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置钉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9663发布日期:2019-01-13 16:5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椎体置钉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体置钉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辅助工具,难以保证椎弓根钉的安装位置,在置入的椎弓根钉时,容易发生偏差,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在术者将椎弓根钉扭紧时,容易夹住患者创口附近的组织结构,从而导致组织坏死,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体置钉辅助工具,可以准确固定椎弓根钉的安装位置,快速置入椎弓根钉,并能在扭紧椎弓根钉时,有效避免椎弓根钉对肌肉组织的破坏,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减少了手术难度。

其技术方案如下:

椎体置钉辅助工具,包括杆部,杆部的一端为握持端,另一端为作用端;杆部呈圆筒形,圆筒形杆部的内部具有操作通道,作用端具有两个作用臂,两个作用臂分别为第一作用臂和第二作用臂,第一作用臂与第二作用臂之间形成固定叉口。

进一步的,握持端具有操作孔,作用端具有观察口,操作孔与观察口连通形成操作通道。

进一步的,观察口位于第一作用臂和第二作用臂的上方,该观察口呈弧形开口,观察口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作用臂和第二作用臂的上边沿相接。

进一步的,固定叉口呈弧形,固定叉口的左右两边分别往第一作用臂和第二作用臂的上边沿延伸,并与第一作用臂和第二作用臂的下边沿相接。

进一步的,第一作用臂和第二作用臂的前端呈弧形。

进一步的,持握端外表面有多个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圆筒形杆部的外径范围是18mm至19.5mm,圆筒形杆部的内径范围是14mm至16mm,第二作用臂前端至握持端的长度范围是190mm至200mm。

进一步的,圆筒形杆部的外径为17mm,圆筒形杆部的内径为15mm,第二作用臂前端至操作孔的长度为200mm。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椎体置钉辅助工具方便术者单手操作,圆筒形杆部的内部具有操作通道,通过操作通道能快速置入椎弓根钉,术者可利用作用端的两个作用臂固定椎体置钉辅助工具,使操作通道对准置入椎弓根钉的位置,两个作用臂之间形成的固定叉口,能有效地阻挡组织肌肉靠近手术位置,避免椎弓根钉夹住肌肉组织导致坏死,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减少了手术难度。

2、握持端的操作孔方便术者置入椎弓根钉,操作孔与观察口连通形成所述操作通道,约束了椎弓根钉置入的角度,也方便术者通过操作通道扭紧椎弓根钉。

3、观察口的设置方便了术者观察椎弓根钉置入的情况,在扭紧椎弓根钉时,亦可从观察口进行辅助操作,扩大了手术视野。

4、第一作用臂与第二作用臂可用于拨开并固定与手术无关的肌肉组织,第一作用臂与第二作用臂的前端呈弧形,不容易损伤锥板,避免作用臂的前端插入组织结构时,对组织结构造成撕裂或脱落。

5、握持端的外表面凹凸不平,加大了术者与握持端外表面的摩擦,使用时不易脱手掉落。

6、杆部的外径尺寸可供单手操作,杆部的内径尺寸适合椎弓根钉的置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椎体置钉辅助工具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椎体置钉辅助工具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椎体置钉辅助工具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椎体置钉辅助工具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杆部,2、握持端,3、作用端,4、第二作用臂,5、第一作用臂,6、固定叉口,7、观察口,8、操作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椎体置钉辅助工具,包括杆部1,杆部1的一端为握持端2,另一端为作用端3;杆部1呈圆筒形,圆筒形杆部1的内部具有操作通道,作用端3具有两个作用臂,两个作用臂分别为第一作用臂5和第二作用臂4,第一作用臂5和第二作用臂4的前端呈弧形,第一作用臂5与第二作用臂4之间形成固定叉口6;固定叉口6呈弧形,固定叉口6的左右两边分别往第一作用臂5和第二作用臂6的上边沿延伸,并与第一作用臂5和第二作用臂6的下边沿相接。

握持端2具有操作孔8,作用端3具有观察口7操作孔8与观察口7连通形成操作通道;观察口7位于第一作用臂5和第二作用臂4的上方,该观察口7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作用臂5和第二作用臂4的上边沿相接,观察口7呈弧形开口状。

圆筒形杆部1的外径为17mm,圆筒形杆部1的内径为15mm,第二作用臂4前端至操作孔8的长度为200mm。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椎体置钉辅助工具方便术者单手操作,圆筒形杆部1的内部具有操作通道,通过操作通道能快速置入椎弓根钉,术者可利用作用端3的两个作用臂固定椎体置钉辅助工具,使操作通道对准置入椎弓根钉的位置,两个作用臂之间形成的固定叉口6,能有效地阻挡组织肌肉靠近手术位置,避免椎弓根钉夹住肌肉组织导致坏死,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减少了手术难度。

2、第一作用臂5与第二作用臂4的前端呈弧形,不容易损伤锥板,避免作用臂的前端插入组织结构时,对组织结构造成撕裂或脱落。

3、握持端2的操作孔8方便术者置入椎弓根钉,操作孔8与观察口7连通形成所述操作通道,约束了椎弓根钉置入的角度,也方便术者通过操作通道扭紧椎弓根钉;观察口7的设置方便了术者观察椎弓根钉置入的情况,在扭紧椎弓根钉时,亦可从观察口7进行辅助操作,扩大了手术视野。

4、杆部1的外径尺寸适合单手操作,杆部1的内径尺寸可置入椎弓根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作用臂5比第二作用臂4长,且第一作用臂5位于第二作用臂4上方。

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可参照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相比,第一作用臂5位于第二作用臂4下方。

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可参照实施例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