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移动输液握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2136发布日期:2019-04-05 20:1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移动输液握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型移动输液握杆。



背景技术:

现有儿科输液时,由于儿童没有耐心长时间固定输液,因此家长一般将输液袋取下,并钩在在顶端带挂钩的衣叉上,以方便移动输液,从而避免儿童产生烦躁情绪,但使用时,需要将输液袋从落地输液架的钩子上取下,之后将输液袋固定在衣叉的挂钩上,但现有输液袋袋孔较小,且袋体较薄,因此难以取放,且取放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更加安全,且能方便移动输液的改进型移动输液握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型移动输液握杆,包括独立结构的杆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杆状钩杆,钩杆上下两端分别弯折形成弯钩和挂钩,还包括一端与钩杆杆壁垂直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固定有球形连接球,所述的杆体为空心杆状结构,且顶端杆壁设有若干一字形主缺口槽,主缺口槽长度方向与杆体轴线平行,主缺口槽槽宽大于连接杆杆径,小于连接球球径,且能将弯钩钩在落地输液架的钩子上,并使挂钩勾住输液袋的袋孔,且连接杆能通过主缺口槽槽口进入主缺口槽内,并通过连接球卡在杆体顶端。

使用时,将弯钩钩在落地输液架的钩子上,使挂钩勾住输液袋的袋孔,当需要移动输液时,将杆体顶端撑住连接杆,且连接杆通过主缺口槽槽口进入主缺口槽内,之后上移杆体,通过连接球卡在杆体顶端,因此能方便将输液袋固定在杆体顶端,也可以利用弯钩重新钩在落地输液架的钩子上,以固定输液袋,因此本握杆利用弯钩将输液袋和落地输液架进行衔接,避免由于输液袋袋孔较小较薄导致取放过程发生危险,且利用连接杆和杆体配合能方便取下输液袋。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移动输液握杆中,所述的杆体内嵌有调节杆,所述的调节杆顶端呈空心杆状结构,且调节杆顶端具有若干槽宽与主缺口槽槽宽相同的缺口状副缺口槽,副缺口槽底端垂直连接有沿调节杆周向设置的锁定槽,锁定槽槽宽与副缺口槽槽宽相同,锁定槽前端与副缺口槽槽底连接,所述的调节杆外壁和杆体内壁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滑块和滑槽,滑槽呈弧形并沿杆体周向设置,所述的调节杆底端伸出杆体底端,且能旋转调节杆底端,并使滑块移动到滑槽一端或另一端,并使主缺口槽与副缺口槽对齐,或使锁定槽后端与主缺口槽槽底对齐。

因此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杆,以利用锁定槽锁定连接杆,避免输液袋掉落。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移动输液握杆中,所述的滑块与滑槽一端设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推动滑块,使滑块位于滑槽一端,并使锁定槽后端与主缺口槽槽底对齐。

因此调节后能利用压缩弹簧快速复位以锁定连接杆。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移动输液握杆中,所述的主缺口槽和副缺口槽槽口呈扩口状。

因此方便连接杆进入主缺口槽和副缺口槽。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移动输液握杆中,所述的调节杆底端固定有橡胶把手。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移动输液握杆中,所述的弯钩和挂钩为钩杆一体弯折形成,所述的连接杆两端分别与钩杆和连接球焊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使用时,将弯钩钩在落地输液架的钩子上,使挂钩勾住输液袋的袋孔,当需要移动输液时,将杆体顶端撑住连接杆,且连接杆通过主缺口槽槽口进入主缺口槽内,之后上移杆体,通过连接球卡在杆体顶端,因此能方便将输液袋固定在杆体顶端,也可以利用弯钩重新钩在落地输液架的钩子上,以固定输液袋,因此本握杆利用弯钩将输液袋和落地输液架进行衔接,避免由于输液袋袋孔较小较薄导致取放过程发生危险,且利用连接杆和杆体配合能方便取下输液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输液握杆局部剖视图。

图中,

1、杆体;11、主缺口槽;12、滑槽;

2、调节杆;21、副缺口槽;22、锁定槽;23、滑块;

3、钩杆;31、弯钩;32、挂钩;33、连接杆;34、连接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移动输液握杆,包括独立结构的杆体1,还包括直杆状钩杆3,钩杆3上下两端分别弯折形成弯钩31和挂钩32,还包括一端与钩杆3杆壁垂直连接的连接杆33,连接杆33另一端固定有球形连接球34,杆体1为空心杆状结构,且顶端杆壁设有若干一字形主缺口槽11,主缺口槽11长度方向与杆体1轴线平行,主缺口槽11槽宽大于连接杆33杆径,小于连接球34球径,且能将弯钩31钩在落地输液架的钩子上,并使挂钩32勾住输液袋的袋孔,且连接杆33能通过主缺口槽11槽口进入主缺口槽11内,并通过连接球34卡在杆体1顶端。

进一步的,杆体1内嵌有调节杆2,调节杆2顶端呈空心杆状结构,且调节杆2顶端具有若干槽宽与主缺口槽11槽宽相同的缺口状副缺口槽21,副缺口槽21底端垂直连接有沿调节杆2周向设置的锁定槽22,锁定槽22槽宽与副缺口槽21槽宽相同,锁定槽22前端与副缺口槽21槽底连接,调节杆2外壁和杆体1内壁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滑块23和滑槽12,滑槽12呈弧形并沿杆体1周向设置,调节杆2底端伸出杆体1底端,且能旋转调节杆2底端,并使滑块23移动到滑槽12一端或另一端,并使主缺口槽11与副缺口槽21对齐,或使锁定槽22后端与主缺口槽11槽底对齐。滑块23与滑槽12一端设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推动滑块23,使滑块23位于滑槽12一端,并使锁定槽22后端与主缺口槽11槽底对齐。主缺口槽11和副缺口槽21槽口呈扩口状。调节杆2底端固定有橡胶把手。弯钩31和挂钩32为钩杆3一体弯折形成,连接杆33两端分别与钩杆3和连接球34焊接固定。

使用时,将弯钩31钩在落地输液架的钩子上,使挂钩32勾住输液袋的袋孔,当需要移动输液时,将杆体1顶端撑住连接杆33,且连接杆33通过主缺口槽11槽口进入主缺口槽11内,之后上移杆体1,通过连接球34卡在杆体1顶端,因此能方便将输液袋固定在杆体1顶端,也可以利用弯钩31重新钩在落地输液架的钩子上,以固定输液袋,因此本握杆利用弯钩31将输液袋和落地输液架进行衔接,避免由于输液袋袋孔较小较薄导致取放过程发生危险,且利用连接杆33和杆体1配合能方便取下输液袋。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杆体1、主缺口槽11、滑槽12、调节杆2、副缺口槽21、锁定槽22、滑块23、钩杆3、弯钩31、挂钩32、连接杆33、连接球3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