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927发布日期:2019-03-15 19:46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尤指其冲头的运动模式是伸缩兼旋转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



背景技术:

现代人因工作、运动、作息或长期姿势不良,越来越多人的脊椎发生病变,轻重程度因人而异。医学界有人发现,当椎间盘发育完成之后,人的脊椎便会开始退化,由于脊椎是人体的主梁柱,为躯干活动的主要支撑,包括伸屈、转体和侧屈,因此是人体中最易发生慢性劳损的部位。所以一旦发生急性外伤,或长期姿势不良,将会使脊椎提前或加速产生病变。

目前对于脊椎病变所采取的治疗,不外乎是开刀、针灸、按摩、推拿等方式来减缓疼痛或症状,特别是以脊椎手术的风险性较高,多数患者非不得己都不愿冒险开刀治疗,由于效果与后遗症都令许多患者却步,故有所谓脊椎复位矫正器技术(Activator Methods Chiropractic Technique),简称A.M.C.T疗法,来取代传统的物理治疗。

当有问题的脊椎关节发生半脱位(Subluxation)时,双腿会发生不平衡而出现长短脚的症状。有别于徒手整脊的手技,目前有人利用一种脊椎复位矫正器,在某个脊椎治疗点(Contact Point)实施刺激;脊椎激活矫正器具有的低力量、高速度朝骨骼正确方向撞击,形成一微机械性的刺激,此刺激除了有骨骼矫正外,亦包含神经反射,故对于全身骨架关节的半脱位现象,都能用来找出身体骨架关节机能失调的地方,配合神经测试的反射反应,来发现身体骨架关节的问题。如此不断地以不同动作检测骨骼,将全身有问题的骨骼找出并调整,临床上能非常有效的解除疼痛,故发展出运用脊椎复位矫正器作为物理治疗的检查、治疗、兼评估的整脊整骨技术。

脊椎复位矫正器又称脊椎激活矫正器。一些旧式手动的脊椎激活矫正器,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469468U可调式手持冲击激活矫正器、CN202568748U脊椎激活器结构,即以手拉动,使活动套筒后退而压缩一弹簧,击发时通过弹簧推动活动套筒,产生一维的线性动量刺激脊椎治疗点。读者可从下列网址所提供的影片,得到关于此类产品更多的相关信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JA_SwlvfE。

由于旧式的脊椎激活矫正器,拉动一次只能击发一次,在使用上并不方便与省力,于是有人发明一种可连续击发的电动脊椎激活矫正器,例如美国专利US7144417电机式调整器(Electromechanical adjusting instrument)、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案CN101732145A电动整脊机等,利用电磁线圈和弹簧交互作用,能连续击发,产生一维的线性动量刺激脊椎治疗点。读者可从下列网址所提供的影片,得到关于此类产品更多的相关信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rDZyaplJ_U。

无论是旧式手动的脊椎激活矫正器,或是后来改良的电机式调整器,都只能提供一维、线性的冲头冲击运动,然而全身骨架关节的脱位路径是三维的转动路径,目前的脊椎激活矫正器,只能进行线性的冲头冲击,无法让整复师在疗程中利用这种脊椎激活矫正器灵活实施传统的推、挤、拨、转等复合整复手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以克服无论是旧式手动的脊椎激活矫正器,或是后来改良的电机式调整器都只能提供一维、线性的冲头冲击运动,无法符合传统推、挤、拨、转的手技所需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其构造由一机壳、一用于提供往复的动能的往复运动机构、一活动套筒、一沟槽套筒及一冲头等元件所组成;机壳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机壳的外部能供使用者握持;往复运动机构可电性操作地装设于该机壳的内部;沟槽套筒为中空的金属管状体,固定于该机壳的内部,沟槽套筒的管壁上至少具有一斜沟;活动套筒为中空的金属管状体,能滑动地套接于该沟槽套筒之内,该活动套筒的一端与该往复运动机构连接,该活动套筒受该往复运动机构驱动时能沿该沟槽套筒的轴心作往复运动,该活动套筒的另一端伸露出该机壳;该活动套筒于周表面径向地旁伸一凸部,该凸部卡入该斜沟,使该活动套筒在作往复运动时,利用该斜沟引导该凸部的移动方向,使该活动套筒的往复运动转变成伸缩兼旋转的运动;冲头具有一柄部与一具弹性的端部;该柄部能套入该活动套筒,该具弹性的端部设在该柄部的端部,以传递该活动套筒的伸缩兼旋转的运动的动量,对治疗点释放非线性、三维的激活能量。

如上所述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其中,该往复运动机构包括一电磁线圈、一铁心及一复位弹簧;该铁心穿过该复位弹簧及该电磁线圈,该铁心的一端与该活动套筒连接;当电流通过该电磁线圈时产生电磁力,使该铁心压缩该复位弹簧,使该活动套筒及该冲头旋转地往外伸出;当切断通过该电磁线圈的电流时,电磁力消失,该复位弹簧使铁心复位,使该活动套筒及该冲头旋转地缩回。

如上所述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其中,该凸部是由一锁入该活动套筒的螺栓或螺丝所构成。

