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8045发布日期:2019-04-13 00:5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架,尤其涉及移动式输液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移动式输液架未有位置固定功能,即移动式输液架受到外力碰撞时易出现倾倒现象的发生,因输液架的倾倒导致输液架上的输液袋掉落至地面,不仅造成输液袋的污染,还影响了患者的正常输液治疗,即影响了患者的输液进度,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移动式输液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移动式输液架,来解决目前传统的输液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影响了患者输液进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移动式输液架,包括底板、滑轮、支撑杆、电动推杆、连接杆、连接套、压力传感器、负压传感器、金属传感器、吸气泵、吸气管,所述的滑轮位于底板底部四角处,所述的滑轮与底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杆位于底板顶部,所述的支撑杆与底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电动推杆位于支撑杆内部底端,所述的电动推杆与支撑杆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位于电动推杆底部,所述的连接杆与电动推杆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连接杆贯穿底板,所述的连接杆与底板滑动相连,所述的连接套位于连接杆底部,所述的连接套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位于连接套内部底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连接套螺纹相连,所述的负压传感器位于连接套内壁顶端中侧,所述的负压传感器与连接套螺纹相连,所述的金属传感器位于底板内部底端左侧,所述的金属传感器与底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吸气泵位于底板顶部右侧,所述的吸气泵与底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吸气管位于吸气泵前端,所述的吸气管一端与吸气泵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吸气管另一端贯穿连接套与连接套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吸气管右侧还设有进气管,所述的进气管与吸气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进气管外壁还设有调节阀,所述的调节阀与进气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底板顶部左侧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底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杆前端上侧还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的第一开关与支撑杆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杆前端下侧还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的第二开关与支撑杆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杆左侧上端还设有挂钩,所述的挂钩与支撑杆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移动式输液架,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用手推动支撑杆,在推力的作用下,使得滑轮带动该装置移至输液患者的身旁,医护人员先将患者的输液袋挂入挂钩处,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第一开关,通过第一开关,使得电动推杆推动连接杆连同连接套做由上向下运动,以此让连接套底部与地面相接触,当连接套底部与地面相接触时,压力传感器监测到地面的挤压力,在压力传感器的作用下,使得电动推杆停止工作,同步,吸气泵被开启,吸气泵将连接套内部气体由吸气管排入吸气泵内,再由吸气泵排出外界,以此让连接套内部形成负压,通过连接套内部负压的作用,使得连接套内部形成吸力,以此让连接套与地面连接稳固,即该装置与地面连接稳固,当连接套的内部负压达到负压传感器所设定的标准值时,吸气泵停止工作,通过以上方式,使得该装置移动后的位置被固定,该移动式输液架,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可对该装置移动后的位置进行位置固定,防止该装置受到外力碰撞而倾倒,进而造成输液袋掉落至地面对输液袋造成污染,对输液袋起到保护作用,确保了患者的输液进度,同时,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先用手打开调节阀,此时,外界气体由进气管排入连接套,即连接套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平衡,连接套内处于非负压的状态,即连接套对地面的吸力消失,使用人员再用手打开第二开关,通过第二开关,使得电动推杆拉动连接杆连同连接套做由下向上运动,以此让连接套与地面处于非接触的状态,当金属传感器监测到连接套时,电动推杆停止工作,所述的连接套为铁质材料,医护人员再将该装置移至下一位输液患者身旁进行使用即可,蓄电池是为了给该装置提供能量供应,该装置无需外界电源即可正常使用,所述的蓄电池与电动推杆、压力传感器、负压传感器、金属传感器、吸气泵、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导线相连,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电动推杆以及吸气泵信号线相连,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型号为TH2IB,所述的负压传感器与吸气泵信号线相连,所述的负压传感器型号为503Z,所述的金属传感器与电动推杆信号线相连,所述的金属传感器型号为Fi0.8-KM04-CN6L,所述的电动推杆型号为ANT-16。

附图说明

图1是移动式输液架的局部主视图;

