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5615发布日期:2019-05-31 21:4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翻身便厕床。



背景技术:

病床也称医疗床、护理床等,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病床已成为人们在治疗康复中的必要休息工具和治疗工具。目前常见的病床一般是床身和支腿固定连接,患者平躺在病床上进行恢复、疗养,但使用这种形式的病床,当病重患者只能在床上平躺而不能移动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将患者抬起做生理活动,如上厕所方便,费时费力,而且在来回过程中极易受到影响;常用的病床功能单一,不能解决患者的翻身、排便等生活不能自理的问题,对患者会增加生活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翻身便厕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病床功能单一、床面板不能翻转,在病床上不能生活自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翻身便厕床,包括床体,在所述床体上设置有床架、床面板,背部升降装置、腿部升降装置、侧翻装置和坐便器升降装置;

所述床架包括前部床架、中部床架、中后部床架和后部床架,所述床架固定在所述床体上;

所述床面板设置在所述床架上,所述床面板由上述12块床板均分的通过铰接方式相连,包括A块、B块、C块、D块、E块、F块、G块、H块、I块、G块、K块、L块,分别位于前部床架、中部床架、中后部床架及后部床架之上,每个床架之上有三块床板,在中部床架的中间床板E块上设有活动式便盖床板;

所述背部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床架上的电机和背部升降装置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转轴、与第一转轴组成四连杆机构的第二转轴、与所述电机的顶端铰接的连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在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部设有连杆、第一转轴两端设有第一支撑杆及四连杆机构,在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与第一转轴铰接的四连杆机构和位于第二转轴两端的第二支撑杆,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端部分别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推动所述的床面板的A块、B块和C块向上侧翻,所述电机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前部床架上;

所述腿部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部床架和中后部床架之间的电机和腿部升降装置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床面板的后部床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顶端与所述升降机构铰接,所述电机的底端固定在所述中后部床架和后部床架之间,实现腿部上升、腿部水平和腿部下折;

所述侧翻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床架上的电机和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侧翻块和侧翻支架,所述电机的顶端与所述侧翻机构的侧翻块铰接,所述侧翻块的顶端固定连接侧翻支架,所述侧翻支架与所述床面板铰接,所述电机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前部床架上;

所述坐便器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部床架上的电机和坐便器升降装置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支架和托板,所述升降支架的顶端与所述托板固定,在所述托板顶端设有坐便器,所述坐便器顶端设有活动式便盖床板,所述电机的顶端与所述升降支架铰接,所述电机的底端与所述中部床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床面板的铰接方式为:位于床面板两侧的床板分别与中间床板铰接,所述床面板的前部与中部、中部与中后部、中后部与后部分别铰接,在中部床架的中间床板E块上设有活动式便盖床板。

进一步地,所述坐便器升降装置的升降支架的一端固定,升降支架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轴与所述电机铰接,所述铰链轴在升降支架和托板中的滑道内活动,实现托板的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式便盖床板呈椭圆形,与所述托板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式便盖床板与所述床面板平齐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还包括床头、床尾板、床腿以及在床腿下部有升降功能的脚轮。

进一步地,所述床面板采用全喷塑中空结构制成,空腔的壁即为床面板的上板壁、下板壁、及周边板壁,在整个空腔结构的床面板上均匀布满通孔,通孔的壁连接床面板的上板壁和下板壁,使床面板的内部形成蜂窝状的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床面板的侧翻角度范围为0-35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床体两侧还设有拆卸式护栏,所述护栏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翻身便厕床,通过在多功能床架上设置侧翻装置和坐便器升降装置,老年人或病人(患者)能够在病床上通过电动开关按钮,实现生活自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在侧翻过程中也可以实现背部升降和腿部升降的同时动作,互不影响,在侧翻时能够缓解患者背部和腿部抬起或平躺时带来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部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部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部升降装置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腿部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腿部升降装置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坐便器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坐便器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坐便器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床体;2-床架;3-床面板;4-背部升降装置;5-腿部升降装置;6-侧翻装置;7-坐便器升降装置;11-床头;12-床尾板;13-床腿;14-脚轮;15-拆卸式护栏;21-前部床架;22-中部床架;23-中后部床架;24-后部床架;301-A块;302- B块;303- C块;304- D块;305- E块;306- F块;307- G块;308- H块;309- I块;310- G块;311- K块;312- L块;313-活动式便盖床板;41-电机;42-背部升降装置升降机构;421-第一转轴;422-四连杆机构;423-第二转轴;424-连杆;525-第一支撑杆;426-第二支撑杆;427-滚轮;51-电机;52-腿部升降装置升降机构;521-中间架;522-支撑架;61-电机;62-翻转机构;621-侧翻块;622-侧翻支架;71-电机;72-坐便器升降装置升降机构;721-升降支架;722-托板;723-坐便器;724-铰链轴;72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翻身便厕床进行说明。所述多功能翻身便厕床,包括床体1,在所述床体1上设置有床架2、床面板3,背部升降装置4、腿部升降装置5、侧翻装置6和坐便器升降装置7。

