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改良截石位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0507发布日期:2019-06-11 23:39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人字改良截石位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字改良截石位垫。



背景技术:

人字改良截石位是目前妇科腹腔镜中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体位,它可适用于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剥除、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腔镜下宫颈癌根治、卵巢癌根治术、卵巢移位术等等,尤其适用于手术历时时间长、操作复杂、感觉运动障碍暴露困难、老年消瘦患者、肌张力高患者的各类癌症根治手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妇科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微创手术,其优越性在于对腹干扰少、损伤小、恢复快,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直视盆腔脏器,了解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的形态、大小、周围粘连等情况,全面、精确、及时地判断各脏器病变性质、程度和病变大小。但由于腔镜下操作的局限性,以及某些妇科腹腔镜手术解剖复杂,如何暴露好术野方便术者操作、如何安置摆放好腹腔镜妇科疑难杂症手术体位便于医生操作仍是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所采用的体位有两种:一是传统截石位,二是人字分腿位。其中,人字分腿位仅适合于简单的妇科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卵巢囊肿剥除手术、小子宫肌瘤剥除;传统的改良截石位可适用于各类简单和复杂的妇科腔镜手术,但此体位操作复杂耗时久,技术难度大,造成的并发症多。因此,现有两种体位均存在缺陷,需要探讨一种适合所有复杂妇科手术的合适体位,是手术室护士应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

而为了更好地降低体位引发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满足手术医师的需求,本申请人在实践操作中,经自身的反复体验并结合患者的感受,以及对手术患者麻醉前进行体位尝试,提出了一种辅助手术床用的人字改良截石位垫,该手术截石位垫的使用能够保证患者最大舒适度的同时充分暴露患者会阴区,从而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字改良截石位垫,该人字 改良截石位垫能够提高术中患者的舒适度,满足手术医师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降低体位引发的术后并发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字改良截石位垫,包括垫体,所述垫体安装在手术床的腿板上,其上表面为水平凹槽;所述垫体的一侧面为斜坡面,所述斜坡面沿垫体的长度方向倾斜,所述斜坡面较高一端与水平面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垫体由海绵材料制成,其外表面裹有医用抗菌无纺棉布。

进一步地,所述垫体底面设有粘贴部,并通过所述粘贴部与去除掉海绵垫后的腿板粘贴粘合;所述垫体与腿板为可拆卸式粘贴。

进一步地,所述垫体上设置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在垫体安装在腿板上时同时缠绕垫体、垫体上患者的腿部和腿板。

进一步地,所述垫体与斜坡面相邻的两侧面上均安装有所述固定带,所述两侧面上的固定带相互连接以固定垫体、垫体上患者的腿部和腿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横穿垫体,其两端位于所述垫体与斜坡面相邻的两侧,且该两端在固定带缠绕固定垫体、垫体上患者的腿部和腿板后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横穿垫体的部位为垫体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斜坡面和上表面成125°-135°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斜坡面呈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垫体的长度为43-47cm、宽度为21-25cm、高度为13-16cm,所述水平凹槽的槽深为4-6cm、槽宽为12-15cm,所述斜坡面平行垫体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13-16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人字改良截石位垫,可使术中所采用的体位为低平改良截石位,与现有体位相比,该低平改良截石位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防止改良小截石位引起的并发症,另外,相比单纯的平卧人字位更能满足医师的需求,且摆放时省时省力,又能充分暴露手术野。

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患者小腿固定于垫体的水平凹槽内,不易滑落下来,大腿不悬空,其下部支撑于斜坡面上,减轻了大腿牵拉,腘窝则处于斜坡面与水平凹槽交接处的空隙部位,从而使腘窝神经血管不受压,患者更为舒适,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更小。

