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咽喉显微手术用的止血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2297发布日期:2019-01-04 23:3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医用咽喉显微手术用的止血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咽喉显微手术用的止血钳。



背景技术:

由于术腔深在,传统的止血工具往往难以在经口咽喉微创手术中发挥作用,现有的最常用的辅助止血工具即外覆绝缘层的长吸引器头,在处理术中出血时,吸引器头在负压吸引协助下可帮助我们吸走术野出血,有助于寻找活动性出血点的部位,在确定部位后吸引器头轻触压于出血点,以高频电刀的电凝功能灼烧其尾部金属突出处,电刀的能量经传导可作用于出血点产生灼烧止血的作用,而中部的绝缘层可防止传导灼烧的能量损伤其他部位。

外覆绝缘层的长吸引器头效果显著,但亦有很明显的局限,即对于明确性的血管性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烧灼效果有时欠佳且易造成局部较大损伤。原因可借鉴我们既往手术的经验,即长吸引头的远端可视为单极作用点,难以固定潜在出血小动脉,因此往往很难起到精确的靶向烧灼作用。对上述出血点的处理,采用双极电凝往往比单极电凝效果更好,即钳夹出血点后进行电凝止血,这样可准确灼烧目标血管组织,效果明确且可避免周边其他组织的损伤,但在经口咽喉微创手术中,术腔深在,双极电刀操作空间非常有限,不易展开,难以发挥其临床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医用咽喉显微手术用的止血钳,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钳夹喉部相对较小的出血血管,可以准确钳夹出血责任血管或部位,使得灼烧止血更为精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咽喉显微手术用的止血钳包括:第一钳柄;与第一钳柄铰接的第二钳柄;设置在第二钳柄末端的可相对开合的一对钳爪;其中,所述第二钳柄具有用于握持的握持杆和与握持杆倾斜设置的钳杆;其中,所述一对钳爪与所述钳杆的末端连接,且分别为三角形。

其中,所述一对钳爪中的固定钳爪与所述钳杆的末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钳杆之间具有0°或45°的夹角。

其中,所述一对钳爪中的活动钳爪与所述钳杆铰接。

其中,所述第二钳柄的内部设置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负压导流孔和通水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钳柄与所述活动钳爪的用于使活动钳爪与第一钳柄连动的连接杆。

其中,所述连接杆穿设在所述第二钳柄的负压导流孔或通水孔内。

其中,所述钳杆的长度L大于或等于25cm。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握持杆上的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吸引接头,其内部与所述负压导流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钳杆上的用于连接注射器或输液器的冲水接头,其内部与所述通水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套置在所述钳杆外的绝缘套,或者,涂覆在所述钳杆外的绝缘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咽喉显微手术用的止血钳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止血钳,应用于经口咽喉微创手术中出血的处理,尤其是血管性的活动性出血,其一对钳爪分别为三角形,从而更适合钳夹喉部相对较小的出血血管,可以准确钳夹出血责任血管或部位,使得灼烧止血更为精确。

2、本实用新型的止血钳,其钳杆的长度L大于或等于25cm,利于在经口咽喉微创手术时,一对钳爪可以准确钳夹出血责任血管或部位,使得灼烧止血更为精确。

3、本实用新型的止血钳,在钳杆外覆绝缘套或绝缘层,可以有效防止对血管灼烧时对其他部位的损伤。

4、本实用新型的止血钳,在第二钳柄上分别设置负压吸引接头和冲水接头,且分别设置负压导流孔和通水孔,从而在手术时,可通过冲水清理创面,又可通过负压吸走局部血液或电凝产生的烟雾,使得术野更清晰,有助于更好地定位出血点并进行操作,可明显提高手术止血的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咽喉显微手术用的止血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钳爪与钳杆成45°夹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钳爪与钳杆成0°夹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咽喉显微手术用的止血钳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钳爪与钳杆成45°和0°夹角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图2、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血钳包括:第一钳柄9;与第一钳柄9铰接的第二钳柄;设置在第二钳柄末端的可相对开合的一对钳爪;其中,第二钳柄具有用于握持的握持杆1和与握持杆1倾斜设置的钳杆5;其中,一对钳爪与钳杆5的末端连接,且分别为三角形。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一对钳爪包括活动钳爪61和固定钳爪62,固定钳爪62与钳杆5的末端固定连接,活动钳爪61与钳杆5的末端铰接,从而在外力作用下,活动钳爪61可相对固定钳爪62开合。

