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锅及煎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675发布日期:2019-04-16 23:1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煎药锅及煎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煎药锅及煎药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医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中药汤剂是中医的重要剂型,标本兼治、疗效优、应用广;但制取汤剂流程相对复杂,包括药材饮片种植生产、选药、开方、配药和煎药等过程且环环相扣;其中,煎药过程的控制是决定疗效的重要环节。

中药煎煮的汤剂一般一天一剂,每剂两煎,混合后分两次服用;一般药品一煎武火煮沸5-10分钟,改为文火煎煮20-30分钟,二煎则武火煮沸5分钟,改为文火煎煮10-20分钟;如果有先煎、后下药物,还需按要求分别处理,为了更加充分的煎出药物有效成分,最好是在煎煮过程中搅拌几次。

这与现在的快节奏生活相冲突,大部分人没有时间时时刻刻照看药物,药物不经过搅拌,这样很容易造成药物糊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煎药锅及煎药装置,以缓解了现有的煎药锅无人看管时药材容易糊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锅,包括锅盖,以及套接的内锅和外锅,所述内锅的外壁与外锅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隔层;所述内锅与外锅的开口处对应设置有密封结构,以使所述内锅与外锅套接后在二者开口处密封;所述内锅的底部设置有导气孔,以使所述隔层内的水蒸气经过所述导气孔进入所述内锅。

进一步的,所述外锅包括向其内部延伸的环形内沿;所述内锅包括向其外侧延伸的环形外沿,所述环形内沿与环形外沿对应,以使所述内锅与外锅套接后,所述环形外沿搭在所述环形内沿上。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内沿和/或所述环形外沿上设置有弹性密封套。

进一步的,所述锅盖与所述外锅铰接,且所述锅盖与外锅之间设置有扣紧结构,所述扣紧结构包括扣盖、扣环和钩体,所述扣盖与所述外锅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扣环转动连接在所述扣盖上,所述钩体固定在所述锅盖上,以使所述锅盖紧扣在所述内锅的环形外沿上。

进一步的,所述煎药锅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锅盖连通,第二端口与气压表连通,用于检测煎药锅内的气体压强,第三端口与排气管连接,用于将煎药锅内的蒸汽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外锅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且所述排液口上设置有阀门,用于排出药液。

进一步的,所述内锅包括提手,所述提手的两端与所述内锅的内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煎药锅包括过滤垫层,所述过滤垫层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底部,用于防止药渣进入到隔层中。

进一步的,所述煎药锅包括药材固定包,所述药材固定包包括相对设置有的第一丝网面和第二丝网面,且所述第一丝网面与第二丝网面的边缘均缝制有定型圈;

所述第一丝网面与第二丝网面铰接,且所述第一丝网面与第二丝网面上对应设置有扣合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丝网面与第二丝网面扣合在一起;

所述药材固定包与所述内锅滑动连接,所述内锅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所述药材固定包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对应的滑块;

所述药材固定包包括配重件,防止所述药材固定包上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装置,包括上述的煎药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锅,包括锅盖,以及套接的内锅和外锅,外锅的直径大于内锅的直径,且外锅的深度也大于内锅,所以内锅的外壁与外锅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隔层。在内锅与外锅的开口处对应设置有密封结构,当将内锅放置在外锅内时,密封结构相互配合,可以使所述内锅与外锅套接后,在二者开口处密封,所述内锅的底部设置有导气孔,可以使所述隔层内的水蒸气经过所述导气孔进入所述内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锅的使用原理是这样的:需要进行煎药时,将药材放置在内锅中,通过对外锅进行加热,可以将煎药锅中的水进行加热,药材不与外锅的锅底直接接触,所以不会造成糊锅的问题;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在内锅与外锅开口处,二者是密封的,所以,当煎药锅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时,隔层中的水蒸气就会从内锅底部的导气孔进入到内锅,从而冲击内锅锅底的药材,实现搅拌的目的,使药材的药性充分的散发出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装置,包括上述的煎药锅,所述煎药锅包括锅盖,以及套接的内锅和外锅,外锅的直径大于内锅的直径,且外锅的深度也大于内锅,所以内锅的外壁与外锅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隔层。在内锅与外锅的开口处对应设置有密封结构,当将内锅放置在外锅内时,密封结构相互配合,可以使所述内锅与外锅套接后,在二者开口处密封,所述内锅的底部设置有导气孔,可以使所述隔层内的水蒸气经过所述导气孔进入所述内锅。煎药锅的使用原理是这样的:需要进行煎药时,将药材放置在内锅中,通过对外锅进行加热,可以将煎药锅中的水进行加热,药材不与外锅的锅底直接接触,所以不会造成糊锅的问题;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在内锅与外锅开口处,二者是密封的,所以,当煎药锅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时,隔层中的水蒸气就会从内锅底部的导气孔进入到内锅,从而冲击内锅锅底的药材,实现搅拌的目的,使药材的药性充分的散发出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装置,在煎药的过程中不仅不会糊锅,而且还可以实现自动搅拌的效果,充分的解放了使用者的双手,使煎药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煎药锅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煎药锅的内锅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煎药锅的内锅的剖视图。

