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的检查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627发布日期:2019-01-18 19:3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的检查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的检查床。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逐渐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除了通过去医院就医,人们使用互联网也可以完成身心健康的、基本的自我检查,所以,不仅在医院能见到各种医疗器具,在家庭中也出现了不少医疗家具,其中,检查床因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慢慢成为了最常见的一种医疗家具。但是,常见的检查床的床体是固定的,这在许多时候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比如,当家庭中的成员腿部感到不适而无法抬腿座上检查床又没有足够的人手将其抬上检查床时,就会使得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这时就需要一种更加灵活、实用的检查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控的检查床,既能够在通常情况下实现普通检查床的功能,又能够在使用者由于自身原因无法使用检查床时,帮助其更加简易、舒适地躺上检查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控的检查床,包括床体、躺板和用于支撑所述床体的床腿,其中,所述床体上有板滑槽,所述板滑槽为自长向侧面中部向水平方向两侧延伸并贯穿两侧所述长向侧面的通槽,所述躺板背面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包括侧连部和活动杆,所述侧连部为自所述躺板背面、靠近躺板侧边中部向远离所述躺板方向延伸的凸起块,所述活动杆为穿过所述板滑槽并连接两侧所述侧连部的圆柱杆,在所述躺板的侧边有用于操控所述躺板的手把部,所述手把部包括手把槽和手把杆,所述手把槽包括侧槽和转槽,所述侧槽为位于所述躺板侧边中部的矩形通槽,所述转槽为垂直侧槽端面向内延伸的圆形空心槽,所述手把杆包括转杆、手捏杆和连接所述转杆和所述手捏杆的连接杆,所述转杆为位于两侧的所述转槽内的圆柱杆,所述连接杆为垂直所述转杆表面向外延伸的直杆,所述手捏杆为自所述连接杆末端向两侧延伸的直杆,所述手捏杆与所述转杆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长向侧面为所述床体更长一边的铅垂面。所述板滑槽的一侧延伸至所述长向侧面末端。当遇到特殊情况,比如使用者腿脚不方便而不能独自坐在所述躺板上再躺下进行自我检查,又或者检查者不具备自行“躺上”检查床、又没有他人协助抬上的时候,例如身高不够,将所述躺板从所述板滑槽的顶端滑至末端,这时,所述躺板通过所述活动杆就可以旋转了,通过将所述躺板旋转至躺板一端贴近底面,一端向上翘起,类似于所述躺板与地面形成一个角度,这时,检查者(使用者)就可以背向所述躺板正面并贴紧所述躺板,当完成贴合之后,通过另外一个人用手把住所述躺板的上端,将所述躺板进行“复位旋转”,将所述躺板旋转至水平,然后再通过推移所述躺板至起初位置,检查者会随着贴紧的躺板旋转、平移,从而实现由地面舒适进入检查床的效果。可平移、旋转的所述躺板使得检查床的使用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不仅可以让检查者舒适进入,还可以通过平移来完成不同身体部位的检查,可以满足多变的使用条件、前提;

所述手把部为所述躺板的旋转和平移提供了一个操控的结构,并且所述手把部可以通过所述手把杆在所述手把槽中的旋转来调整位置,当将所述手把杆旋转至位于所述躺板正面时,检查者也可以通过把持所述手捏杆而使得自身较为稳定,与此同时,其他人可以通过把持所述手捏杆来旋转、平移所述躺板,当不需要使用所述手把部时,将所述手捏杆旋转,通过所述转杆在所述转槽中的旋转来将所述手捏杆转入所述躺板背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躺板的侧面上有用于阻挡所述手把杆旋转的挡隔部,所述挡隔部包括挡隔孔、挡隔条、用于连接所述挡隔孔和所述挡隔条的挡隔钉,所述挡隔孔为垂直所述躺板侧面并向内延伸的孔,所述挡隔条为圆柱形条杆,在所述挡隔条的端部附近有贯穿所述挡隔条圆柱面的对准孔,所述挡隔钉为贯穿所述对准孔和所述挡隔孔的圆柱条杆,所述挡隔钉包括限条部,所述限条部为垂直所述挡隔钉端部侧面并向外延伸的圆盘面。

所述挡隔钉插入所述对准孔和所述挡隔孔时,通过所述限条部就能将所述挡隔条限位于所述躺板侧面上,此时所述挡隔钉可以绕所述对准孔圆周旋转,当将所述手捏杆转至所述躺板正面时,转动所述挡隔钉,可以阻挡所述手把杆的偶然转动,也可以在所述手把杆位于所述躺板背面时阻挡其无意转出而影响检查过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活动杆上有转动挡条,所述转动挡条为自所述活动杆靠近头侧边缘的圆弧面顶点垂直向外延伸的直条块,在所述板滑槽远离所述头侧边缘的一侧有止转部,所述止转部包括阻挡面和旋转面,所述阻挡面为自所述板滑槽上面自下而上竖直延伸的平面,所述旋转面为自所述阻挡面上端自上而下、逐渐远离所述阻挡面并连接所述板滑槽上面的弧形面。