其中,活动钳爪61和固定钳爪62均呈三角形,设计时,活动钳爪61和固定钳爪62均采用具有一定厚度的三角形薄板,钳爪的末端为三角形薄板的尖端,优选的,尖端进行圆角化处理,以免对血管或其它组织造成损伤。由于钳爪采用三角形薄板制作而成,从而可以在经口咽喉微创手术中出血处理手术中,尤其是血管性的活动性出血中,可以准确钳夹喉部相对较小的出血责任血管或部位,使得灼烧止血更为精确。

而为了适应手术时不同需求,设计时,固定钳爪62可采用与钳杆5之间具有0°夹角的结构(如图3所示);也可以采用与钳杆5之间具有45°夹角的结构(如图2所示),从而可以在手术时不遮挡术野,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其中,在第二钳柄的内部设置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负压导流孔51和通水孔52,具体的,在握持杆1的中部开始、延至钳杆5末端开设负压导流孔51,在钳杆5的靠近起始端处开设延至末端的通水孔52。在握持杆1上设置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吸引接头7,负压吸引接头7的内部与负压导流孔51相连通;在钳杆5的起始端处设置用于连接注射器或输液器的冲水接头3,冲水接头3的内部与通水孔52相连通。从而在手术时,可通过冲水接头3和通水孔52朝钳杆末端冲水以便清理创面,又可通过负压吸引接头7和负压导流孔51、利用负压吸走出血处局部血液或电凝产生的烟雾,使得术野更清晰,有助于更好地定位出血点并进行操作,可明显提高手术止血的效率。

其中,本实施例的止血钳还包括分别连接第一钳柄9与活动钳爪61的连接杆53,连接杆53穿设在第二钳柄的负压导流孔51或通水孔52内(图2、图3中仅示出穿设在通水孔52内),用于使活动钳爪61与第一钳柄9连动。在第一钳柄9相对第二钳柄的握持杆1运动时,可以拉动连接杆53沿着负压导流孔51或通水孔52的轴向移动,从而带动活动钳爪61相对固定钳爪62进行开合动作,以便通过一对钳爪钳夹出血的血管。

其中,为了使本实施例的止血钳可以适用于经口咽喉微创手术,设计时,钳杆5的长度L需大于或等于25cm,从而便于一对钳爪可以准确钳夹出血责任血管或部位,使得灼烧止血更为精确。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钳柄9和第二钳柄均采用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制成,从而在手术时,第一钳柄9和第二钳柄的起始端可以分别连接双极电刀主机,采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止血效果更好。而防止对血管灼烧时,钳杆对其他部位会造成损伤,本实施例的止血钳还包括套置在钳杆5外的绝缘套4,或者,涂覆在钳杆5外的绝缘层,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套或绝缘层应包覆止血钳的所有金属构件的外表面(图2、3中仅示出绝缘套或绝缘层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咽喉显微手术用的止血钳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止血钳,应用于经口咽喉微创手术中出血的处理,尤其是血管性的活动性出血,其一对钳爪分别为三角形,从而更适合钳夹喉部相对较小的出血血管,可以准确钳夹出血责任血管或部位,使得灼烧止血更为精确。

2、本实用新型的止血钳,其钳杆的长度L大于或等于25cm,利于在经口咽喉微创手术时,一对钳爪可以准确钳夹出血责任血管或部位,使得灼烧止血更为精确。

3、本实用新型的止血钳,在钳杆外覆绝缘套,可以防止对血管灼烧时对其他部位的损伤。

4、本实用新型的止血钳,在第二钳柄上分别设置负压吸引接头和冲水接头,且分别设置负压导流孔和通水孔,从而在手术时,可通过冲水清理创面,又可通过负压吸走局部血液或电凝产生的烟雾,使得术野更清晰,有助于更好地定位出血点并进行操作,可明显提高手术止血的效率。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