图2是支撑杆、底板以及连接套的内部剖视图。

底板1、滑轮2、支撑杆3、电动推杆4、连接杆5、连接套6、压力传感器 7、负压传感器8、金属传感器9、吸气泵10、吸气管11、进气管101、调节阀 102、蓄电池103、第一开关301、第二开关302、挂钩30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所示,移动式输液架,包括底板1、滑轮2、支撑杆3、电动推杆4、连接杆5、连接套6、压力传感器7、负压传感器8、金属传感器9、吸气泵10、吸气管11,所述的滑轮2位于底板1底部四角处,所述的滑轮2与底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杆3位于底板1顶部,所述的支撑杆3与底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电动推杆4位于支撑杆3内部底端,所述的电动推杆4与支撑杆3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5位于电动推杆4底部,所述的连接杆5与电动推杆4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连接杆5贯穿底板1,所述的连接杆5与底板1滑动相连,所述的连接套6位于连接杆5底部,所述的连接套6与连接杆5螺纹相连,所述的压力传感器7位于连接套6内部底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压力传感器7 与连接套6螺纹相连,所述的负压传感器8位于连接套6内壁顶端中侧,所述的负压传感器8与连接套6螺纹相连,所述的金属传感器9位于底板1内部底端左侧,所述的金属传感器9与底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吸气泵10位于底板1 顶部右侧,所述的吸气泵10与底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吸气管11位于吸气泵 10前端,所述的吸气管11一端与吸气泵10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吸气管11另一端贯穿连接套6与连接套6螺纹相连,所述的吸气管11右侧还设有进气管101,所述的进气管101与吸气管11螺纹相连,所述的进气管101外壁还设有调节阀 102,所述的调节阀102与进气管101螺纹相连,所述的底板1顶部左侧还设有蓄电池103,所述的蓄电池103与底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杆3前端上侧还设有第一开关301,所述的第一开关301与支撑杆3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杆3 前端下侧还设有第二开关302,所述的第二开关302与支撑杆3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杆3左侧上端还设有挂钩303,所述的挂钩303与支撑杆3螺纹相连。

该移动式输液架,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用手推动支撑杆3,在推力的作用下,使得滑轮2带动该装置移至输液患者的身旁,医护人员先将患者的输液袋挂入挂钩303处,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第一开关301,通过第一开关301,使得电动推杆4推动连接杆5连同连接套6做由上向下运动,以此让连接套6底部与地面相接触,当连接套6底部与地面相接触时,压力传感器7监测到地面的挤压力,在压力传感器7的作用下,使得电动推杆4停止工作,同步,吸气泵 10被开启,吸气泵10将连接套6内部气体由吸气管11排入吸气泵10内,再由吸气泵10排出外界,以此让连接套6内部形成负压,通过连接套6内部负压的作用,使得连接套6内部形成吸力,以此让连接套6与地面连接稳固,即该装置与地面连接稳固,当连接套6的内部负压达到负压传感器8所设定的标准值时,吸气泵10停止工作,通过以上方式,使得该装置移动后的位置被固定,同时,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先用手打开调节阀102,此时,外界气体由进气管101排入连接套6,即连接套6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平衡,连接套6内处于非负压的状态,即连接套6对地面的吸力消失,使用人员再用手打开第二开关302,通过第二开关302,使得电动推杆4拉动连接杆5连同连接套6做由下向上运动,以此让连接套6与地面处于非接触的状态,当金属传感器9监测到连接套6时,电动推杆4停止工作,所述的连接套6为铁质材料,医护人员再将该装置移至下一位输液患者身旁进行使用即可,蓄电池103是为了给该装置提供能量供应,该装置无需外界电源即可正常使用,所述的蓄电池103与电动推杆4、压力传感器7、负压传感器8、金属传感器9、吸气泵10、第一开关 301以及第二开关302导线相连,所述的压力传感器7与电动推杆4以及吸气泵 10信号线相连,所述的压力传感器7型号为TH2IB,所述的负压传感器8与吸气泵10信号线相连,所述的负压传感器8型号为503Z,所述的金属传感器9与电动推杆4信号线相连,所述的金属传感器9型号为Fi0.8-KM04-CN6L,所述的电动推杆4型号为ANT-16。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