3、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简单、取材方便,使用简单易行,并使患者舒适,医师满意,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整体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字改良截石位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加装固定带后人字改良截石位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去掉固定带后人字改良截石位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加装固定带后人字改良截石位垫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图中:垫体1、水平凹槽2、斜坡面3、固定带4、通口5、粘贴部6。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在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人字改良截石位垫,包括一垫体1,该垫体1由海绵材料制成,其安装在手术床的腿板上。所述垫体1上表面为水平凹槽2,一侧面为斜坡面3,所述斜坡面3较高一端与水平面衔接,其中,水平凹槽2用于放置患者小腿,斜坡面3用于支撑患者的大腿下部,患者的腘窝则放置在斜坡面3与水平凹槽2交接的部位,优选地,斜坡面3呈圆弧面,斜坡面3和上表面成125°-135°的夹角,以使患者在术中时小腿平放,且与大腿之间平缓连接,而腘窝处的神经血管则不会受压,从而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地,所述垫体1外表面裹有医用抗菌无纺棉布,该医用抗菌无纺棉布优选选用具有抗菌、防霉、防水的PVC复合棉布,且与垫体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使得垫体1通过更换医用抗菌无纺棉布即可重复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垫体1的使用安全性和整洁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为了使所述垫体1在使用时固定在手术床的腿板上,并考虑到腿板自身放置有海绵垫,且两者之间通过魔术贴或者子母贴等粘合部实现可拆卸式的粘贴粘合,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垫体1底部设有与腿板上的粘合部相匹配的粘贴部6,以通过该粘贴部6与去除掉海绵垫后的腿板粘贴粘合,优选地,所述垫体1与腿板为可拆卸式粘贴。

另外,为了使所述垫体1在使用时更稳固的固定在手术床的腿板上及使患者的小腿牢固的固定在垫体1上,本实用新型在垫体1上还设置了固定带4,请参阅图2。该固定带4在垫体1安装在腿板上时同时缠绕垫体1、垫体1上患者的腿部和腿板,以通过固定带4的缠绕方式实现垫体1、垫体1上患者的腿部、腿板三者之间的稳固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垫体1 与斜坡面3相邻的两侧面上均可拆卸地安装有该固定带4,且两侧面上的固定带4相互连接以固定垫体1、垫体1上患者的腿部和腿板。此外,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垫体1上只设置有一固定带4,所述固定带4横穿垫体1,其两端位于所述垫体1与斜坡面3相邻的两侧,且该两端在固定带4缠绕固定垫体1、垫体1上患者的腿部和腿板后相互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带4横穿垫体1的部位为垫体1的中部,即垫体1 的中部开设有一通口5,所述固定带4通过该通口5横穿垫体1;所述固定带4与垫体1之间为滑动且可拆卸式的连接,以通过滑动的方式使得固定带4两端的长度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可拆卸的设置则利于垫体1外表面裹住的医用抗菌无纺棉布的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垫体1的长度为43-47cm、宽度为21-25cm、高度为13-16cm,所述水平凹槽2的槽深为4-6cm、槽宽为12-15cm,所述斜坡面3平行垫体1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13-16cm。优选地,所述垫体1的长度为45cm、高度为15cm,所述斜坡面3平行垫体1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15cm,以便于患者小腿更好的放置在水平凹槽2内,且不会过长而使患者足部抵接在垫体1上表面上,并因此使得足部抵接处受压,亦不会过短而使得小腿靠近足部一端大部分悬空,并因此使得小腿与垫体1边沿处的接触部分受压,另外,垫体1的高度不宜过高,太高会使小腿处的血液不宜回流,太低使得术野暴露不充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患者平卧在手术床上,其臀部移至手术床坐板与腿板连接处并超出连接处8-12cm,然后,将病人双下肢分别放于两个腿板上,其中,小腿放置在已固定在腿板上的垫体1的水平凹槽2内,大腿下部放置在斜坡面3上,腘窝则处于斜坡面3与水平凹槽2交接处的空隙部位,接着,将固定带4固定于膝关节下3-6cm处,后水平分开两腿板直至两者角度为60°-80°,即可。

本发明所设计的人字改良截石位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在使用时,能使髋关节外展、上举,会阴部组织易向外膨出利于手术,手术野暴露充分,从而利于会阴区的操作。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