所述转动挡条可以防止所述躺板在上所述板滑槽末端的过度旋转,当所述活动杆随着所述躺板滑动到所述止转部时,翻转所述躺板,所述转动挡条可以在所述旋转面内部转动,直到所述转动挡条抵贴住所述阻挡面,所述躺板就停止转动。所述转动挡条和所述止转部的配合,一来限定了所述躺板的最大旋转角度,避免所述躺板在检查者紧贴的时候依然转动,二来避免了所述躺板下端与底面碰撞,起到保护所述躺板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活动杆上有用于保护所述转动挡条的增强部,所述增强部为自所述转动挡条末端下侧向所述活动杆表面下端弧形延伸的实心条块。

所述转动挡条在与所述阻挡面碰撞的时候,在远离所述阻挡面一侧的所述转动挡条表面会产生较大的瞬时扭矩或者力,长此以往会发生疲劳性结构受损,所述增强部则可以提升所述转动挡条的强度,延长所述转动挡条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板滑槽远离所述止转部一侧的端部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向所述转动挡条和所述增强部提供安插区域,所述定位槽包括固定面和配形面,所述固定面为自所述板滑槽的端部向远离所述止转部一侧方向水平延伸的平面,所述配形面为自所述固定面末端自上而下逐渐远离所述固定面并连接所述板滑槽下面的弧形面。

所述定位槽的形状在所述躺板平移复位以后可以容纳所述转动挡条和所述增强部,所述固定面与所述转动挡条贴合接触,可以使得所述躺板在复位以后更加稳定,不让其在复位位置发生绕所述活动杆为圆心的旋转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躺板还包括脚侧边缘,在所述躺板靠近所述脚侧边缘处有脚踏部,所述脚踏部包括有踏板和用于放置并允许所述踏板移动的踏板槽。

考虑到当检查者紧贴所述躺板旋转至“躺平”位置时可能由于检查者背部与所述躺板正面的摩擦力不够而发生滑移的现象出现,所述脚踏部可以向检查者提供支撑功能,当检查者将双脚踏至于所述踏板内时,就可以起到稳定“旋转”至水平面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踏板包括踏面、限位部和防脱部,所述踏面为矩形薄板,所述限位部为自所述踏面侧边缘垂直所述踏面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防脱部为自位于所述踏面两侧的所述限位部端部相互靠近延伸的凸起,所述踏板槽包括面槽、凸起槽,所述面槽为平行于所述脚侧边缘的条形通槽,所述凸起槽为自所述面槽两端向远离所述脚侧边缘一侧方向延伸的条形通槽。

所述踏板可以在所述踏板槽中移动,在所述躺板回位至水平后,不需要使用所述踏板时,可以将所述踏板向下移动,所述踏面位于所述面槽中,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凸起槽中,当所述踏板被推至通过所述防脱部抵挡两侧的所述凸起槽之间的面板时,所述踏板就不在继续移动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踏板上还有手拉部,所述手拉部为自两侧的所述防脱部的末端向远离所述躺板一侧的方向延伸至相接的弧形条。

所述手拉部可以方便使用者将所述踏板从所述踏板槽中拉出,提供了一个可操控的部位来推、拉所述踏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床体靠近所述止转部一侧的边缘有安插板,所述安插板为从所述床体边缘向下延伸的条形板,在所述安插板上表面有按插槽,所述按插槽为从所述安插板上表面自上而下延伸的条形通槽。

所述按插槽位于所述躺板的所述脚侧边缘下方,当所述躺板平移复位之后,不再需要使用所述踏板时,可以将所述踏板向下推压至所述安插槽中,一来可以给所述踏板提供一个放置空间,二来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起到限定所述躺板位置的作用,即不让所述躺板在复位以后继续出现水平滑动而影响检查过程。当检查结束以后需要移动所述躺板时,再将所述踏板通过所述手拉部抽离所述按插槽,解除所述躺板的 “水平锁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可平移、旋转的所述躺板使得检查床的使用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不仅可以让检查者舒适进入,还可以通过平移来完成不同身体部位的检查,可以满足多变的使用条件。

