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鼠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2613发布日期:2019-01-04 23:3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鼠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大鼠固定装置,属于动物实验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鼠,属哺乳纲啮齿目,是生物医学常用的实验动物,广泛用于生理、病理及药理实验中。

大鼠服从性差,攻击性强,研究人员在操作时易被抓伤、咬伤。动物在被绑定后,特别是被长时间固定后,容易躁动不安、不断进行挣扎,进而导致头部和四肢持续晃动,大鼠固定不牢固对进一步的实验操作是非常不利的。

常用的大鼠固定方法有捆绑固定、器械固定、手部抓取固定等。

对于器械固定,现有的大鼠固定器普遍有以下缺点:

一、需要调整的固定点多,并且操作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二、固定架过于简单,大鼠体型不一造成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晃动和倾斜,使实验环境的标准不同,并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三、暴露不全,不利于在固定时取血或者给药等实验操作;

四、舒适度低,在固定过程中大鼠易躁动不安,不能在安静状态下测量大鼠各项生命指标,评判干预措施对其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暴露适当、固定稳固且舒适的大鼠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卡壳,其中,

前述底座的正面形成有用于放置大鼠的圆弧形容纳槽;

前述卡壳呈“Ω”状,安装在底座的正面,横跨容纳槽,相邻卡壳之间留有空隙。

前述的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容纳槽的底壁开有用于放置大鼠四肢的通孔。

前述的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底座的背面安装有用于固定大鼠四肢的固定柱。

前述的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柱与大鼠四肢接触的一面为弧形面。

前述的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弧形面设置有柔软涂层。

前述的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卡壳通过平头螺钉安装在底座上。

前述的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卡壳具有弹性,可下压。

前述的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鼠尾把,前述鼠尾把安装在底座的尾端,模拟人体腕骨结构,大鼠尾巴的1/3置于该鼠尾把中并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根据大鼠习性,在底座上设计圆弧形容纳槽,并用呈“Ω”状的卡壳来固定大鼠的腹部和头部,容纳槽的底壁设有固定大鼠四肢的通孔及固定柱,所以用本实用新型的大鼠固定装置来固定大鼠时,操作非常简单,并且固定大鼠稳固且舒适;

(2)鼠尾把能暴露大鼠尾巴的2/3,暴露适当,适合使用在尾动脉测量血压和尾静脉取血及注射、甩尾实验、压痛测量等实验操作中;

(3)可根据大鼠实际体型进行调整,可操作性强,可调整性好,适用于各大小体型的大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大鼠固定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大鼠固定装置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座、2-卡壳、3-鼠尾把、4-平头螺钉、11-通孔、12-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大鼠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卡壳2和鼠尾把3。

一、底座

参照图1和图2,底座1的大小与大鼠的大小相适应,其正面形成有用于放置大鼠头部和身体的圆弧形容纳槽,容纳槽的底壁开有用于放置大鼠四肢的通孔11,底座1的背面安装有用于固定大鼠四肢的固定柱12,固定柱12与大鼠四肢接触的一面为弧形面,弧形面设置有柔软涂层。

二、卡壳

参照图1和图2,卡壳2呈“Ω”状,其通过平头螺钉4安装在底座1的正面,横跨容纳槽,与底座1的容纳槽共同构成容纳大鼠的空间,相邻卡壳2之间留有空隙。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卡壳2具有弹性,可下压。

三、鼠尾把

参照图1和图2,鼠尾把3模拟人体腕骨结构,安装在底座1的尾端,大鼠尾巴的1/3可置于其中并固定,大鼠尾巴的2/3则暴露在外。

本实用新型的大鼠固定装置,其使用方法如下:

将大鼠放置在底座1的圆弧形容纳槽内,将其四肢从通孔11伸出,提高大鼠的固定舒适度,并将其四肢捆绑在固定柱12上,然后将卡壳2安装到底座1的正面,将大鼠的头部和腹部有效固定,最后将大鼠的尾巴放置在鼠尾把3中并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