如上所述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其中,该沟槽套筒设有两条一端相通且朝彼此相反方向倾斜的斜沟。

如上所述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其中,该往复运动机构与该活动套筒之间设有一使该凸部保持离开各该斜沟之间相通的槽道的压缩弹簧,当该冲头被用力朝该活动套筒推紧时,该活动套筒得以压缩该压缩弹簧,使该凸部得以转换至另一该斜沟。

如上所述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其中,该沟槽套筒设有两条一端相通且朝彼此相同方向倾斜但倾斜程度不同的斜沟。

如上所述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其中,该往复运动机构与该活动套筒之间设有一使该凸部保持离开各该斜沟之间相通的槽道的压缩弹簧,当该冲头被用力朝该活动套筒推紧时,该活动套筒得以压缩该压缩弹簧,使该凸部得以转换至另一该斜沟。

本实用新型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的特点是:

其机壳可由铝铸或工程塑料射出制成,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供锁接往复运动机构、活动套筒及沟槽套筒等元件,外部可形成握柄供用户握持(未图示,可自行参考一般电钻的握柄)。

往复运动机构,可由马达带动偏心轮及连杆等这一类常见往复运动机构实践;亦可由电磁线圈、弹簧及铁芯等元件所组成,可电性操作地装设于机壳的内部,在机壳内提供往复的动能。为简洁篇幅起见,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仅以后者举例,并非欲以此例为限。

沟槽套筒可为一中空的管状体,固定在机壳的内部,在管壁上至少设有一道斜沟。

活动套筒亦可为一中空的金属管状体,可滑动地套接在沟槽套筒之内,一端与往复运动机构连接,受往复运动机构驱动时可沿沟槽套筒的轴心作往复运动,另一端的一段长度伸露出机壳前端的开口处。活动套筒于周表面径向地旁伸一凸部卡入沟槽套筒的斜沟,因此使活动套筒在沟槽套筒内作轴向的往复运动时,可利用斜沟引导前述凸部的移动,使活动套筒线性的往复运动转变成一伸缩兼旋转的运动。

冲头具有一柄部与一具弹性的端部;柄部可套入活动套筒。前述具弹性的端部可以由具弹性的塑料或橡胶制成,利用套接、螺纹锁接或胶剂黏接等一般工艺固定在冲头的端部,用以传递来自活动套筒的伸缩兼旋转运动的动量,对治疗点释放非线性、三维的激活能量。

往复运动机构,可利用一电磁线圈、一铁心及一复位弹簧等元件组成。铁心穿过复位弹簧及电磁线圈,一端与活动套筒连接。在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之前,复位弹簧的自由伸张可使铁心内缩,这时使凸部刚好停留在斜沟里的预定起点,由于铁心与活动套筒连接,造成冲头亦处于内缩的状态。

当电流通过电磁线圈时,所产生电磁力会使铁心往活动套筒的方向急速移动而压缩复位弹簧,斜沟引导凸部的作用,使活动套筒及冲头有限度旋转地往外伸出。

又当停止对电磁线圈供电后,驱动铁心的电磁力立刻消失,被压缩的复位弹簧重新伸张使铁心缩回原位,连带地使活动套筒与冲头旋转地回到其行程的起点。

沟槽套筒上的斜沟,可为单一的斜沟,也可以改变成设有两条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反方向倾斜的斜沟,或是改变成设有两条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同方向倾斜但倾斜程度不同的斜沟,无论是那一种替代方案,其设计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引导凸部的活动轨迹,使冲头在伸缩冲击的过程中同时释放转动的角动量,达到产生三维动量来激活脊椎的作用。

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以改进目前所有脊椎激活矫正器共同的缺点,产生三维的动量来激活脊椎,让传统的推、挤、拨、转等复合整复手技,通过此新工具省力地巧妙发挥。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一本实用新型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一本实用新型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一本实用新型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冲头于电磁线圈不通电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一本实用新型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冲头于电磁线圈通电后向外旋转伸出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一本实用新型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沟槽套筒展开示意图(单一沟槽实施例);

图6是一本实用新型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沟槽套筒展开示意图(两条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反方向倾斜的斜沟实施例);

图7是一本实用新型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沟槽套筒展开示意图(两条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反方向倾斜的斜沟实施例);

图8是一本实用新型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沟槽套筒展开示意图(两条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同方向倾斜但倾斜程度不同的斜沟实施例);

图9是一本实用新型的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沟槽套筒展开示意图(两条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同方向倾斜但倾斜程度不同的斜沟实施例)。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 机壳 2 往复运动机构

3 活动套筒 4 沟槽套筒

5 冲头 6 压缩弹簧

21 电磁线圈 22 铁心

23 复位弹簧 31 凸部

41 斜沟 51 柄部

52 具弹性的端部

42 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反方向倾斜的斜沟

43 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同方向倾斜但倾斜程度不同的斜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绘示以三维动量激活脊椎的复位矫正器,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可行实施例之一,包括一机壳1、一往复运动机构2、一活动套筒3、一沟槽套筒4及一冲头5。

