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活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8267发布日期:2018-11-27 21:2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活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医疗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活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手术后,康复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患者和医疗师,腿部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创伤之一,伤后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原有的劳动能力,由于腿部长时间得不到运动,容易出现下肢僵硬、伸展不灵活的后遗症,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影响以后的行动能力,因此在术后一定时间内要进行适当的腿部康复训练活动,故需要一种专门适合外科术后下肢康复训练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活动器,帮助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活动器,包括机构箱、第一传动槽杆和第二传动槽杆,所述机构箱内设有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下侧与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构箱的底部,所述主动齿轮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外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的下侧均固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下端均通过筒形轴承与所述机构箱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槽杆和第二传动槽杆的初始状态关于所述主动齿轮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所述第一传动槽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槽杆相对的一端均与所述机构箱的上壁铰接,所述第一传动槽杆上设有第一主槽和第一副槽,所述第二传动槽杆上设有第二主槽和第二副槽,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的上侧边缘均固接有传动柱,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传动柱与所述第一副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传动柱与所述第二副槽滑动配合,所述机构箱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卡接有传动杆,两个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槽和第二主槽滑动配合,两个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均固接有脚部支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传动杆的中部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滑槽滑动卡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脚部支板上阵列设有橡胶凸起,所述脚部支板的一侧设有弹性绑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上的传动柱和第二从动齿轮上的传动柱的初始状态关于所述主动齿轮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且两个所述传动柱的初始状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副槽的左侧和第二副槽的右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由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均与主动齿轮外啮合,故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向相同,由于第一从动齿轮上的传动柱和第二从动齿轮上的传动柱的初始状态关于所述主动齿轮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且两个传动柱的初始状态分别位于第一副槽的左侧和第二副槽的右侧,故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通过传动柱与第一副槽和第二副槽的配合带动第一传动槽杆和第二传动槽杆交替上下摆动,进而通过第一主槽和第二主槽带动两个传动杆在两个滑槽内交替前后滑动,从而实现两个脚部支板的交替前后移动,双脚放置在两个脚部支板上,便可实现模拟走路的姿态,对下肢进行康复活动训练,避免下肢僵硬,导致肌肉萎缩,出现伸展不灵活的后遗症,影响以后的行动能力,病人可坐在板凳上使用,无需医护人员再对患肢进行手动康复,减轻医护压力,橡胶凸起和弹性绑带的设计可防止病人脚部滑落,造成二次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杆的立体视图。

图中:1-机构箱;101-滑槽;2-电机;3-主动齿轮;4-第一从动齿轮;5-第二从动齿轮;6-第一传动槽杆;601-第一主槽;602-第二主槽;7-第二传动槽杆;701-第二主槽;702-第二副槽;8-传动杆;801-环形凸起;9-脚部支板;901-橡胶凸起;902-弹性绑带;10-转轴;11-筒形轴承;12-传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阅图1-3,一种医疗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活动器,包括机构箱1、第一传动槽杆6和第二传动槽杆7,所述机构箱1内设有主动齿轮3、第一从动齿轮4和第二从动齿轮5,所述主动齿轮3的下侧与电机2的输出轴固接,所述电机2固定在所述机构箱1的底部,所述主动齿轮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4和第二从动齿轮5外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4和第二从动齿轮5的下侧均固接有转轴10,两个所述转轴10的下端均通过筒形轴承11与所述机构箱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槽杆6和第二传动槽杆7的初始状态关于所述主动齿轮3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初始状态即是附图所示的机构配合状态,所述第一传动槽杆6和所述第二传动槽杆7相对的一端均与所述机构箱1的上壁铰接,所述第一传动槽杆6上设有第一主槽601和第一副槽602,所述第二传动槽杆7上设有第二主槽701和第二副槽702,所述第一从动齿轮4和第二从动齿轮5的上侧边缘均固接有传动柱12,所述第一从动齿轮4的传动柱12与所述第一副槽602滑动配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的传动柱12与所述第二副槽702滑动配合,所述机构箱1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滑槽101,每个所述滑槽101内均滑动卡接有传动杆8,所述传动杆8的中部设有环形凸起801,所述环形凸起801与所述滑槽101滑动卡接,此种设计,可使得传动杆8在滑槽101内滑动而不会倾斜,两个所述传动杆8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槽601和第二主槽701滑动配合,两个所述传动杆8的上端均固接有脚部支板9,所述脚部支板9上阵列设有橡胶凸起901,所述脚部支板9的一侧设有弹性绑带902,橡胶凸起901和弹性绑带902的设计可防止病人脚部滑落,造成二次损伤。

所述第一从动齿轮4上的传动柱12和第二从动齿轮5上的传动柱12的初始状态关于所述主动齿轮3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且两个所述传动柱12的初始状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副槽602的左侧和第二副槽702的右侧。

工作原理:通过电机2带动主动齿轮3转动,主动齿轮3带动第一从动齿轮4和第二从动齿轮5转动,由于第一从动齿轮4和第二从动齿轮5均与主动齿轮3外啮合,故第一从动齿轮4和第二从动齿轮5转向相同,由于第一从动齿轮4上的传动柱12和第二从动齿轮5上的传动柱12的初始状态关于所述主动齿轮3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且两个传动柱12的初始状态分别位于第一副槽602的左侧和第二副槽702的右侧,故第一从动齿轮4和第二从动齿轮5通过传动柱12与第一副槽602和第二副槽702的配合带动第一传动槽杆6和第二传动槽杆7交替上下摆动,进而通过第一主槽601和第二主槽701带动两个传动杆8在两个滑槽101内交替前后滑动,从而实现两个脚部支板9的交替前后移动,双脚放置在两个脚部支板9上,便可实现模拟走路的姿态,对下肢进行康复活动训练。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