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病房输液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1758发布日期:2018-09-18 20:2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智能型病房输液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输液监控管理系统是一套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的输液管理平台,实现了输液的集中监控、量化管理和规范服务,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解决患者输液过程中的焦虑和烦恼,是输液管理及临床护理模式上的一次变革,提升了现代化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现有的输液监控管理系统操作复杂、智能化程度不高,而且存在测量不准确、误报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智能型病房输液监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输液监控管理系统操作复杂、智能化程度不高,而且存在测量不准确、误报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智能型病房输液监测系统,包括:

包括若干台与数据节点连接的双袋检测仪,若干个所述数据节点通过中继发送装置与护士站集中显示系统连接,

所述双袋检测仪包括主机和与所述主机连接的副机,所述主机内设置有主机电路,所述副机内设置有副机电路,

所述主机电路包括均与第一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一称重检测电路,所述副机电路包括均与第二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二称重检测电路和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还与第一直流电源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USB充电端子、充电电路、锂电池和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输出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连接,

所述主机电路还包括均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一RTC晶振电路、电池检测电路、报警电路、LCD显示电路、键盘电路和第一射频模块,

所述副机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二RTC晶振电路。

进一步,所述第一称重检测电路包括第六芯片,所述第六芯片第一引脚与第二三极管射极连接,所述第六芯片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三极管基极连接,所述第六芯片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二三极管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芯片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并联第九电阻,所述第六芯片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之间并联第十电阻,所述第六芯片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之间并联第十三电容,所述第六芯片具体型号为HX711,

所述电池检测电路包括第五三极管、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二十四电阻,所述第五三极管基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第六十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十四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和所述第一主控芯片第六引脚均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与锂电池输出电压连接,所述第一主控芯片具体型号为MSP430F4152,

所述第二称重检测电路包括第二芯片,所述第二芯片第一引脚与第一三极管射极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一三极管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并联第七电阻,所述第二芯片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之间并联第九电阻,所述第二芯片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之间并联第九电容,所述第二芯片具体型号为 HX711,

所述主机电路和所述副机电路之间的通信方式为I2C通信。

进一步,所述主机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称重检测电路连接的第一称重传感器,所述主机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连接的主机挂钩,所述副机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称重检测电路连接的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副机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连接的副机挂钩,

所述主机侧壁上设置有副机接口,所述主机通过所述副机接口与所述副机连接,所述主机底部设置有USB充电接口,所述主机两端设置有电池盒,所述副机内设置有主机接口,所述副机通过所述主机接口与所述主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数据节点包括均与第三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二电源电路、第二射频模块和WIFI模块,

所述第二射频模块与所述双袋检测仪连接,所述WIFI模块与中继发送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数据节点与中继发送装置之间通信协议为TCP/IP协议。

进一步,所述中继发送装置为吸顶式无线路由器。

进一步,所述数据节点还包括指示灯电路。

进一步,一个数据节点连接15台以内的双袋检测仪,一个护士站集中显示系统显示60台以内的双袋检测仪上传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所述护士站集中显示系统包括显示器和计算机主机,所述计算机主机内置监测软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为:

需要输液时,将双袋检测仪挂在输液架上,将输液袋挂在双袋检测仪的挂钩上,双袋检测仪自动开机,输入床位号,双袋检测仪进行单、双袋判断,并且判断输液袋包材及其规格,计算滴速和剩余输液时间等数据,并将数据显示在LCD显示屏上,在输液完毕3-5分钟前报警电路进行预报警,同时护士站集中显示系统主界面显示橙色慢闪提示,提醒护士做换液准备,一旦液体入壶,报警电路发出紧急提示音,同时护士站集中显示系统主界面显示红色快闪提示,提醒护士换液。换液时,取下输完的输液袋,换上要输的液体,双袋检测仪重新判断输液袋包材及其规格,计算滴速和剩余输液时间,并自动对输液瓶数进行累加计数。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双袋检测仪判断出滴速异常,报警电路报警,护士站集中显示系统显示报警信息,提示滴速异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双袋检测仪通过数据节点和中继发送装置将监测数据传送给护士站集中显示系统,实现输液的集中监控,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输液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方便,不用复杂的调试,只需设置床位号即可开始输液监测。

双袋检测仪通过主机和副机的设计,实现双袋检测预警,有效解决双袋输液的问题,符合医院输液的实际需要。第一称重检测电路和第二称重检测电路精确称量每一滴液体重量,数据稳定可靠,误差为±2滴/min;第一主控芯片和第二主控芯片自动判断输液袋包材及其规格,并在输液过程中不断的采集和缓存数据,对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4-5滴得出准确数据,滴速测量范围为0-150 滴/min;第一主控芯片进行单、双袋判断、自动累加计数,使用过程中没有繁琐的操作,使用简单方便。