其中机壳1可由铝铸或工程塑料射出制成,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以锁接往复运动机构2、活动套筒3及沟槽套筒4等元件,外部可形成握柄供用户握持(未图示,可自行参考一般电钻的握柄)。

往复运动机构2,可由马达带动偏心轮及连杆等这一类常见往复运动机构实践;亦可由电磁线圈、弹簧及铁芯等元件所组成,可电性操作地装设于机壳1的内部,在机壳内提供往复的动能。为简洁篇幅起见,以下的说明仅以后者举例,并非欲以此例为限。

沟槽套筒4可为一中空的管状体,固定在机壳1的内部,在管壁上至少设有一道斜沟41,或者说沟槽套筒4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道斜沟41。

活动套筒3亦可为一中空的金属管状体,可滑动地套接在沟槽套筒4之内,一端与往复运动机构2连接,受往复运动机构2驱动时可沿沟槽套筒4的轴心作往复运动,另一端的一段长度伸露出机壳1前端的开口处。活动套筒3于其周表面径向地旁伸一凸部31卡入沟槽套筒4的斜沟41,因此使活动套筒3在沟槽套筒4内作轴向的往复运动时,可利用斜沟41引导凸部31的移动,使活动套筒3线性的往复运动转变成一伸缩兼旋转的运动。

冲头5具有一柄部51与一具弹性的端部52;柄部51可套入该活动套筒3。前述具弹性的端部52可以由具弹性的塑料或橡胶制成,利用套接、螺纹锁接或胶剂黏接等一般工艺固定在冲头5的端部,用以传递来自活动套筒3的伸缩兼旋转运动的动量,对治疗点释放非线性、三维的激活能量。

本实施例的往复运动机构2,可利用一电磁线圈21、一铁心22及一复位弹簧23等元件组成。铁心22穿过复位弹簧23及电磁线圈21,一端与活动套筒3连接。如图3所示,在电流通过电磁线圈21之前,复位弹簧23伸张致使铁心22内缩,这时使凸部31刚好停留在斜沟41里的预定起点,由于铁心22与活动套筒3连接,造成冲头5亦处于一内缩的状态。

如图4所示,当电流通过电磁线圈21时,所产生电磁力使铁心22往活动套筒3的方向急速移动而压缩复位弹簧23,斜沟41引导凸部31的作用,使活动套筒3及冲头5有限度旋转地往外伸出。

请再参考图3,当停止对电磁线圈21供电后,驱动铁心22的电磁力立刻消失,被压缩的复位弹簧23重新伸张使铁心22缩回原位,连带地使活动套筒3与冲头5旋转地回到其行程的起点。

活动套筒3与铁心22的连接方案,应可包括以螺纹锁接、套接后用插销固定、或套接后胶合固定。为便于检修与更换元件,可参考图2提供的较佳方案,利用螺闩(即螺栓)或螺丝穿过斜沟41后锁入活动套筒3抵紧铁心22达到固定的目的,螺闩或螺丝的头部则构成前述的凸部31,达到简化构造与节省元件的多重作用。

沟槽套筒4上的斜沟41,其设计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引导凸部31的活动轨迹,使冲头5在伸缩冲击的过程中同时释放转动的角动量。基于同一设计目的,沟槽套筒4上的斜沟41可以有多种的变化实施例。

如图5的沟槽套筒4圆周展开图,是示意沟槽套筒4上的斜沟41可以是单一的直线或略带弧度的沟槽形态(后者为前者的单一直线的简单几何变化,未图示)。

如图6至图7的沟槽套筒4圆周展开图,是示意前述的沟槽套筒4上斜沟41可以改变成设有两条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反方向倾斜的斜沟42。为改变凸部31的位置,可在往复运动机构2与活动套筒3之间加设有一压缩弹簧6,使凸部31保持离开各条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反方向倾斜的斜沟42之间相通的槽道,而当该冲头5被用力朝该活动套筒3推紧时,该活动套筒3得以压缩压缩弹簧6,使凸部31得以转换至另一条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反方向倾斜的斜沟42。

又如图8至图9的沟槽套筒4圆周展开图,则是示意前述的沟槽套筒4上斜沟41可以改变成设有两条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同方向倾斜但倾斜程度不同的斜沟43。同样地,可在往复运动机构2与活动套筒3之间设置压缩弹簧6,借以使凸部31保持离开各条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同方向倾斜但倾斜程度不同的斜沟43相通的槽道,而当冲头5被用力朝活动套筒3推紧时,活动套筒3将得以压缩压缩弹簧6,使凸部31得以转换至另一条一端相通、朝彼此相同方向倾斜但倾斜程度不同的斜沟43。

图5至图9中,垂直箭头代表冲头5的冲程长度与方向,水平箭头代表冲头5的旋转的角动量大小与方向。从中可以看出凸部31在不同斜度与方向的斜沟41、42、43,在同一冲程可得到不同的旋转的角动量大小或方向。

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以改进目前所有手动、电动脊椎激活矫正器共同的缺点,产生三维的动量来激活脊椎,让传统的推、挤、拨、转等复合整复手技,可以通过此新工具省力地巧妙发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