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灸和拔火罐功能的艾灸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0408发布日期:2019-01-13 16:56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灸和拔火罐功能的艾灸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灸和拔火罐功能的艾灸治疗仪。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以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通过药物本身的药理效应、热效应及其红外辐射与穴位区人体红外辐射的红外共振效应作用于人体经络,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穴位区,造成局部瘀血,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自内而外的疗法。

拔罐和艾灸治疗都是物理疗法,在潮湿闷热地区,医护人员一般建议将这两种技术共同使用。在现有的灸和拔罐组合艾灸治疗仪中,还存在灸罐体外壳烫手使用不便等问题,同时这种治疗仪还不能进行经络的推拿按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灸和拔火罐功能合为一体的艾灸治疗仪,解决灸罐体外壳烫手问题,在艾灸的同时还可以对经络进行推拿按摩,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具有灸和拔火罐功能的艾灸治疗仪,包括上基座、下基座和设置在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的灸罐体,所述上基座和所述下基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根长杆,所述灸罐体上设有顶盖,所述灸罐体内设有用于燃烧腔室,所述灸罐体的侧壁设有通气口,底部设有开口,所述下基座底部铰接设有若干个短杆,所述短杆远离所述下基座的一端设有滚珠,所述下基座与所述灸罐体之间连接有一负压腔室,所述负压腔室的侧壁上设有一与所述开口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负压腔室上侧设有一抽气口。

所述顶盖靠近所述灸罐体一侧上设有锡箔纸层,锡箔纸具有隔热作用,可防止顶盖烫手。

所述灸罐体上部设有金属片,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金属片对应的磁性部件,通过磁性连接将顶盖固定在灸罐体上。

所述灸罐体的底部设有一石棉网,使灸罐体底部形成放置网,艾制品可直接在放置网上燃烧且灰不会掉落。

所述负压腔室为一个顶部密封、底部开口的圆柱体,其顶部中心处设有一孔洞,所述灸罐体置于所述孔洞中,所述负压腔室与所述灸罐体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短杆与所述下基座铰连接,所述短杆垂直设置时,所述短杆底部到所述下基座的高度大于所述负压腔室底部到所述下基座的高度;所述短杆水平设置时,所述短杆的侧向高度小于所述负压腔室底部到所述下基座的高度,当需要进行拔罐时可通过将铰连接的短杆旋转成水平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艾灸、拔火罐两种疗法结合在一起,使其能同时进行达到综合治疗;同时利用下基座铰连接的短杆上设置滚珠,方便使用者推拿同时增大艾灸作用面积;在上下基座外围设置长杆,便于拿放防止烫手;灸罐体通过螺纹连接于负压腔室,可通过旋转改变上下位置,以调整燃烧区与皮肤的距离,进而调节灸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艾灸治疗仪结构剖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艾灸治疗仪结构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上基座,2、下基座,3、灸罐体,4、长杆,5、顶盖,6、通气口,7、开口,8、短杆,9、负压腔室,10、进气口,11、抽气口,12、皮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灸和拔火罐功能的艾灸治疗仪,包括上基座1、下基座2和设置在上基座1和下基座2之间的灸罐体3,上基座1和下基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根长杆4,多根长杆4均匀的分布在下基座的外围,长杆4作为手扶部件,使用者可以通过直接拿住长杆4来避免接触灸罐体3的外壳防止烫伤。灸罐体3上设有顶盖5,顶盖5靠近灸罐体3一侧上设有锡箔纸层,灸罐体3上部设有金属片,顶盖5上设置有与金属片对应的磁性部件,通过磁性连接将顶盖5固定在灸罐体3上,顶盖5的中部设置成网状结构或者全密封结构。灸罐体3内设有燃烧腔室,灸罐体3的底部设有一石棉网,使灸罐体底部形成放置网,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等艾制品可直接在放置网上燃烧且灰不会掉落。灸罐体3的侧壁设有通气口6,用于排出燃烧艾制品后的气体或者导进空气助燃,灸罐体3的底部设有开口7,将艾制品等燃烧产生的热效应及其红外辐射作用于人体皮肤12上。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作为优选,下基座2底部均匀铰连接若干根短杆8,短杆8远离下基座2的一端设有滚珠,下基座2与灸罐体3之间连接有一负压腔室9。下基座2的短杆8上设置滚珠,方便使用者推拿、回旋使用,同时增大艾灸作用面积。利用滚珠可以在悬灸的同时,还能对经络做推拿按摩,从而达到高效的灸疗效果。短杆8垂直设置时,短杆8底部到下基座2的高度大于负压腔室9底部到下基座2的高度;短杆8水平设置时,短杆8的侧向高度小于负压腔室9底部到下基座2的高度。当不需要拔罐时,将铰连接的短杆8旋转成竖直状,用于推拿同时进行艾灸;当需要进行拔罐时,将铰连接的短杆8旋转成水平状,此时负压腔室9可直接与皮肤12接触。

本实施例中,负压腔室9为一个顶部密封、底部开口的圆柱体,其顶部中心处设有一孔洞,灸罐体3置于孔洞中,负压腔室9与灸罐体3通过螺纹连接,灸罐体3可以通过旋转改变上下位置,以调整燃烧区与皮肤12的距离,进而调节艾灸的温度。负压腔室9的侧壁上设有一与开口7连通的进气口10,用于燃烧时导进空气。负压腔室9上侧设有一抽气口11,通过抽气口11将气体抽出,使负压腔室9内形成低气压,从而将负压腔室吸附在皮肤12上,即将整个艾灸治疗仪吸附在皮肤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向灸罐体3内的燃烧腔室加入艾制品并点燃,同时调整灸罐体3与皮肤12之间的距离达到理想状态。当进行灸治疗时,将铰连接的短杆8旋转成竖直状,同时将中部镂空呈网状结构的顶盖5通过磁力连接盖住灸罐体3上部,握住长杆4进行推拿同时进行艾灸治疗;当进行拔火罐治疗时,将铰连接的短杆8旋转成水平状,同时将中部不镂空的顶盖5通过磁力连接盖住灸罐体3上部,然后将负压腔室9内的空气从抽气口11抽出,使负压腔室9以及灸罐体3内形成低气压,从而将负压腔室9吸附在皮肤12上,空气从灸罐体3上部的通气孔6或者进气口10进入灸罐体3内支持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把传统的艾灸盒拔火罐两种疗法结合在一起,使其能同时进行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利用在下基座的短杆上设置滚珠,方便使用者推拿同时增大艾灸作用面积;在上下基座外围设置长杆,便于拿放防止烫手;灸罐体通过螺纹连接于负压腔室,可通过旋转改变上下位置,以调整燃烧区与皮肤的距离,进而调节灸的温度。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