2、第一电源电路中采用可充电式锂电池,充满电能够使用250天左右,充电接口采用USB接口,DC5V充电,安全可靠;第一RTC晶振电路给第一主控芯片内部的RTC提供精确的外部时钟,第二RTC晶振电路给第二主控芯片内部的RTC提供精确的外部时钟,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第一主控芯片和第二主控芯片精确计时,从而准确判断输液进程;报警电路在输液完毕前3-5分钟进行预报警,提示护士做换液准备,一旦液体入壶,报警电路发出紧急提示音,提醒护士换液,在输液过程中,如果滴速异常,报警电路及时发出报警,提醒护士做紧急处理;电池检测电路监测锂电池电压,当电压不足时,报警电路发出报警,提醒护士充电,避免因断电造成输液监测中断。

LCD显示电路显示滴速、输液剩余时间、输液瓶数等信息,有利于护士和看护人员清楚的了解输液情况;键盘电路方便护士的输入操作,实现人机交互;第一射频模块将双袋检测智能输液预警仪的数据上传给上位机,方便进行多点集中监控。

3、将输液带分别挂在主机挂钩和副机挂钩上,第一称重传感器将输液袋的重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第一称重检测电路,第二称重传感器将输液袋的重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第二称重检测电路,这样的设计方便第一称重检测电路和第二称重检测电路进行准确的计算。

4、若干台双袋检测仪通过第一射频模块与数据节点连接,第一射频模块为低功耗数据传输,对人体健康无影响;数据节点和中继发送装置之间通过WIFI 模块连接,并采用TCP/IP协议传输,信号辐射小,传输距离远;中继发送装置采用吸顶式无线路由器,方便安装,穿墙能力强,能够穿过3层60cm厚的水泥混凝土墙体,保证信号传输强度。双袋检测仪、数据节点和中继发送装置之间均采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自动联网,无需布放线缆,安装简单方便。

5、数据节点中设置指示灯电路,显示线路的连接状态,在进行系统调试或检修时,有利于快速准确的进行错误排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连接关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袋检测仪主机电路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袋检测仪副机电路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数据节点原理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袋检测仪主机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袋检测仪副机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数据节点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袋检测仪主机结构后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袋检测仪主机结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袋检测仪主机结构仰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袋检测仪副机结构后视图;

图中:1-第一电源电路,11-USB充电端子,12-充电电路,13-锂电池,14- 稳压电路,2-第一称重检测电路,3-报警电路,4-键盘电路,5-电池检测电路, 6-副机接口电路,7-第一主控芯片,8-第一RTC晶振电路,9-LCD显示电路,10-第一射频模块,30-第二主控芯片,31-第二RTC晶振电路,32-第一端子,33- 主机接口电路,34-第二称重检测电路,40-电池盒,41-主机电路,42-主机挂钩, 43-第一称重传感器,44-副机接口,45-USB充电接口,50-副机电路,51-主机接口,52-副机挂钩,53-第二称重传感器,60-第三主控芯片,61-第二电源电路, 62-第二射频模块,64-WIFI模块,65-指示灯电路,70-双袋检测仪,71-数据节点,72-中继发送装置,73-护士站集中显示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智能型病房输液监测系统,包括:

包括若干台与数据节点71连接的双袋检测仪70,若干个数据节点71通过中继发送装置72与护士站集中显示系统73连接,

双袋检测仪70包括主机和与主机连接的副机,主机内设置有主机电路41,副机内设置有副机电路50,

主机电路41包括均与第一主控芯片7连接的第一电源电路1和第一称重检测电路2,副机电路50包括均与第二主控芯片30连接的第二称重检测电路34 和第一端子32,第一端子32还与第一直流电源连接。

双袋检测仪70通过数据节点71和中继发送装置72将监测数据传送给护士站集中显示系统73,实现输液的集中监控,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输液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方便,不用复杂的调试,只需设置床位号即可开始输液监测。

双袋检测仪70通过主机和副机的设计,实现双袋检测预警,有效解决双袋输液的问题,符合医院输液的实际需要。第一称重检测电路2和第二称重检测电路34精确称量每一滴液体重量,数据稳定可靠,误差为±2滴/min;第一主控芯片7和第二主控芯片30自动判断输液袋包材及其规格,并在输液过程中不断的采集和缓存数据,对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4-5滴得出准确数据,滴速测量范围为0-150滴/min;第一主控芯片7进行单、双袋判断、自动累加计数,使用过程中没有繁琐的操作,使用简单方便。