图标:100-锅盖;200-内锅;210-环形外沿;220-导气孔;300-外锅;310-环形内沿;400-弹性密封套;510-钩体;520-扣环;530-扣盖;600-提手;700-过滤垫层;810-第一丝网面;820-第二丝网面;90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煎药锅,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锅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锅,包括锅盖100,以及套接的内锅200和外锅300,外锅300的直径大于内锅200的直径,且外锅300的深度也大于内锅200,所以内锅200的外壁与外锅300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隔层。在内锅200与外锅300的开口处对应设置有密封结构,当将内锅200放置在外锅300内时,密封结构相互配合,可以使所述内锅200与外锅300套接后,在二者开口处密封,所述内锅200的底部设置有导气孔220,可以使所述隔层内的水蒸气经过所述导气孔220进入所述内锅20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锅的使用原理是这样的:需要进行煎药时,将药材放置在内锅200中,通过对外锅300进行加热,可以将煎药锅中的水进行加热,药材不与外锅300的锅底直接接触,所以不会造成糊锅的问题;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在内锅200与外锅300开口处,二者是密封的,所以,当煎药锅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时,隔层中的水蒸气就会从内锅200底部的导气孔220进入到内锅200,从而冲击内锅200锅底的药材,实现搅拌的目的,使药材的药性充分的散发出来。

如图2所示,具体的,密封结构可以为外锅300和内锅200的边沿,二者相互挤压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所述外锅300可以包括向其内部延伸的环形内沿310,所述内锅200包括向其外侧延伸的环形外沿210,当将内锅200从外锅300的开口处放置在外锅300时,内锅200的环形外沿210搭在外锅300的环形内沿310上,然后可以通过锅盖100的挤压,将环形内沿310与环形外沿210挤压密封。

外锅300的密封结构也可以是向外延伸的外沿,这时只需要内锅200的外沿的直径大一些,二者也可以搭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内沿310上可以设置有弹性密封套400,密封套的材质可以为硅胶,当内锅200的环形外沿210搭接在外锅300环形内沿310的弹性密封套400时,弹性密封套400被挤压,密封效果更加的好。

优选的,弹性密封套400可以只设置在内锅200的环形外沿210上,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内锅200与外锅300之间的密封性,还可以达到内锅200与锅盖100之间的密封性,一举两得。类似的,可以再环形内沿310和环形外沿210上均设置有弹性密封套400。

为了方便锅盖100开启及保证锅盖100的密封性,可以设置锅盖100与所述外锅300铰接,且所述锅盖100与外锅300之间设置有扣紧结构,扣紧结构可以将锅盖100向内锅200方向拉紧,从而使锅盖100与内锅200之间的密封性更好。所述扣紧结构可以包括扣盖530、扣环520和钩体510,所述扣盖530与所述外锅300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扣环520转动连接在所述扣盖530上,所述钩体510固定在所述锅盖100上,以使所述锅盖100紧扣在所述内锅200的环形外沿210上,关闭锅盖100时,将扣环520扣在钩体510上,然后向反方向按压扣盖530,可以拉动扣环520,从而带动锅盖100运动。

为了及时监控国内的气压,所述煎药锅可以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锅盖100连通,锅内的蒸汽可以通过第一端口进入到三通管内,第二端口与所述气压表连通,可以用于检测煎药锅内的气体压强,第三端口与排气管连接,可以用于将煎药锅内的蒸汽排出,防止锅内的气压过大,造成危险,同时排气管可以对气体进行集中排放,防止传统煎药时,中药味道弥漫楼道。

