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面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7349发布日期:2018-09-14 21:1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面膜。



背景技术:

面膜是美容保养品的一种载体,目前粉末调和、高岭土、无纺布、蚕丝面膜、天丝面膜、生物纤维面膜、不织布面膜材质的面膜使用十分广泛。面膜是护肤品中的一个类别。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弥补卸妆与洗脸仍然不足的清洁工作,在此基础上配合其它精华成分实现其它的保养功能,例如补水保湿、美白、抗衰老、平衡油脂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面膜,它采用脉冲微电流技术,在使用的时候脉冲微电流可以让皮肤自主运动从而达到紧致瘦脸促进面膜成份的吸收,达到快速补水美容的效果;且设计两根金属探测针,将触点接触皮肤后,MCU芯片会采集皮肤的水份、油脂的百分比含量,实现对自己皮肤水份/油脂的自我检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面膜,它包括面膜主体,该面膜主体的额部设置有磁铁底座,该磁铁底座通过纯筒柳钉固定在面膜主体上;所述面膜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由导电银浆形成的电路板;两块电路板通过导电油墨与磁铁底座电连接;

所述磁铁底座上磁吸有主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包括MCU主控制芯片、POWER主模块、Pulse模块、Charger模块、Led模块组成;所述MCU主控制芯片分别与POWER主模块、Pulse模块、Charger模块、Led模块电连接;

POWER主模块由并联的POWER1.5V模块和POWER3.3V模块组成;

所述MCU主控制芯片与INA333放大器模块电连接,INA333放大器模块一端分别与POWER1.5V模块和POWER3.3V模块电连接,INA333放大器模块另一端连接有两根金属探测针;所述MCU主控制芯片与BLE-ANT模块相连;所述MCU主控制芯片31与晶振芯片36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MCU主控制芯片包括单片机U1的第1-10脚分别与电容C1、电容C29、FULL_LED端头、BLE_LED端头、CHG_LED端头、BAT_LED端头、PWM2端头、PWM1接头电连接,电容C2和电容C30并联在VCC30端头上;所述单片机U1的第13脚接地,第19-24脚分别与LED_O端头、LED_W端头、POWERMODE端头、V+端头、TXDO端头、RXDO端头电连接;所述TXDO端头、RXDO端头上分别并联有RXCO_T2接头和RXCO_T1接头;所述单片机U1的第29脚与电容C9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第31脚与电感L2电连接,第32脚与电容C13电连接,电感L3并联在第31脚与32之间;所述电容C14和C6并联在电感L10上,电感L10与电容C13串联,电感L6与ANT1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第35、36脚分别与电容C31和电容C12电连接,第35脚与VCC30端头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第37-39脚分别与电容C3、C4、C5电连接,16MHZ_2520晶振交联在电容C3、C4之间;所述单片机U1的44-48脚分别与USB_DET端头、PWMO端头、DET端头、V-端头、CHG_DET端头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Pulse模块包括三极管Q1,该三极管Q1的3脚与三极管Q3的2脚相连,三极管Q2的3脚与三极管Q5的3脚相连,三极管Q5的士脚与三极管Q4的3脚相连,三极管Q4、Q1的2脚并导线A并联;三极管Q1的1脚与普通阻R14相连,普通阻R14并联在三极管Q6的3脚上;三极管Q62脚与三极管Q7的2脚相连,三极管Q7的3脚与普通电阻R18串联,普通电阻R18并联在导线A上;所述三极管Q7的1脚与普通电阻R20串联,普通电阻R20与PWM2端头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1脚与普通电阻R15串联;所述三极管Q5的1脚与普通电阻R19串联,R19与R17串联;普通电阻R10、R11串联后并联在导线A上,DET端头与普通电阻R10并联;电容C21并联在导线A上,三极管Q2的2脚与C21并联,三极管Q3的3脚并联在导线A上,三极管Q3的1脚与电容C24串联,普通电阻R19并联在三极管Q2的1脚上;导线A上串联有二极管D3、电感L5并与BAT+端头相连;PWMO端头与电容C24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Charger模块包括充电检测芯片U4,该充电检测芯片U4的第1脚与T3端头相连,第4脚与普通电阻R5相连,普通电阻R5接地,电社会公德C22、C26并联在第1脚上;所述充电检测芯片U4的第6脚与普通电阻R2串联,普通电阻R2与J3芯片的1脚电连接;所述充电检测芯片U4的第3脚与普通电阻R25串联,普通电阻R25串联的另一端并联在R2上;CHG_DET端头与充电检测芯片U4的第3脚相连;USB_DET端头与普通电阻R34串联,普通电阻R34与R33串联,R33与R2并联,并与T5端头相连;所述J3芯片的第6脚与T6端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Led模块包括二级管D1、D2、D4、D5、D6,该二级管D1、D2、D4、D5、D6分别串联普通电阻R40、R41、R23、R24和R28;普通电阻R40、R41、R23、R24和R28分别与CHG_LED端头、FULL_LED端头、BLE_LED端头、LED_W端头、LED_O端头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POWER1.5V模块包括场效应管U2,场效应管U2的1脚接地,2脚上并联有电容C18、C17,电容C18、C17分别与VCC30端头和T7端头相连;场效应管U2的3脚与电容C15并联,并与BAT+端头相连,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POWER3.3V模块包括场效应管U5,场效应管U5的1脚接地,2脚上并联有电容C25,电容C25一端VCC15端头相连,电容C25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U2的3脚与电容C20并联,并与BAT+端头相连,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1、Q3、Q4、Q5的型号为MMBT5401三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2、Q6、Q7的型号为MMBT5551三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MCU主控制芯片与显示屏通过导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U1的型号是BLE-ZS8022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检测芯片U4的型号是ME4064A/DFN2X2检测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J3芯片是型号为McroUSB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场效应管U2的型号为HP5013-30场效应管。