进一步,第一电源电路1包括依次连接的USB充电端子11、充电电路12、锂电池13和稳压电路14,稳压电路14输出与第一主控芯片7连接,

主机电路41还包括均与第一主控芯片7连接的第一RTC晶振电路8、电池检测电路5、报警电路3、LCD显示电路9、键盘电路4和第一射频模块10,

副机电路50还包括与第二主控芯片30连接的第二RTC晶振电路31。

第一电源电路1中采用可充电式锂电池13,充满电能够使用250天左右,充电接口采用USB接口,DC5V充电,安全可靠;第一RTC晶振电路8给第一主控芯片7内部的RTC提供精确的外部时钟,第二RTC晶振电路31给第二主控芯片30内部的RTC提供精确的外部时钟,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第一主控芯片7 和第二主控芯片30精确计时,从而准确判断输液进程;报警电路3在输液完毕前3-5分钟进行预报警,提示护士做换液准备,一旦液体入壶,报警电路3发出紧急提示音,提醒护士换液,在输液过程中,如果滴速异常,报警电路3及时发出报警,提醒护士做紧急处理;电池检测电路5监测锂电池13电压,当电压不足时,报警电路3发出报警,提醒护士充电,避免因断电造成输液监测中断。

LCD显示电路9显示滴速、输液剩余时间、输液瓶数等信息,有利于护士和看护人员清楚的了解输液情况;键盘电路4方便护士的输入操作,实现人机交互;第一射频模块10将双袋检测智能输液预警仪的数据上传给上位机,方便进行多点集中监控。

进一步,第一称重检测电路2包括第六芯片,第六芯片第一引脚与第二三极管射极连接,第六芯片第二引脚与第二三极管基极连接,第六芯片第三引脚与第二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六芯片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并联第九电阻,第六芯片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之间并联第十电阻,第六芯片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之间并联第十三电容,第六芯片具体型号为HX711,

电池检测电路5包括第五三极管、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二十四电阻,第五三极管基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与第一主控芯片7第六十三引脚连接,第五三极管集电极与第二十四电阻一端连接,第二十四电阻另一端与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一主控芯片7第六引脚均连接,第二十三电阻与锂电池13输出电压连接,第一主控芯片7具体型号为MSP430F4152,

第二称重检测电路34包括第二芯片,第二芯片第一引脚与第一三极管射极连接,第二芯片第二引脚与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二芯片第三引脚与第一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二芯片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并联第七电阻,第二芯片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之间并联第九电阻,第二芯片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之间并联第九电容,第二芯片具体型号为HX711,

主机电路41和副机电路50之间的通信方式为I2C通信。

进一步,主机内设置有与第一称重检测电路2连接的第一称重传感器43,主机底部设置有与第一称重传感器43连接的主机挂钩42,副机内设置有与第二称重检测电路34连接的第二称重传感器53,副机底部设置有与第二称重传感器 53连接的副机挂钩52,

主机侧壁上设置有副机接口44,主机通过副机接口44与副机连接,主机底部设置有USB充电接口45,主机两端设置有电池盒40,副机内设置有主机接口51,副机通过主机接口51与主机连接。

将输液带分别挂在主机挂钩42和副机挂钩52上,第一称重传感器43将输液袋的重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第一称重检测电路2,第二称重传感器53 将输液袋的重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第二称重检测电路34,这样的设计方便第一称重检测电路2和第二称重检测电路34进行准确的计算。

进一步,数据节点71包括均与第三主控芯片60连接的第二电源电路61、第二射频模块62和WIFI模块64,

第二射频模块62与双袋检测仪70连接,WIFI模块64与中继发送装置72 连接。

进一步,数据节点71与中继发送装置72之间通信协议为TCP/IP协议。

进一步,中继发送装置72为吸顶式无线路由器。

若干台双袋检测仪70通过第一射频模块10与数据节点71连接,第一射频模块10为低功耗数据传输,对人体健康无影响;数据节点71和中继发送装置 72之间通过WIFI模块64连接,并采用TCP/IP协议传输,信号辐射小,传输距离远;中继发送装置72采用吸顶式无线路由器,方便安装,穿墙能力强,能够穿过3层60cm厚的水泥混凝土墙体,保证信号传输强度。双袋检测仪70、数据节点71和中继发送装置72之间均采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自动联网,无需布放线缆,安装简单方便。

进一步,数据节点71还包括指示灯电路65。

数据节点71中设置指示灯电路65,显示线路的连接状态,在进行系统调试或检修时,有利于快速准确的进行错误排查。

进一步,一个数据节点71连接15台以内的双袋检测仪70,一个护士站集中显示系统73显示60台以内的双袋检测仪上传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护士站集中显示系统73包括显示器和计算机主机,计算机主机内置监测软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