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控制穿刺的安全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4267发布日期:2019-01-04 23:4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准控制穿刺的安全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精准控制穿刺的安全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由于留置针的使用十分普遍,目前也出现了许多结构不同的留置针。

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1620832084.X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留置针,包括针管、针头,上述针头装配在上述针管并由头部探出,上述针管连接设置有软质的连接条,上述连接条的另一端设置有针柄,上述针柄的侧边设置有可搭放使用者食指的凸面,上述针柄接触使用者拇指的表面为粗糙面,上述针管的侧壁设置有凸起。

专利号CN201320004524.9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安全留置针。该一次性安全留置针包括钢针针座、钢针、软管座、软管及针套,所述钢针针座和钢针的外侧设置有自动锁针器,所述自动锁针器的上端设置有连接盖;留置针穿刺完成后,将钢针针座、钢针放置于自动锁针器内,同连接盖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扔弃,可以降低医务人员等受感染的概率,也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然而该专利在使用时,钢针与钢针针座在自动锁针器内可以继续滑动,钢针可以穿过连接盖中心孔,暴露在自动锁针器之外,对操作人员可能造成刺伤,没有达到安全锁止的目的。

专利号CN201620920466.8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精确刻度易于记录的静脉留置针,包括连接在输液接头和留置针座之间的延长管,在所述延长管外表上均布间隔制有精确长度刻度,刻度起始端设置在靠近留置软导管的延长管端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延长管上刻制精确长度刻度,在计量止流夹的位置时具有简单,快速,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在医疗试验中应用。

然而,对于留置针来讲,医护人员在操作时,取下针尖保护套,旋转松动针芯,使针尖斜面向上,并检查针尖及套管尖端完好。左手食指大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进针角度以15-30度为宜,直刺血管,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至5-10度再进针0.2cm,确保留置导管尖端进入血管进针少许后退针芯0.5cm,送管方法是右手拇指、食指持住针柄不动,左手拇指、食指持透明柄推送留置导管,三松,确定留置导管在血管内后撤出针芯(正确撤出针芯方法:右手拇指抵住透明三通分叉处,左手拇指及食指捏住持针柄向后拉动)拔出的针芯放置锐器盒内。采用无张力法贴膜(先将贴膜反向对折以穿刺点为中心先进行塑形后黏贴)穿刺点、透明三通接头等均要覆盖于透明胶贴下。延长管U型或者L型固定于一侧,肝素帽高于穿刺点3cm,避免压迫血管走向。黏贴胶布时避免环形黏贴注意美观整洁。

根据调查发现,对于留置针操作来讲,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目前常用的留置针都不带用刻度尺,医护人员在使用留置针时基本是靠平时的操作经验完成,对于医护人员的素质偏高,尤其是刚实习的医护人员使用起来更为艰难。

同时,现有的留置针对于医护人员的保护还不够,目前常用的留置针的穿刺针存放管是做全通的穿刺针座导向槽,穿刺针滑入穿刺针存放管后针容易从导向槽伸出,有刺伤医护人员和病患造成血液病毒传播的风险。并且存在结构较复杂,设计不合理,装配费时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精准控制穿刺的安全留置针;通过以上改进:可以遵从医护人员对传统留置针的使用习惯,但本改进对留置针的使用有两个方面的改进,①穿刺成功见回血后,需要精准控制穿刺针头的退出距离,一般是5mm,退出的距离与患者的年龄、血管的深浅、进针的角度和操作者个人的技巧都有相互关联,具有上述退针角度之后,有利于操作者总结各种情况的经验;②同理,精准掌握穿刺进针的角度同样重要,操作者通过触摸刻度,可以精准把握需要的各种穿刺角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精准控制穿刺的安全留置针,所述精准控制穿刺的安全留置针包括刺穿及留置针组件、安全保护管组件;刺穿及留置针组件包括穿刺针头、导管座、穿刺针手柄、留置导管、Y型管、软管和针管座;安全保护管组件包括保护管,其特征在于:穿刺针手柄的外侧面具有手柄刻度;保护管外部具有保护管可视刻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精准控制穿刺的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外部还具有触摸刻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精准控制穿刺的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安全保护管组件还包括尾帽,尾帽位于保护管的尾部,保护管开有导向槽,尾帽带有尾帽卡扣;保护管的前端内侧具有限位凸环,保护管的前端具有保护管卡扣;

