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肱动脉穿刺的压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7360发布日期:2019-04-03 00:30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用于肱动脉穿刺的压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肱动脉穿刺的压迫器。



背景技术:

肱动脉穿刺点位于肘关节附近,一旦患者弯曲胳膊,穿刺点由于位于皮肤下较深处,就可能造成在皮肤上的压迫与穿刺点之间形成移位,造成渗血。此外,穿刺点的压力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现有的装置不能调节压力。此外,目前纯粹是通过压力来进行压迫止血,压迫容易使得皮肤表面红肿和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肱动脉穿刺的压迫器,首先,其能够有效避免胳膊的弯曲而造成的压迫点与穿刺点发生相对移位;其次,在压迫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逐渐减压;最后,使患者的疼痛较小。

本实用性的用于肱动脉穿刺的压迫器,其包括:底板、可调节压迫构件;

底板的横截面形成为弯曲的,以对应于胳膊的下侧的曲面;底板第一端形成有第一粘带,用于将底板固定于上臂;底板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粘带,用于将底板固定于小臂;底板的中部形成有第三粘带,第三粘带的中部形成有支撑板;

可调节压迫构件穿过所述支撑板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中;可调节压迫构件包括:旋钮、螺管、压头;可调节压迫构件通过螺管的外周面与所述支撑板固定在一起;螺管的上端敞开,下端形成有端板,端板中部开设有正方形的通孔,螺管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压头容纳在螺管中,压头包括向外凸出的阻挡部和向下延伸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柱体;柱体中部形成中空,容纳有冰块;柱体的下端自所述通孔中向下延伸;旋钮包括向外凸出的把手部和向下延伸的旋柱,旋柱外侧形成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啮合在一起。

优选地,底板上可铺设有柔软的垫层。

优选地,底板上可开设有多个气孔。

通过底板,患者的上臂和小臂可以通过第一、第二粘带固定在底板上,避免胳膊弯曲运动,防止压迫点与穿刺点发生相对位移;通过可调节压迫构件,可根据需要逐渐减压,减小患者的压迫痛苦;通过在压头中设置冰块,对压迫点进行冷却,有利消肿、镇痛、以及降低血液温度,由此降低血液的流动活跃程度,有利于快速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肱动脉穿刺的压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可调节压迫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可调节压迫构件的旋钮的主视图;

图5为可调节压迫构件的旋钮的仰视图;

图6为可调节压迫构件的螺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可调节压迫构件的螺管的俯视图;

图8为可调节压迫构件的压头的主视图;

图9为可调节压迫构件的压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可调节压迫构件的压头的仰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肱动脉穿刺的压迫器的底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1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肱动脉穿刺的压迫器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性的用于肱动脉穿刺的压迫器,其包括:底板10、可调节压迫构件30。

底板10的横截面形成为弯曲的,以对应于胳膊的下侧的曲面;底板10第一端形成有第一粘带11,用于将底板10固定于上臂;底板10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粘带12,用于将底板10固定于小臂;底板10的中部形成有第三粘带13,第三粘带13的中部形成有支撑板20。支撑板20有硬质塑料制成。

可调节压迫构件30穿过支撑板20并固定在支撑板20中。

可调节压迫构件30包括:旋钮31、螺管32、压头33。

可调节压迫构件30通过螺管32的外周面与支撑板20固定在一起,具体地支撑板20与螺管32可以是一体形成的。

螺管32的上端敞开,下端形成有端板,端板中部开设有正方形的通孔32a,螺管32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

压头33容纳在螺管32中,压头33包括向外凸出的阻挡部33a和向下延伸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柱体33b;柱体33b中部形成中空,容纳有冰块33c;柱体33b的下端自通孔32a中向下延伸;旋钮31包括向外凸出的把手部31a和向下延伸的旋柱31b,旋柱31b外侧形成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螺管32的内螺纹啮合在一起。通过旋柱31b在螺管32中的旋进深度,可以控制压头33向下延伸的程度,由此控制压迫力的大小。

压头下表面可以形成硅胶层。

为了增加舒适性,底板10上可铺设有柔软的垫层。

为了增加透气性,底板10上可开设有多个气孔。

使用时,首先通过粘带将底板固定到上臂和小臂,然后将第三粘带固定好,使得压头对准穿刺点。旋转旋钮,使得压头对穿刺点施加适当的压迫力。

使用完后,压头可以自螺管中取出,放在冰箱中冷却,以备下次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