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管防粘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7657发布日期:2019-04-03 00:3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肠管防粘连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肠管防粘连器。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后,易发生组织粘连;粘连是结缔组织纤维带与相邻的组织或器官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异常结构。盆腹腔部手术中粘连发生的几率非常高,普外科腹部手术后粘连发生率为67%~93%,妇科盆腔手术后粘连发生率为97%。粘连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粘连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需要手术治疗,并且会增加后续手术的难度,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增多及增加损伤周围组织器官的机率,加重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据统计,由于肠粘连引起的杨梗阻占20%左右,病人痛苦大,发病率高,若是延误治疗时机,治疗效果则更差。肠粘连病人的症状可因粘连程度和部位而有所不同。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偶尔在进食后出现轻度腹痛腹胀;重者可经常伴有腹痛腹胀、排气不畅、嗳气、打嗝、大便干燥等。正常的肠蠕动可将食物残渣和气体排出体外,而肠粘连病人因肠管粘连变窄,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肠内的气体和粪便不能顺利排出,越积越多时,肠腔内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病人感到腹胀加重,排便困难。粘连可导致包括小肠梗阻,继发性不孕症和腹腔、盆腔疼痛等在内的多种并发症,其中,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死亡率为3-10%。

目前,肠道术后防治肠粘连一般采用术后留一腹带,作为术后活动的保护用带,以利于病人活动,减轻刀口张力,促进刀口生长。有的采用口服药物,主要是药物减轻炎性反应和溶解纤维蛋白,对肠粘连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无法进食,因此进药也比较困难,如果能够使用辅助医疗器械来进行防粘连,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在愈合过程中能够进行物理隔离,且在术后能够在生物体内自行分解或吸收的防粘连设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肠管防粘连器,能够有效地将术后的肠道进行包裹,防止肠管术后粘连,还能够固定肠管的位置,有利于伤口愈合,将术后的污血排出,经济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肠管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肠管防粘连器本体,所述防粘连器本体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绳孔,所述插绳孔内穿装有扎绳;

所述扎绳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插绳孔的两端穿出;

所述肠管防粘连器本体上设有多个渗血孔;

所述肠管防粘连器本体和所述扎绳均采用透明质酸、羟甲基纤维素、天然胶原蛋白、壳聚糖及其改性产物、葡聚糖、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乙醇酸或乳酸-乙醇酸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插绳孔沿所述防粘连袋本体宽度方向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孔绳夹,所述扎绳可嵌入所述两孔绳夹的绳孔内,所述扎绳与所述绳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肠管防粘连器主体的厚度为50~200μm。

进一步地,所述渗血孔的直径为1~5mm。

进一步地,所述渗血孔面积占所述防粘连气囊主体的总表面积的30~60%。

进一步地,所述两孔绳夹采用聚乳酸、聚己内酯或聚乙丙交酯材料中的一种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肠管防粘连器不仅能有效地将术后的肠道进行包裹,防止肠管术后粘连,还能够固定肠管的位置,有利于伤口愈合,使用后,材料吸收时间与机体内膜修复时间相吻合,5~7天内到屏障作用,28天左右薄膜将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安全有效地降低粘连相关的发病率,同时,避免取出时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渗血孔,用于将术后的污血排出,以免污血对输卵管产生影响,并能够增加肠腔内液体的对流;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肠管防粘连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两孔绳夹的结构示意图(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肠管防粘连器,包括肠管防粘连器本体1,所述防粘连器本体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绳孔2,所述插绳孔内穿装有扎绳3;

所述扎绳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插绳孔的两端穿出;

所述肠管防粘连器本体上设有多个渗血孔4;

所述肠管防粘连器本体和所述扎绳均采用透明质酸、羟甲基纤维素、天然胶原蛋白、壳聚糖及其改性产物、葡聚糖、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乙醇酸或乳酸-乙醇酸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肠管防粘连器本体和所述扎绳均采用乳酸-乙醇酸聚合物;

本实用新型中扎绳的长度要足够长,便于肠道手术后将所述肠管防粘连器两端收紧并系紧;

渗血孔的设计,用于将术后的污血排出,以免污血对机体产生影响;通过手术钳将所述肠管防粘连器送入手术部位,将肠管完全包覆在所述肠管防粘连袋本体内后,再通过手术用夹子或钳子将缩口绳的两端拉紧,至防粘连袋本体的敞口缩紧将肠管固定在所述肠管防粘连袋本体内,然后将缩口绳的两端系在一起。

本实施例所述的,插绳孔沿所述防粘连袋本体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肠管防粘连器将术后的肠道包裹,在宽度方向设置插绳孔,防止所述肠管防粘连器本体缠绕过多导致扎绳无法系紧。

本实施例所述的,肠管防粘连器主体的厚度为50~200μm。

本实施例所述的,渗血孔的直径为1~5mm。

本实施例所述的,渗血孔面积占所述防粘连气囊主体的总表面积的30~60%。

本实施例所述的,肠管防粘连器主体及所述扎绳采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所述的,两孔绳夹采用聚乳酸、聚己内酯或聚乙丙交酯材料中的一种制成;本实施例所述的,优选的,采用聚乳酸材料。

本实施例所述的肠管防粘连器,使用时,是在肠道手术后,将所述肠管防粘连器包裹于所述肠道,所述扎绳用于固定所述肠管防粘连器本体,将所述扎绳系紧从而达到对肠道的包覆;在后期的伤口愈合粘合周期完成时,所述肠管防粘连器自动降解,避免了传统的手术缝合方式进行的二次开刀,简洁方便同时给患者带来的术后伤害小,恢复快。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进的,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内容也是本实施例所具有的,此处不再具体赘述。

如图3、4所示,一种肠管防粘连器,包括肠管防粘连器本体,所述防粘连器本体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绳孔,所述插绳孔内穿装有扎绳;

所述扎绳的长度大于所述插绳孔的长度;所述扎绳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插绳孔的两端穿出;

所述肠管防粘连器本体上设有多个渗血孔;

所述肠管防粘连器本体和所述扎绳均采用透明质酸、羟甲基纤维素、天然胶原蛋白、壳聚糖及其改性产物、葡聚糖、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乙醇酸或乳酸-乙醇酸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所述的,插绳孔沿所述防粘连袋本体宽度方向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所述的,肠管防粘连器还包括两孔绳夹,所述扎绳可嵌入所述两孔绳夹的绳孔内,所述扎绳与所述绳孔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所述的,肠管防粘连器主体的厚度为50~200μm。

本实施例所述的,渗血孔的直径为1~5mm。

本实施例所述的,渗血孔面积占所述防粘连气囊主体的总表面积的30~60%。

本实施例所述的,两孔绳夹采用聚乳酸、聚己内酯或聚乙丙交酯材料中的一种制成。

本实施例所述的肠管防粘连器,使用时,是在肠道手术后,将所述肠管防粘连器包裹于所述肠道,将所述扎绳通过所述两孔绳夹固定于所述肠管防粘连器本体两端,使所述扎绳更加服帖的放置于所述肠管防粘连器本体上,同时还能够达到对肠道的包覆、固定的目的;在后期的伤口愈合粘合周期完成时,所述肠管防粘连器自动降解,避免了传统的手术缝合方式进行的二次开刀,简洁方便同时给患者带来的术后伤害小,恢复快。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