当煎药锅的体积较大时,不容易对药液进行导出,所述外锅30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排液口,且所述排液口上设置有阀门,当煎药完成时,用于导出药液。

所述内锅200内部可以设置有提手600,所述提手600的两端与所述内锅200的内壁转动连接,使用者通过提住提手600可以将内锅200放入或者拉出外锅300,提手600的提杆带有弧度,盖盖之前,可以将弧度的地方向下转动,避免与锅盖100相抵。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内锅200内的药渣进入到隔层中,所述煎药锅包括过滤垫层700,所述过滤垫层700设置于所述内锅200的底部,过滤垫层700可以包括硅胶外圈及金属丝网,用于防止药渣进入到隔层中。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煎药锅可以包括药材固定包,所述药材固定包包括相对设置有的第一丝网面810和第二丝网面820,且所述第一丝网面810与第二丝网面820的边缘均缝制有定型圈,第一丝网面810与第二丝网面820之间形成放药空间,所述第一丝网面810与第二丝网面820之间铰接,且所述第一丝网面810与第二丝网面820上对应设置有扣合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丝网面810与第二丝网面820扣合在一起,扣合结构可以为朝向相对的且方向相反的两个弹性钩体510;所述药材固定包与所述内锅200滑动连接,所述内锅200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所述药材固定包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对应的滑块,将药材固定包向内锅200的锅口滑动,然后打开第二丝网面820,将药材放入,关闭第二丝网面820,将药材固定包重新放回水下。所述药材固定包包括配重件,防止所述药材固定包上浮。药材被限制在药材固定包内,不但可以充分的与水进行接触,而且药渣也保存在药材固定包内,既不会进入到外锅300的底部,也不会上浮到内锅200的水面上,而且煎药完成后,因为药渣都在药材固定包内,所以清理也非常的方便,只需将药材固定包从内锅200上部滑出导轨900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锅,包括锅盖100,以及套接的内锅200和外锅300,外锅300的直径大于内锅200的直径,且外锅300的深度也大于内锅200,所以内锅200的外壁与外锅300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隔层。在内锅200与外锅300的开口处对应设置有密封结构,当将内锅200放置在外锅300内时,密封结构相互配合,可以使所述内锅200与外锅300套接后,在二者开口处密封,所述内锅200的底部设置有导气孔220,可以使所述隔层内的水蒸气经过所述导气孔220进入所述内锅20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锅的使用原理是这样的:需要进行煎药时,将药材放置在内锅200中,通过对外锅300进行加热,可以将煎药锅中的水进行加热,药材不与外锅300的锅底直接接触,所以不会造成糊锅的问题;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在内锅200与外锅300开口处,二者是密封的,所以,当煎药锅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时,隔层中的水蒸气就会从内锅200底部的导气孔220进入到内锅200,从而冲击内锅200锅底的药材,实现搅拌的目的,使药材的药性充分的散发出来。为了防止药材进入到外锅300中,可以再内锅200的底部放置过滤垫层700,也可以在内锅200内部设置有药材固定包,也可以二者均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装置,包括上述的煎药锅,所述煎药锅包括锅盖100,以及套接的内锅200和外锅300,外锅300的直径大于内锅200的直径,且外锅300的深度也大于内锅200,所以内锅200的外壁与外锅300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隔层。在内锅200与外锅300的开口处对应设置有密封结构,当将内锅200放置在外锅300内时,密封结构相互配合,可以使所述内锅200与外锅300套接后,在二者开口处密封,所述内锅200的底部设置有导气孔220,可以使所述隔层内的水蒸气经过所述导气孔220进入所述内锅200。煎药锅的使用原理是这样的:需要进行煎药时,将药材放置在内锅200中,通过对外锅300进行加热,可以将煎药锅中的水进行加热,药材不与外锅300的锅底直接接触,所以不会造成糊锅的问题;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在内锅200与外锅300开口处,二者是密封的,所以,当煎药锅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时,隔层中的水蒸气就会从内锅200底部的导气孔220进入到内锅200,从而冲击内锅200锅底的药材,实现搅拌的目的,使药材的药性充分的散发出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煎药装置,在煎药的过程中不仅不会糊锅,而且还可以实现自动搅拌的效果,充分的解放了使用者的双手,使煎药更加的方便。

煎药装置还可以包括加热机构、排气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内部包括定时单元,可以对煎药时间进行设定,排气机构可以对蒸汽进行集中处理,防止煎药过程中弥漫药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