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环切术后专用包皮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6726发布日期:2018-12-21 19:29阅读:1435来源:国知局
包皮环切术后专用包皮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指一种包皮环切术后专用包皮贴,用于包皮环切术后对伤口的包扎。



背景技术:

包皮环切术是目前在广大男性开展最广泛的手术之一。在国外刚出生的男婴会接受该手术,而在国内,小到6、7岁的男孩,大到成年男性,均有可能接受该手术。然而,手术术后,需要加压包扎预防术后出血和感染。目前,常规包皮环切术后用普通纱布包扎后胶带固定,包扎过松或过紧都会让患者感到不适。过松可能会增加术后阴茎血肿的发生率,过紧可能会影响排尿,尿线分叉,打湿纱布,增加感染发生率,减低舒适度。当阴茎勃起,包扎过紧还可能引起阴茎伤口疼痛不适。术后伤口包扎一般需要5-7天,在预防伤口感染的同时,还能减少伤口和裤子的摩擦带来的疼痛。然而,目前没有合适的包皮贴能在保护阴茎术后伤口的同时,患者自行调节松紧和方便换药,以便减轻疼痛,达到最大舒适度。

此外,包皮环切术后,切口成圆形分布在距冠状沟0.5cm附近,而包皮系带位置往往在包扎过程中是个难点,包扎过多,龟头也全部包扎进去,患者排尿容易打湿纱布,需要及时更换以保持敷料干燥,预防感染。

平常手术包扎阴茎以后,因患者日常活动或勃起,会导致包扎敷料向阴茎远端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包皮环切术后专用包皮贴,该包皮贴便于固定地包裹阴茎,且方便调节长度以及固定。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皮环切术后专用包皮贴,包括用于包裹阴茎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一端为弧状,另一端为可裁剪端,所述包覆层上靠近可裁剪端设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日字扣和粘贴件,日字扣包括扣环和扣带,粘贴件与扣带连接;所述包覆层外表的一侧设有目字扣,另一侧设有与目字扣对应的锁扣带,包覆层将阴茎包覆后,锁扣带锁入目字扣后固定包覆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包覆层包括外层塑形棉垫、中层纱布和内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层为凡士林纱布或碘仿纱布,用于防止伤口与纱布粘连或伤口感染,同时还能在换药时减少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皮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皮贴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包皮贴中包覆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皮环切术后专用包皮贴包括包覆层1,包覆层1一端(图中左端)为弧状,另一端(图中右端)为可裁剪端2,包覆层1设有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包括日字扣5和粘贴件6,日字扣5包括扣环和扣带,扣带设于包覆层1上靠近可裁剪端 2的部位,粘贴件6与扣带连接。包覆层1外表的一侧设有目字扣3,另一侧设有与目字扣对应的锁扣带4,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两个目字扣3与锁扣带4,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所用包覆层1包括外层塑形棉垫9、中层纱布8和内层 7,内层7为凡士林纱布或碘仿纱布。中层纱布起主要的保护伤口,预防感染目的,内层凡士林或碘仿纱布将伤口和纱布隔离开,可以防止伤口分泌物粘附到纱布上,在患者伤口换药过程中引起的疼痛不适,同时还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将包覆层1的弧状端(左端)与龟头对应,使包覆层1将阴茎包覆,然后将锁扣带4穿过目字扣3调节松紧,再将粘贴件6粘贴于会阴部,能够将本实用新型包皮贴固定,此外还能够对于不同长度的阴茎,通过日字扣5调节长度以实现有效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外层塑形棉垫9有助于在包覆阴茎后使得包覆层更易贴合阴茎。

2、通过目字扣调节包覆层1对阴茎的包覆松紧程度。

3、通过粘贴件6与会阴部粘贴固定本包皮贴,防止包皮贴滑落。

4、通过日字扣5调节固定部件(扣带)长度,或者将包覆层1 的可裁剪端2进行裁剪,以适应不同长度阴茎。

5、包覆层1的弧状端在包覆阴茎后呈圆筒状半开放式,更加贴合阴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