进一步地,所述场效应管U5的型号为HP5013-15场效应管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面膜,它采用脉冲微电流技术,在使用的时候脉冲微电流可以让皮肤自主运动从而达到紧致瘦脸促进面膜成份的吸收,达到快速补水美容的效果;且设计两根金属探测针,将触点接触皮肤后,MCU芯片会采集皮肤的水份、油脂的百分比含量,实现对自己皮肤水份/油脂的自我检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控制器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MCU主控制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Pulse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Charger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Led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POWER1.5V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POWER3.3V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智能面膜,它包括面膜主体1,该面膜主体1的额部设置有磁铁底座,该磁铁底座通过纯筒柳钉固定在面膜主体1上;所述面膜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由导电银浆形成的电路板;两块电路板通过导电油墨2与磁铁底座电连接;

所述磁铁底座上磁吸有主机组件3;所述主机组件3包括MCU主控制芯片31、Pulse模块32、Charger模块33、Led模块34、POWER主模块35、组成;所述MCU主控制芯片31分别与POWER主模块35、Pulse模块32、Charger模块33、Led模块34电连接;

POWER主模块35由并联的POWER1.5V模块351和POWER3.3V模块352组成;

所述MCU主控制芯片31与INA333放大器模块36电连接,INA333放大器模块36一端分别与POWER1.5V模块351和POWER3.3V模块352电连接,INA333放大器模块36另一端连接有两根金属探测针37;所述MCU主控制芯片31与BLE-ANT模块38相连;所述MCU主控制芯片31与晶振芯片36相连。