所述床架2包括前部床架21、中部床架22、中后部床架23和后部床架24,所述床架2固定在所述床体1上;床体1是直接与地面接触,床架2设置在床体1上,床架2为框架式结构,所述床架2可以活动。

所述床面板3设置在所述床架2上,所述床面板3由上述12块床板均分的通过铰接方式相连,包括A块301、B块302、C块303、D块304、E块305、F块306、G块307、H块308、I块309、G块310、K块311、L块312,分别位于前部床架21、中部床架22、中后部床架23及后部床架24之上,每个床架2之上有三块床板,在中部床架2的中间床板E块305上设有活动式便盖床板313。

前部床架21由A块301、B块302和C块303组成、中部床板由D块304、E块305和F块306组成、中后部床板由G块307、H块308和I块309组成、后部床板由G块310、K块311和L块312组成。所述床面板3分为12个床板,其中12个床板之间通过万向节互相铰接连成一体,所述两侧的床板可以向中间的床板侧转动;前部床板可以向中部床板侧转动,实现背部升降功能;中后部床板与后部床板的铰接处可以翘起,实现腿部升降功能。

所述背部升降装置4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床架21上的电机41和背部升降装置升降机构42,所述升降机构42包括第一转轴421、与第一转轴421组成四连杆机构422的第二转轴423、与所述电机41的顶端铰接的连杆424、第一支撑杆425和第二支撑杆426,在所述第一转轴421的中部设有连杆424、第一转轴421两端设有第一支撑杆425及四连杆机构422,在所述第二转轴423上设有与第一转轴421铰接的四连杆机构422和位于第二转轴423两端的第二支撑杆426,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25和第二支撑杆426的端部分别设有滚轮427,所述滚轮427能够推动所述的床面板3的A块301、B块302和C块303向上侧翻,在所述A块301、B块302和C块303的床板后侧设有滑道,以便滚轮427的滑行;所述电机41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前部床架21上;电机41向上推动时,带动连杆424转动,连杆424带动第一转轴421带动两侧的第一支撑杆425和四连杆机构422做旋转运动,从而使第二转轴423同时转动,在第二转轴423带动两侧的第二支撑杆426转动,在第一支撑杆425和第二支撑杆426的顶端设有滚轮427,滚轮427在滑道内滑行,从而使床面板3升起;电机41反转,推杆回缩,升降机构42反转,使床面板下降。

所述腿部升降装置5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部床架22和中后部床架23之间的电机51和腿部升降装置升降机构52,所述升降机构52与所述床面板3的后部床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51的顶端与所述升降机构52铰接,所述电机51的底端固定在所述中后部床架23和后部床架24之间;所述升降机构52包括中间架521和支撑架522,所述中间架521的中间处与电机51的端部铰接、首端与中部床架22铰接、尾部与支撑架522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架522的另一端与所述床面板3的后部床板固定连接,电机51的推动,带动中间架521转动,带动支撑架522升起,因为床面板3之间为铰接连接的,故在支撑架522升起的过程中带动床面板3的中后部床板和后部床板之间的铰接轴向上翘起,实现腿部升起;电机51的回缩,以相反方向运动可以实现腿部降低或使腿部水平放置;同样在电机51缩回的过程中可以实现退步下折功能,使腿部向下弯曲。

所述侧翻装置6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床架21上的电机61和翻转机构62,所述翻转机构62包括侧翻块621和侧翻支架622,所述电机61的顶端与所述侧翻机构62的侧翻块621铰接,所述侧翻块621的顶端固定连接侧翻支架622,所述侧翻块621的中部与前部床架21的支撑架铰接,可以围绕支撑架转动,所述侧翻支架622与所述床面板3铰接,所述电机61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前部床架21上;电机61推动侧翻块621转动,侧翻块621转动,带动与侧翻块621固定连接的侧翻支架622发生倾斜,所述侧翻支架622上设有床面板3,从而使床面板3实现转动;电机61的伸长与回缩,可以实现侧翻块621的左右侧翻转,最终实现床面板3的左右侧翻。为患者或病人的身体翻动提供帮助,不用护理人员同样可以使患者得到身体的翻动或训练,省去了人工的力量。