2.所述手把部为所述躺板的旋转和平移提供了一个操控的结构,并且所述手把部可以通过所述手把杆在所述手把槽中的旋转来调整位置。

3.所述挡隔钉可以绕所述对准孔圆周旋转,可以阻挡所述手把杆的偶然转动,也可以在所述手把杆位于所述躺板背面时阻挡其无意转出而影响检查过程。

4.所述转动挡条和所述止转部的配合,一来限定了所述躺板的最大旋转角度,避免所述躺板在检查者紧贴的时候依然转动,二来避免了所述躺板下端与底面碰撞,起到保护所述躺板的作用。

5.所述增强部则可以提升所述转动挡条的强度,延长所述转动挡条的使用寿命。

6.所述固定面与所述转动挡条贴合接触,可以使得所述躺板在复位以后更加稳定,不让其在复位位置发生绕所述活动杆为圆心的旋转运动。

7.可以将所述踏板向下推压至所述安插槽中,一来可以给所述踏板提供一个放置空间,二来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起到限定所述躺板位置的作用,即 “水平锁定”。

附图说明

图1为躺板旋转示意图。

图2为躺板平放时的示意图。

图3为躺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躺板剖视和滑动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床体和板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6为踏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手把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2、躺板,21、头侧边缘,22、脚侧边缘,31、板滑槽,32、滑动部,321、侧连部,322、活动杆,33、阻挡面,34、旋转面,41、转动挡条,42、增强部,43、定位槽,51、踏板,511、踏面,512、限位部,513、防脱部,514、手拉部,52、踏板槽,521、面槽,522、凸起槽,71、手把槽,711、侧槽,712、转槽,72、手把杆,721、转杆,722、手捏杆,73、挡隔部,732、挡隔条,733、挡隔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躺板旋转示意图。一种可控的检查床,包括床体1、躺板2和用于支撑床体1的床腿,其中,床体1上有板滑槽31,板滑槽31为自长向侧面中部向水平方向两侧延伸并贯穿两侧长向侧面的通槽,如图2所示,躺板2背面有滑动部32,如图3所示,滑动部32包括侧连部321和活动杆322,侧连部321为自躺板2背面、靠近躺板2侧边中部向远离躺板2方向延伸的凸起块,活动杆322为穿过板滑槽31并连接两侧侧连部321的圆柱杆,如图3、图7所示,在躺板2的侧边有用于操控躺板2的手把部,手把部包括手把槽71和手把杆72,手把槽71包括侧槽711和转槽712,侧槽711为位于躺板2侧边中部的矩形通槽,转槽712为垂直侧槽端面向内延伸的圆形空心槽,手把杆72包括转杆721、手捏杆722和连接转杆721和手捏杆722的连接杆,转杆721为位于两侧的转槽712内的圆柱杆,连接杆为垂直转杆721表面向外延伸的直杆,手捏杆722为自连接杆末端向两侧延伸的直杆,手捏杆722与转杆721的延伸方向相同。长向侧面为床体1更长一边的铅垂面。当遇到特殊情况,比如使用者腿脚不方便而不能独自坐在躺板2上再躺下进行自我检查,又或者检查者不具备自行“躺上”检查床、又没有他人协助抬上的时候,例如身高不够,将躺板2从板滑槽31的顶端滑至末端,这时,躺板2通过活动杆322就可以旋转了,通过将躺板2旋转至躺板2一端贴近底面,一端向上翘起,类似于躺板2与地面形成一个角度,这时,检查者使用者就可以背向躺板2正面并贴紧躺板2,当完成贴合之后,通过另外一个人用手把住躺板2的上端,将躺板2进行“复位旋转”,将躺板2旋转至水平,然后再通过推移躺板2至起初位置,检查者会随着贴紧的躺板2旋转、平移,从而实现由地面舒适进入检查床的效果。可平移、旋转的躺板2使得检查床的使用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不仅可以让检查者舒适进入,还可以通过平移来完成不同身体部位的检查,可以满足多变的使用条件、前提,手把部为躺板2的旋转和平移提供了一个操控的结构,并且手把部可以通过手把杆72在手把槽71中的旋转来调整位置,当将手把杆72旋转至位于躺板2正面时,检查者也可以通过把持手捏杆722而使得自身较为稳定,与此同时,其他人可以通过把持手捏杆722来旋转、平移躺板2,当不需要使用手把部时,将手捏杆722旋转,通过转杆721在转槽712中的旋转来将手捏杆722转入躺板2背面。