如图3所示,所述MCU主控制芯片31包括单片机U1的第1-10脚分别与电容C1、电容C29、FULL_LED端头、BLE_LED端头、CHG_LED端头、BAT_LED端头、PWM2端头、PWM1接头电连接,电容C2和电容C30并联在VCC30端头上;所述单片机U1的第13脚接地,第19-24脚分别与LED_O端头、LED_W端头、POWERMODE端头、V+端头、TXDO端头、RXDO端头电连接;所述TXDO端头、RXDO端头上分别并联有RXCO_T2接头和RXCO_T1接头;所述单片机U1的第29脚与电容C9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第31脚与电感L2电连接,第32脚与电容C13电连接,电感L3并联在第31脚与32之间;所述电容C14和C6并联在电感L10上,电感L10与电容C13串联,电感L6与ANT1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第35、36脚分别与电容C31和电容C12电连接,第35脚与VCC30端头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第37-39脚分别与电容C3、C4、C5电连接,16MHZ_2520晶振交联在电容C3、C4之间;所述单片机U1的44-48脚分别与USB_DET端头、PWMO端头、DET端头、V-端头、CHG_DET端头电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Pulse模块32包括三极管Q1,该三极管Q1的3脚与三极管Q3的2脚相连,三极管Q2的3脚与三极管Q5的3脚相连,三极管Q5的士脚与三极管Q4的3脚相连,三极管Q4、Q1的2脚并导线A并联;三极管Q1的1脚与普通阻R14相连,普通阻R14并联在三极管Q6的3脚上;三极管Q62脚与三极管Q7的2脚相连,三极管Q7的3脚与普通电阻R18串联,普通电阻R18并联在导线A上;所述三极管Q7的1脚与普通电阻R20串联,普通电阻R20与PWM2端头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1脚与普通电阻R15串联;所述三极管Q5的1脚与普通电阻R19串联,R19与R17串联;普通电阻R10、R11串联后并联在导线A上,DET端头与普通电阻R10并联;电容C21并联在导线A上,三极管Q2的2脚与C21并联,三极管Q3的3脚并联在导线A上,三极管Q3的1脚与电容C24串联,普通电阻R19并联在三极管Q2的1脚上;导线A上串联有二极管D3、电感L5并与BAT+端头相连;PWMO端头与电容C24相连。

如图5所示,所述Charger模块33包括充电检测芯片U4,该充电检测芯片U4的第1脚与T3端头相连,第4脚与普通电阻R5相连,普通电阻R5接地,电社会公德C22、C26并联在第1脚上;所述充电检测芯片U4的第6脚与普通电阻R2串联,普通电阻R2与J3芯片的1脚电连接;所述充电检测芯片U4的第3脚与普通电阻R25串联,普通电阻R25串联的另一端并联在R2上;CHG_DET端头与充电检测芯片U4的第3脚相连;USB_DET端头与普通电阻R34串联,普通电阻R34与R33串联,R33与R2并联,并与T5端头相连;所述J3芯片的第6脚与T6端头相连。

如图6所示,所述Led模块包括二级管D1、D2、D4、D5、D6,该二级管D1、D2、D4、D5、D6分别串联普通电阻R40、R41、R23、R24和R28;普通电阻R40、R41、R23、R24和R28分别与CHG_LED端头、FULL_LED端头、BLE_LED端头、LED_W端头、LED_O端头电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POWER1.5V模块包括场效应管U2,场效应管U2的1脚接地,2脚上并联有电容C18、C17,电容C18、C17分别与VCC30端头和T7端头相连;场效应管U2的3脚与电容C15并联,并与BAT+端头相连,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8所示,所述POWER3.3V模块包括场效应管U5,场效应管U5的1脚接地,2脚上并联有电容C25,电容C25一端VCC15端头相连,电容C25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U2的3脚与电容C20并联,并与BAT+端头相连,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

本设计中对各个主要构件的型号说明如下:

所述三极管Q1、Q3、Q4、Q5的型号为MMBT5401三极管。

所述三极管Q2、Q6、Q7的型号为MMBT5551三极管。

所述MCU主控制芯片与显示屏通过导线相连。

所述单片机U1的型号是BLE-ZS8022芯片。

所述充电检测芯片U4的型号是ME4064A/DFN2X2检测芯片。

所述J3芯片是型号为McroUSB芯片。

所述场效应管U2的型号为HP5013-30场效应管。

所述场效应管U5的型号为HP5013-15场效应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将传统面膜材料上面印刷设计好的导电银浆形成电路。

2)在面膜上加装一个带有磁铁的底座,用纯铜铆钉钉死,纯铜铆钉顺便起到面膜电路和底座电路导连的作用。

3)带有MCU的智能主机通过磁吸的方式与面膜进行接触。

4)主机组件的底座有两根弹簧顶针刚好和面膜主体的底座上的电路形成接触导通。

5)主机组件的上面有两根探测针用于检测皮肤水份和油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面膜,它采用脉冲微电流技术,在使用的时候脉冲微电流可以让皮肤自主运动从而达到紧致瘦脸促进面膜成份的吸收,达到快速补水美容的效果;且设计两根金属探测针,将触点接触皮肤后,MCU芯片会采集皮肤的水份、油脂的百分比含量,实现对自己皮肤水份/油脂的自我检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