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3635发布日期:2019-04-29 12:3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新型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输液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粉液双室的输液袋,这种输液袋是在同一袋体上制作有粉剂室和液剂室,粉剂室用于存放固体药粉,而液剂室用于存放液体药液。粉剂室与液剂室在袋体上处于相邻的位置,两者之间采用可剥离的虚焊结构。使用时,只需要拉开虚焊结构,使粉剂室和液剂室相连通,将固体药粉和液体药液混合摇匀后即可使用。这种输液袋具有配药方便,快捷,能够避免配错药,并能减少医药包装废弃物等优点。

但是,上述输液袋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粉剂室和液剂室相邻,两者之间采用虚焊结构,在输液袋运输或存放过程中,液剂室容易受到挤压,从而使虚焊结构发生漏液,固体药粉和液体药液相混合,使药物产生变质,导致不能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CN102058477B公开了一种输液袋,其包括外药剂室和位于外药剂室内部的内药剂室,外药剂室存放有液体药物溶剂,外药剂室上设置有输液口,内药剂室存放有液体或固体药物,内药剂室具有可剥离虚焊结构的封口。应用时,隔着外药剂室将内药剂室的可剥离虚焊结构的封口撕开,从而使外药剂室中的药物溶剂与内药剂室中的药物相混合,混合均匀后即可将药物通过外药剂室上的输液口输出使用。该专利中,由于可剥离虚焊结构的封口位于外药剂室的内部,因此,当外药剂室受到外力挤压时,外药剂室中的液体药剂不会对内药剂室的可剥离虚焊结构的封口产生挤压,从而能够确保输液袋受挤压时不会因虚焊结构漏液而使药物产生变质或失效。

经过深入研究,发明人发现,当内药剂室中的药物为固体药物时,上述专利能够较好的避免虚焊结构漏液的问题,然而当内药剂室中的药物为液体药物时,外部挤压力一旦传递到内药剂室,上述专利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可能会发生虚焊结构漏液的问题,并且由于内药剂室处于外药剂室内部,即使发生了虚焊结构漏液的现象,仅凭肉眼也难以观察和发现,故上述专利有必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输液袋,它能够确保输液袋受挤压时不会因虚焊结构漏液而使药物产生变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输液袋,包括外药剂室和位于所述外药剂室内部的内药剂室,所述外药剂室和内药剂室均存放有液体药物溶剂,所述外药剂室上设置有输液口和悬挂孔,所述内药剂室包括具有开口的袋状本体,其中:

所述袋状本体的开口为圆形,所述袋状本体的开口处连接有两端开口的隔离气囊,所述隔离气囊的一端开口与所述袋状本体共用一个开口,所述隔离气囊的另一端开口设置有可剥离虚焊结构的封口;

所述袋状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T形的塑料塞,所述塑料塞的末端伸出至所述隔离气囊内;

所述外药剂室和内药剂室均为扁平状,所述内药剂室的一侧表面固定在所述外药剂室的一侧表面上;

所述隔离气囊和内药剂室为一体结构,所述隔离气囊也为扁平状,所述隔离气囊的一侧表面也固定在所述外药剂室的一侧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袋状本体的开口处为锥形渐缩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袋状本体的宽度为所述外药剂室的宽度的1/2-4/5。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正常运输或存放未进行输液时,内药剂室存放有液体药物溶剂,其袋状本体的开口通过塑料塞堵住,由于塑料塞的形状为T形,故即使当外药剂室受到挤压,挤压力传递到内药剂室时,该塑料塞也能牢固的将内药剂室的开口堵住,大大增强内药剂室的抗挤压能力,防止漏液;并且,即使内药剂室的开口漏液,也可以通过观察隔离气囊的状态来及时发现,从而提高了输液袋的安全性。当需要输液时,先隔着隔离气囊推动塑料塞同时隔着内、外药剂室拨动塑料塞的头部使塑料塞从内药剂室的开口脱落下来(落入内药剂室中),然后挤压内药剂室使内药剂室中的药液进入隔离气囊进而冲开隔离气囊的可剥离虚焊结构的封口,从而使内药剂室中的药液进入外药剂室中,与外药剂室中的药液混合,然后进行输液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输液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新型输液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输液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药剂室1和位于外药剂室1内部的内药剂室2,外药剂室1和内药剂室2均存放有液体药物溶剂,外药剂室1上设置有输液口3和悬挂孔4,内药剂室2包括具有开口22的袋状本体21,其中:

袋状本体21的开口22为圆形,袋状本体的开口22处连接有两端开口的隔离气囊5,隔离气囊5的一端开口与袋状本体21共用一个开口(即开口22),隔离气囊5的另一端开口设置有可剥离虚焊结构的封口6;隔离气囊5内可以适当填充空气,填充量适中即可无需使气囊鼓起;

袋状本体21的开口22处设置有T形的塑料塞23,塑料塞23的末端伸出至隔离气囊5内;该塑料塞23的杆部的长度优选为袋状本体21的开口22处厚度的2倍以上,优选为3-6倍,以便于通过推动使塑料塞23从开口22处脱落下来;

为方便运输和后续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外药剂室1和内药剂室2均为扁平状,内药剂室2的一侧表面(图2中所示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固定在外药剂室1的一侧表面(对应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为方便加工制作,隔离气囊5和内药剂室2为一体结构(两者的上下表面分别由同一表面制成),隔离气囊5也为扁平状,隔离气囊5的一侧表面(图2所示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也固定在外药剂室1的一侧表面(对应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以方便从外药剂室1外部进行观察。

正常运输或存放未进行输液时,内药剂室存放有液体药物溶剂,其袋状本体的开口通过塑料塞堵住,由于塑料塞的形状为T形,故即使当外药剂室受到挤压,挤压力传递到内药剂室时,该塑料塞也能牢固的将内药剂室的开口堵住,大大增强内药剂室的抗挤压能力,防止漏液;并且,即使内药剂室的开口漏液,也可以通过观察隔离气囊的状态来及时发现,从而提高了输液袋的安全性。当需要输液时,先隔着隔离气囊推动塑料塞同时隔着内、外药剂室拨动塑料塞的头部使塑料塞从内药剂室的开口脱落下来(落入内药剂室中),然后挤压内药剂室使内药剂室中的药液进入隔离气囊进而冲开隔离气囊的可剥离虚焊结构的封口,从而使内药剂室中的药液进入外药剂室中,与外药剂室中的药液混合,然后进行输液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袋状本体21的开口22处优选为锥形渐缩形状,以更容易鼓开可剥离虚焊结构的封口6。在进行尺寸设计时,如图2所示,袋状本体21的宽度h2优选为外药剂室1的宽度h1的1/2-4/5。这样尺寸合理,使用效果较佳。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