如图7所示,在躺板2的侧面上有用于阻挡把手杆72旋转的挡隔部73,挡隔部73包括挡隔孔、挡隔条732、用于连接挡隔孔和挡隔条732的挡隔钉733,挡隔孔为垂直躺板2侧面并向内延伸的孔,挡隔条732为圆柱形条杆,在挡隔条732的端部附近有贯穿挡隔条732圆柱面的对准孔,挡隔钉733为贯穿对准孔和挡隔孔的圆柱条杆,挡隔钉733包括限条部,限条部为垂直挡隔钉733端部侧面并向外延伸的圆盘面。挡隔钉733插入对准孔和挡隔孔时,通过限条部就能将挡隔条732限位于躺板2侧面上,此时挡隔钉733可以绕对准孔圆周旋转,当将手捏杆722转至躺板2正面时,转动挡隔钉733,可以阻挡手把杆72的偶然转动,也可以在手把杆72位于躺板2背面时阻挡其无意转出而影响检查过程。如图4所示,在活动杆322上有转动挡条41,转动挡条41为自活动杆322靠近头侧边缘21的圆弧面顶点垂直向外延伸的直条块,在板滑槽31远离头侧边缘21的一侧有止转部,如图2、如图5所示,止转部包括阻挡面33和旋转面34,阻挡面33为自板滑槽31上面自下而上竖直延伸的平面,旋转面34为自阻挡面33上端自上而下、逐渐远离阻挡面33并连接板滑槽31上面的弧形面。转动挡条41可以防止躺板2在上板滑槽31末端的过度旋转,当活动杆322随着躺板2滑动到止转部时,翻转躺板2,转动挡条41可以在旋转面34内部转动,直到转动挡条41抵贴住阻挡面33,躺板2就停止转动。转动挡条41和止转部的配合,一来限定了躺板2的最大旋转角度,避免躺板2在检查者紧贴的时候依然转动,二来避免了躺板2下端与底面碰撞,起到保护躺板2的作用。在活动杆322上有用于保护转动挡条41的增强部42,增强部42为自转动挡条41末端下侧向活动杆322表面下端弧形延伸的实心条块。转动挡条41在与阻挡面33碰撞的时候,在远离阻挡面33一侧的转动挡条41表面会产生较大的瞬时扭矩或者力,长此以往会发生疲劳性结构受损,增强部42则可以提升转动挡条41的强度,延长转动挡条41的使用寿命。在板滑槽31远离止转部一侧的端部有定位槽43,定位槽43用于向转动挡条41和增强部42提供安插区域,定位槽43包括固定面和配形面,固定面为自板滑槽31的端部向远离止转部一侧方向水平延伸的平面,配形面为自固定面末端自上而下逐渐远离固定面并连接板滑槽31下面的弧形面。定位槽43的形状在躺板2平移复位以后可以容纳转动挡条41和增强部42,固定面与转动挡条41贴合接触,可以使得躺板2在复位以后更加稳定,不让其在复位位置发生绕活动杆322为圆心的旋转运动。躺板2还包括脚侧边缘22,在躺板2靠近脚侧边缘22处有脚踏部,脚踏部包括有踏板51和用于放置并允许踏板51移动的踏板槽52。考虑到当检查者紧贴躺板2旋转至“躺平”位置时可能由于检查者背部与躺板2正面的摩擦力不够而发生滑移的现象出现,脚踏部可以向检查者提供支撑功能,当检查者将双脚踏至于踏板51内时,就可以起到稳定“旋转”至水平面的效果。如图6所示,踏板51包括踏面511、限位部512和防脱部513,踏面511为矩形薄板,限位部512为自踏面511侧边缘垂直踏面511方向延伸的凸条,防脱部513为自位于踏面511两侧的限位部512端部相互靠近延伸的凸起,踏板槽52包括面槽521、凸起槽522,面槽521为平行于脚侧边缘22的条形通槽,凸起槽522为自面槽521两端向远离脚侧边缘22一侧方向延伸的条形通槽。踏板51可以在踏板槽52中移动,在躺板2回位至水平后,不需要使用踏板51时,可以将踏板51向下移动,踏面511位于面槽521中,限位部512位于凸起槽522中,当踏板51被推至通过防脱部513抵挡两侧的凸起槽522之间的面板时,踏板51就不在继续移动了。在踏板51上还有手拉部514,手拉部514为自两侧的防脱部513的末端向远离躺板2一侧的方向延伸至相接的弧形条。手拉部514可以方便使用者将踏板51从踏板槽52中拉出,提供了一个可操控的部位来推、拉踏板51。在床体1靠近止转部一侧的边缘有安插板,安插板为从床体1边缘向下延伸的条形板,在安插板上表面有按插槽,按插槽为从安插板上表面自上而下延伸的条形通槽。按插槽位于躺板2的脚侧边缘22下方,当躺板2平移复位之后,不再需要使用踏板51时,可以将踏板51向下推压至安插槽中,一来可以给踏板51提供一个放置空间,二来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起到限定躺板2位置的作用,即不让躺板2在复位以后继续出现水平滑动而影响检查过程。当检查结束以后需要移动躺板2时,再将踏板51通过手拉部514抽离按插槽,解除躺板2的 “水平锁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