所述坐便器升降装置7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部床架22上的电机71和坐便器升降装置升降机构72,所述升降机构72包括升降支架721和托板722,所述升降支架721的顶端与所述托板722固定,在所述托板722顶端设有坐便器723,所述坐便器723顶端设有活动式便盖床板313,所述电机71的顶端与所述升降支架721铰接,所述电机71的底端与所述中部床架22上。在所述升降支架721的下端设有凹槽725,升降支架721沿着凹槽725滑动,所述电机71的伸长,升降支架721受挤压,使升降支架721一端的铰链轴724在凹槽725内滑动,实现升降支架721的升起,随后带动托板722升起;相反,电机71的回缩,升降支架721下降,带动托板722降低。这样的优点是可以为患者或病人提供生活自理,所述托板722上放置坐便器723,在使用者或病人方便后,可以通过电机71的正反转,将坐便器723从托板722中取出,做好了可以生活自理,不用护理人员费时费力的搬动患者或病人的身体,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翻身便厕床,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床架上设置侧翻装置和坐便器升降装置,使用者或病人能够在病床上通过电动开关按钮,实现生活自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在侧翻过程中也可以实现背部升降和腿部升降的同时动作,互不影响,在侧翻时能够缓解患者背部和腿部抬起或平躺时带来的不适感。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床面板3的铰接方式为:位于床面板3两侧的床板分别与中间床板铰接,所述床面板3的前部与中部、中部与中后部、中后部与后部分别铰接,在中部床架22的中间床板E块305上设有活动式便盖床板313。

前部床架21由A块301、B块302和C块303组成、中部床板由D块304、E块305和F块306组成、中后部床板由G块307、H块308和I块309组成、后部床板由G块310、K块311和L块312组成。所述床面板3分为12个床板,其中12个床板之间通过万向节互相铰接连成一体,所述两侧的床板可以向中间的床板侧转动;前部床板可以向中部床板侧转动,实现背部升降功能;中后部床板与后部床板的铰接处可以翘起,实现腿部升降功能。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坐便器升降装置7的升降支架721的一端固定,升降支架721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轴724与所述电机71铰接,所述铰链轴724在升降支架721和托板722中的凹槽725内活动,实现托板722的升降。所述凹槽725设在铰链轴724的两侧,在电机71推动时,铰链轴724会沿着凹槽725内滑动,保证升降支架721在运行中平稳,不发生歪斜,所述凹槽725的长度足够能使托板722升起到床面板3的高度。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活动式便盖床板313呈椭圆形,与所述托板722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式便盖床板313与所述床面板3平齐设置。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人体在方便时选用椭圆形有利于身体内的粪便的排出;为了防止患者或病人在病床上身体保持水平,在坐便器723上覆盖活动式便盖床板313,当需要方便时可打开活动式便盖床板313,方便后将活动式便盖床板313关闭。然后启动坐便器升降机构将坐便器723降低,将坐便器723取出,清理干净后即可再次安装在托板722上。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床体1还包括床头11、床尾板12、床腿13以及在床腿13下部有升降功能的脚轮14。所述的床头11、床尾板12、床腿13以及脚轮14均安装在床体1上,均为可拆卸式,脚轮14可以推动病床移动至护理的地点,方便护理人员照顾患者或病人。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床面板3采用全喷塑中空结构制成,空腔的壁即为床面板3的上板壁、下板壁、及周边板壁,在整个空腔结构的床面板3上均匀布满通孔,通孔的壁连接床面板3的上板壁和下板壁,使床面板3的内部形成蜂窝状的中空结构。全喷塑中空结构质地较轻便,所述床面板3与背部升降装置、腿部升降装置和侧翻装置分别铰接,制作成中空结构的床面板3可以使患者或病人翻身或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机构运行平稳;另外全喷塑中空结构也便于该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的安装和整理,省时省力、快捷方便。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床面板3的侧翻角度范围为0-35度。根据患者或病人的身体翻转姿势和角度,当身体在侧翻25度左右时,即可将身体完全翻转,此结构的侧翻装置使述床面板3的侧翻角度范围为0-35度,足够患者或病人的身体侧翻,不用人力主动翻转患者或病人,节省人力,提高护理效率。患者或病人可以手动控制电机的动作进度,当身体能够翻转时即可停止电机的运动,做到人工可控,根据实际情况操作灵活操作。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翻身便厕床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所述床体1两侧还设有拆卸式护栏15,所述拆卸式护栏15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所述拆卸式护栏15可以安装在所述床体1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拆卸护栏15,安装拆卸式护栏15的作用是防止使用者或病人在休息时坠床风险,当不需要拆卸式护栏15时,即可从床体1上拆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