导管座具有与保护管卡扣对应的导管座凸块,

所述穿刺针头连接穿刺针手柄,所述留置导管连接Y型管。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留置针来讲,其好处是通过保护管外部设有的保护管可视刻度和触摸刻度,医护人员可以凭借保护管可视刻度和触摸刻度来根据自己手指大小记录使用留置针最佳倾斜角度时的手指位置,根据刻度尺来掌控穿刺针滑动的距离,使穿刺针座能正确的滑入穿刺针存放管尾部与穿刺针座配合的卡扣,穿刺针不外漏,让操作更为精准方便简单安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精准控制穿刺的安全留置针,通过以上改进:

可以遵从医护人员对传统留置针的使用习惯,但本改进对留置针的使用有两个方面的改进,①穿刺成功见回血后,需要精准控制穿刺针头的退出距离,一般是5mm,退出的距离与患者的年龄、血管的深浅、进针的角度和操作者个人的技巧都有相互关联,具有上述退针角度之后,有利于操作者总结各种情况的经验;②同理,精准掌握穿刺进针的角度同样重要,操作者通过触摸刻度,可以精准把握需要的各种穿刺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对应的背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内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回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内部剖视图。

其中:1-穿刺针头,2-导管座,3-穿刺针手柄,4-手柄刻度,5-保护管可视刻度,6-尾帽(尾帽里带有卡扣),7-留置导管,8-Y型管,9-软管,10-导管座凸块,11-保护管卡扣,12-保护管,13-导向槽,14-尾帽卡扣,15-限位凸环,16-触摸刻度,17-针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精准控制穿刺的安全留置针,如图1-图6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所述精准控制穿刺的安全留置针包括刺穿及留置针组件、安全保护管组件;刺穿及留置针组件包括穿刺针头1、导管座2、穿刺针手柄3、留置导管7、Y型管8、软管9和针管座17;安全保护管组件包括保护管12,穿刺针手柄3的外侧面具有手柄刻度4;保护管12外部具有保护管可视刻度5。

同时,还可以在保护管12外部还具有触摸刻度16。

所述安全保护管组件还包括尾帽6,尾帽6位于保护管12的尾部,保护管12开有导向槽13,尾帽6带有尾帽卡扣14;保护管12的前端内侧具有限位凸环15,保护管12的前端具有保护管卡扣11;导管座2具有与保护管卡扣11对应的导管座凸块10,所述穿刺针头1连接穿刺针手柄3,所述留置导管7连接Y型管8。

通过以上改进:可以遵从医护人员对传统留置针的使用习惯,但本改进对留置针的使用有两个方面的改进,①穿刺成功见回血后,需要精准控制穿刺针头的退出距离,一般是5mm,退出的距离与患者的年龄、血管的深浅、进针的角度和操作者个人的技巧都有相互关联,具有上述退针角度之后,有利于操作者总结各种情况的经验;②同理,精准掌握穿刺进针的角度同样重要,操作者通过触摸刻度,可以精准把握需要的各种穿刺角度。

例如:通常穿刺进针角度为15-30度为宜,操作者可以拇指和食指捏住穿刺针手柄,将中指放在某一触摸刻度凸纹下,稳定进针角度,再根据操作者所需的角度,中指的粗细,再前后调节所需的角度,才能够增加血管穿刺的成功率。

以上两方面的改进:

(1)、对于穿刺操作者的教学和经验总结、技术改进都有较大的帮助;

(2)、安全保护管组件的使用:

当穿刺成功后,需要将穿刺针完全抽出时,操作者可以一手握住Y型管,另一手将穿刺针手柄沿着导向槽一直滑到被尾毛卡扣锁死为止;此时,穿刺针整体已经完全装入保护管且针尖正好位于限位凸环与保护管前端的环形腔体内;穿刺针就不能伤及他人,起到了对针头安全保护的作用。

当穿刺针手柄锁死在尾帽卡扣后,再继续将保护管逆时针旋转少许,保护管卡扣即与导管座凸块分离,然后将装有穿刺针的保护管回收到医用垃圾桶销毁处理。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