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下肢抬高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3235发布日期:2019-02-22 22:10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下肢抬高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肢抬高垫,属于冠动脉搭桥术后康复领域。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常使用大隐静脉作旁路移植材料,术后需要加强对患肢的护理,通常情况需要抬高下肢30-4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临床所用的体位垫,下肢虽能达到抬高要求,但足部是悬空的,舒适度较差,还容易导致足下垂;另外,如果病人自主移动体位,不仅满足不了下肢抬高需求,肢体也常常未能处于功能位,故急需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下肢抬高垫,以解决现有体位垫无法满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肢康复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下肢抬高垫,包括体位垫,体位垫的上端为S型平滑曲面结构,体位垫一端的相对两侧平行设置有挡板,两侧的挡板之间垂直设置有足部踏板,足部踏板的下端与挡板相铰接,足部踏板的背面还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铰接于足部踏板的背面,通过调整电动推杆的伸缩长度即可调整足部踏板绕下端铰接处的转动角度,即调整足部踏板的倾斜角度,从而满足不同患者对脚掌摆放位置和角度的需求。

前述抬高垫中,所述体位垫为条形结构,体位垫高20-25cm,体位垫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腿部安置槽,腿部安置槽的底面也为S型平滑曲面结构,腿部安置槽的相对两侧对应设置有固定带,所述挡板平行设置于腿部安置槽长度方向一端的相对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既能将腿部放于体位垫上抬高,又能将患者足部利用体位垫和足部踏板加以定位,避免足部下垂,同时根据需要调整足部踏板的角度,使患者足部更为舒适,设置腿部安置槽还能避免腿部或足部的移位,保证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下肢抬高垫,包括体位垫1,体位垫1为条形结构,体位垫1高20-25cm,体位垫1的上端为S型平滑曲面结构,体位垫1上端的中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腿部安置槽11,腿部安置槽11的底面为S型平滑曲面结构,固定带5的一端固定于腿部安置槽11一侧的体位垫1上,另一端通过粘扣6可拆式地固定于腿部安置槽11另一侧的体位垫1上,挡板2平行设置于腿部安置槽11长度方向一端的相对两侧,挡板2与体位垫1为一体式结构最佳,两侧的挡板2之间垂直设置有足部踏板3,足部踏板3的下端与挡板2相铰接,足部踏板3的背面还设置有电动推杆4,电动推杆4的伸缩端铰接于足部踏板3的背面,通过调整电动推杆4的伸缩长度即可调整足部踏板3绕下端铰接处的转动角度,即调整足部踏板3的倾斜角度,从而满足不同患者对脚掌摆放位置和角度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