造成胫骨平台前缘整体塌陷骨折,治疗困难,并发症多。对前内侧压缩并破碎的骨折块的有效支撑固定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手术中需要使用接骨板或螺钉将胫骨平台前内侧粉碎的骨折块,固定于胫骨平台主要骨折块或其他稳定骨折块,形成胫骨平台髁部的整体化;再通过干骺端钢板的桥接作用,固定于胫骨骨干,达到最终的坚强固定,直至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内固定材料,如重建钛板、1/3管型板、重建锁定钛板、3.5mm系统PTP钛板,需经过剪裁并预弯处理才能固定于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但是这些内固定材料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这些接骨板有其各自的最佳放置位置,并非专用于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覆盖或支撑面积有限,骨折复位及固定不牢固,影响复位效果。二是接骨板与骨质不能紧密贴附,软组织覆盖困难,伤口愈合不良及感染的风险增加。三是缺乏干骺端支撑作用。特别是对于前内侧皮质骨骨折一直延伸至前外侧,造成胫骨平台前方整体粉碎塌陷者,仅使用这些材料,只能固定关节缘的破碎骨折块,无垂直方向的支撑,存在前内侧关节缘骨折块复位丢失及结构垮塌风险,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甚至造成手术失败,需要翻修手术治疗等后果。四是往往需联合使用其他干骺端支撑接骨板内固定材料,以完成最终固定,增加了手术费用,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五是术中需依据胫骨平台前内侧骨皮质形态,临时剪裁及预弯钢板形状,影响手术进程,延长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涉及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用于固定胫骨平台前内侧骨折,同时具有干骺端支撑功能,且能够与前内侧骨皮质形态一致,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基本形态为三维立体板状构型,由水平部分的围关节线接骨板和垂直部分的干骺端支撑板组成,两部分为一体构造。

优选的,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其围关节线接骨板及干骺端支撑板均适合胫骨平台的解剖形态,按解剖结构定义接骨板的内外侧,故此接骨板的使用有左右膝之分。

优选的,水平部分,即围关节线接骨板,为弧形或半环形板形结构,由多段曲率半径不等的弧线构成,其外侧端较平直,曲率半径R为48mm,往内侧曲率半径逐渐减小,曲率半径R为22mm。垂直部分,即干骺端支撑板,自水平部分垂直向下延伸,位于水平部分的中线外侧。其形态为直形,并向中间弯曲,远端向前外方旋转。干骺端支撑板远端部分的轴线与水平部分垂直,截面与中轴线存在约30°的夹角。

优选的,围关节线接骨板的两端边缘呈圆弧形,干骺端接骨板末端边缘呈尖圆弧形,整体板状构型的边缘均呈圆弧形。

优选的,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其材质为不锈钢或钛合金。

优选的,接骨板构型尺寸:围关节线接骨板,分布8个通孔,长度10cm,宽度1cm,厚度2mm;干骺端支撑板,分布4个通孔,长度4.5cm,宽度1.3cm,厚度3mm。

优选的,所述围关节线接骨板和干骺端支撑板,均包括两种不同形态的通孔,即圆形的螺纹孔、椭圆形的滑动孔。

优选的,接骨板通孔形态及位置:围关节线接骨板的通孔,两端各为1枚螺纹孔,内侧向中间数第2孔为滑动孔,再向中间为间隔均匀的5枚螺纹孔。内侧部分最外侧一枚螺纹孔距离外侧一枚螺纹孔留有2.5cm间隔。干骺端支撑板的通孔,由近端向远端,第2孔为滑动孔,其他为螺纹孔。

优选的,干骺端支撑板与围关节线接骨板的衔接部位,位于围关节线接骨板自内向外数5、6孔之间,其外侧边缘距离围关节线接骨板的外侧末端边缘长4cm。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涉及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适应此部位的骨折类型,适合胫骨平台解剖形态,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式,能够极大提高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减少对周围软组织及髌韧带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骨折复位不易丢失,接骨板及螺钉不易松动,可极大提高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的基本形态。

图2为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围关节线接骨板的横截面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右侧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为三维立体板状构型,基本形态为板状,包括水平部分,即围关节线接骨板1,以及垂直部分,即干骺端支撑板2,为一体化构成。围关节线接骨板为弧形或半环形板型结构,由多段曲率半径不等的弧线构成,长度10cm,其外侧端较平直,曲率半径R为48mm,往内侧曲率半径逐渐减小,曲率半径R为22mm;垂直部分,即干骺端支撑板,自围关节线接骨板中线外侧向下延伸,长度4.5cm,其基本形态为直板形,向中间弯曲,远端向前外方旋转,其远端部分的轴线与水平部分垂直,截面与中轴线存在约30°的夹角。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整体呈三维立体构型,适应胫骨平台的解剖结构,避免接骨板与骨质不匹配造成的软组织干扰,减少伤口愈合不良风险,减少局部的不适感,有利于功能恢复。

围关节线接骨板长度10cm,可完整覆盖前内侧关节缘骨折一般波及的范围,能够将前内侧关节缘骨折牢固固定,使前内侧破碎骨折块与平台其他骨折块联为一体,形成平台髁部的一体化。由于单一的围关节线接骨板无支撑功能,不能防止前内侧关节面整体塌陷。在临床手术中采用普通或锁定重建接骨板,或者1/3管型接骨板作为围关节线接骨板使用,均存在此弊端。本实用新型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的垂直部分,即干骺端支撑板,即可完美解决这个难题。干骺端接骨板,沿前内侧骨皮质,延伸向胫骨远端,使用螺钉固定于完好的胫骨骨干皮质,对关节面起到强大的支撑功能。

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围关节线接骨板及干骺端接骨板,均设计一枚滑动孔4。如围关节线接骨板,由内侧向外侧数,第二孔为滑动块,可利用滑动块微调接骨板的水平放置位置,同时更主要的是,利用滑动的滑动加压作用,将前内侧骨块向后方加压固定并精确复位。干骺端支撑接骨板,自近端向远端数的第2孔为滑动孔,可微调接骨板的垂直放置位置。若前内侧关节面塌陷复位后,后倾角恢复不足时,滑动孔可以再次调节关节面高度,以矫正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不足。滑动孔4的应用,可以使骨折手术复位微调化,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滑动孔还可在结合孔中先置入普通螺钉,使接骨板紧密贴附骨皮质,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干扰。

围关节线接骨板及干骺端支撑板上分布多个螺纹孔3,可结合骨折的具体形态,选择适宜的位置置钉。同时螺纹孔可与配套使用的锁定螺钉的钉帽螺纹咬合锁定,使多枚螺钉形成“竹筏”样排列,增强对塌陷的关节面的支撑作用。

实际应用中,由于个体骨骼形态差异,此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解剖型接骨板,可使用塑形工具再次微调构型的弧度角度等,力求与骨皮质完美匹配,以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减少内置物的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涉及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适应此部位的骨折类型,适合胫骨平台解剖形态,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式,能够极大提高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减少对周围软组织及髌韧带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骨折复位不易丢失,接骨板及螺钉不易松动,可极大提高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