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酸痛热敷中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9146发布日期:2019-01-22 22:35阅读:8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酸痛热敷中药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腰酸痛热敷中药贴。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出现风湿、腰酸背痛、腰肌损伤等身体不适,通常可以采用中药贴用于调节和缓解甚至治疗人体出现的上述问题,中药贴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是需要膏药中的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血液,经由脉络和神经作用而发挥药物效果。

目前市场上的中药贴在对疾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疗效,但在使用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透气性不好,中药贴贴在皮肤上造成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瘙痒、不适现象;二是中药贴贴于腰部上,运动或者走路时容易导致中药贴掉落,特别是运动时,随着汗液的增多使得中药贴更容易脱离膝盖;三是皮肤吸收药效差,对整块药贴贴在皮肤上,皮肤呼吸困难,造成渗透效果不好。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腰酸痛热敷中药贴,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腰酸痛热敷中药贴,包括中药贴本体、加热装置以及固定装置,所述中药贴本体、加热装置以及固定装置从内到外依次设置;

所述中药贴本体包括黏贴层、第一基底层、药物层、第二基底层以及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第二基底层、药物层、第一基底层、黏贴层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所述黏贴层一侧黏贴于第一基底层,另一侧黏贴于加热装置,所述保护层一侧带有粘性,且依附于第二基底层上;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包、容纳袋,所述发热包设置于容纳袋内,所述容纳袋一侧设置有开口,另一侧通过黏贴层固定于第一基底层,所述开口设置密封胶带;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位、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以及魔术贴,所述固定位中间设置通孔,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一体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末端设置魔术贴,所述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通过魔术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黏贴层采用医用压敏胶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底层以及第二基底层采用无纺布。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袋带有开口一侧设置医用双面胶。

进一步的,所述医用双面胶为环形状,且内径大于密封胶带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袋上的开口内径小于固定位上的通孔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医用双面胶另一侧设置防粘层,且敷有清香味的油脂。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袋通过医用双面胶固定于固定位上。

本实用新型中药贴的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可对中药贴进行加热处理,同时设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位、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以及魔术贴将中药贴固定于腰部上,可有效解决透气性不好而导致中药贴贴在皮肤上造成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瘙痒、不适现象;运动或者走路时容易导致中药贴掉落的问题以及皮肤吸收药效差,对整块药贴贴在皮肤上,皮肤呼吸困难,造成渗透效果不好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药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药贴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药贴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A部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中药贴本体,11-保护层,12-第二基底层,13-药物层,14-一基底层,15-黏贴层,2-加热装置,21-容纳袋,211-开口,22-发热包,23-密封胶带,3-固定装置,31-固定位,311-通孔,32-第一固定带,33-第二固定带,34-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5,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腰酸痛热敷中药贴,包括中药贴本体1、加热装置2以及固定装置3,中药贴本体1、加热装置2以及固定装置3从内到外依次设置。

中药贴本体1包括黏贴层15、第一基底层14、药物层13、第二基底层12以及保护层11,保护层11、第二基底层12、药物层13、第一基底层14、黏贴层15从内到外依次设置,黏贴层15一侧黏贴于第一基底层14,另一侧黏贴于加热装置2,保护层11一侧带有粘性,且依附于第二基底层12上,黏贴层15采用医用压敏胶带,其中药物层13包括中药层以及远红外陶瓷粉层,中药层设置于内侧,远红外陶瓷粉层能有效固定中药层中的精油成份,且使药效更好,第一基底层14以及第二基底层12采用无纺布层,保障了腰部位的透气性,有效解决了传统产品透气不佳引起的瘙痒红肿。

加热装置2包括发热包22、容纳袋21,发热包22设置于容纳袋21内,容纳袋21一侧设置有开口211,另一侧通过黏贴层15固定于第一基底层14,开口211设置密封胶带23,容纳袋21带有开口211一侧设置医用双面胶,医用双面胶为环形状,且内径大于密封胶带 23外径,医用双面胶另一侧设置防粘层,且敷有清香味的油脂,防粘层撕去后利用医用双面胶将加热装置2与中药贴本体1固定于固定装置3上。

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位31、第一固定带32、第二固定带33以及魔术贴34,固定位31 中间设置通孔311,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带32以及第二固定带33一体设置,第一固定带 32与第二固定带33末端设置魔术贴34,第一固定带32与第二固定带33通过魔术贴34连接,固定装置3可重复使用;其中,容纳袋21上的开口211内径小于固定位31上的通孔311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中药贴使用时,先将加热装置2开口211上的密封胶带23撕去,空气进入容纳袋21内部,发热包22发热,同时将热量传递至中药贴本体1上,皮肤吸收药效更好,使其更好的作用于腰部上,然后把医用双面胶上的防粘层撕去,将加热装置2与中药贴本体 1固定于固定装置3的固定位31上,同时将保护层11撕去,通过第一固定与第二固定带33 上的魔术贴34将中药贴本体1敷于腰部的受伤部位,有效解决了运动或者走路时容易导致中药贴掉落的问题,第一基底层14与第二基底层12采用无纺布层,使整体透气更好,皮肤呼吸更好,渗透效果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药贴的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可对中药贴进行加热处理,同时设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位、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以及魔术贴将中药贴固定于腰部上,可有效解决透气性不好而导致中药贴贴在皮肤上造成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瘙痒、不适现象;运动或者走路时容易导致中药贴掉落的问题以及皮肤吸收药效差,对整块药贴贴在皮肤上,皮肤呼吸困难,造成渗透效果不好的现象。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