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抬高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6486发布日期:2018-12-25 20:27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肢抬高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冷敷功能的上肢抬高垫。



背景技术:

上肢抬高垫是用来抬高患者上肢的器具,常用于上肢相关手术之后的恢复。上肢抬高垫一般为三棱柱形,放置在台面上时一端高一端低,患者将肩膀置于低的一端,将手臂放置在上肢抬高垫的上表面,手臂得到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术肢肿胀,加快术后伤口愈合。

我们发现术后短期内对患肢进行冷敷能够减轻局部充血和肿胀,有利于恢复。现在通常的做法是用冰袋冷敷患者上肢一段时间,再用上肢抬高垫抬高一段时间,这样操作不仅繁琐,增加工作量,而且导致抬高的效果不能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进的上肢抬高垫,在上表面设置凹槽,凹槽内敷贴冰袋,同时考虑到冰敷时间控制问题增加了计时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肢抬高垫,包括抬高垫本体和过渡垫,所述抬高垫本体上表面倾斜且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冰袋,所述冰袋通过固定结构与抬高垫本体连接,所述冰袋上表面设置有保暖层,所述过渡垫与抬高垫本体较低的一头连接,抬高垫本体上设置有计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保暖层通过固定结构与冰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为魔术贴,凹槽内设置有魔术贴圆毛面。

进一步的,所述计时装置设置在抬高垫本体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垫远离抬高垫本体的一端高于过渡垫靠近抬高垫本体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凹槽内容纳冰袋,可以将抬高与冷敷功能集合为一体,加强效果,节省效率,促进患者恢复,且通过设置计时装置,可以在冰敷前设置好时间,以避免意识不清或感觉障碍的患者冰敷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上肢抬高垫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肢抬高垫去除冰袋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侧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上肢抬高垫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抬高垫本体,2-过渡垫,3-凹槽,4-冰袋,5-魔术贴,6-计时装置,7-保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图中上肢抬高垫,包括抬高垫本体1和过渡垫2,抬高垫本体1上表面倾斜且具有凹槽3,凹槽即用于设置冰袋4。抬高垫1本体上表面大体为一头高一头低,冰袋4通过魔术贴5与抬高垫本体1连接。图2中魔术贴为两片,冰袋黏贴更为稳定,魔术贴圆毛面固定在凹槽内,其刺毛面固定在冰袋上,当不需要冷敷时,可将冰袋取下,圆毛面不会对患者手臂造成伤害。冰袋上设置有保暖层7,保暖层7可以采用叠成数层的毛巾或薄棉层,也可采用其他具有一定厚度且具有一定隔热保暖效果的结构,主要目的是保护患者组织不受低温损伤,保暖层也不易过厚,以免影响冷敷效果。保暖层和冰袋也可以通过魔术贴进行固定,从而令保暖层不易滑脱。过渡垫2连接在抬高垫本体1较低的一头,与抬高垫本体1垂直并延伸一段距离,用于垫在患者肩膀下形成良好过渡,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抬高垫本体1上设置有计时装置6,计时装置6可如图1所示设置在抬高垫本体内侧(即靠近患者的一侧),便于患者直接操作。或如图2所示设置在外侧,更方便医护人员、家人操作。前述的魔术贴也可采用系带等其他固定结构。

使用本上肢抬高垫时,令患者患肢侧肩膀置于过渡垫上,患肢手臂放置在抬高垫本体上表面,如患者需要冷敷,则将冰袋固定在凹槽3内,并将保暖层固定在冰袋上,将手臂放置在保暖层上,进行较为温和的冷敷。

实施例二:

作为实施例一的改进,如图4所示,过渡垫远离抬高垫本体的一端较低,高度低于过渡垫靠近抬高垫本体的一端,这样患者肩背置于过渡垫上时较为舒适。本例中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施例使用方法同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