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臼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0592发布日期:2019-08-07 01:4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全髋臼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髋臼假体。



背景技术:

全髋臼假体是用来代替人体髋关节髋臼部分的外科植入物。它与股骨柄、球头组合使用用于髋关节全髋置换手术。现有的全髋臼假体的结构是由金属外杯与内衬通过锥度连接组合而成,具有加工方便、开发周期短的等优点。

然而,现有的全髋臼假体在实际使用中,其结构中还存在诸多缺点。例如,现有的全髋臼假体在手术过程中安装较为困难,具体地,现有的全髋臼假体的金属外杯与内衬通常通过锥度结构进行连接,在手术安装过程中需施加较大的力度才能将内衬打入到位,这就很容易使将原本已安装到位的金属外杯因受力过大而造成松动,从而导致最终不得不对全髋臼假体进行翻修手术;还例如,现有的全髋臼假体在使用过程中髋臼易脱位,磨损量较大,具体地,由于现有的全髋臼假体中金属外杯与内衬之间并未设置一定的防退结构,因此在人体内长期的运动过程中,内衬很容易从金属外杯中脱出,造成髋臼脱位,同时,由于内衬通常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其硬度较小,耐磨损性能差,容易产生大量的聚乙烯碎导致骨溶解、假体松动等问题;还例如,现有的全髋臼假体固定效果欠佳,具体地,现有的全髋臼假体外表面为球形设计,在人体内由于长期受力,易造成髋臼上移,在髋臼上移过程中由于受髋臼顶部的阻挡,无法形成二次移动固定,且全髋臼假体的外表面为喷砂工艺,表面不够粗糙,不利于骨长入,假体的远期松动率会提高。

由此可见,现有的全髋臼假体在结构与使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便。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希望寻求一种手术安装更方便且植入更稳定的全髋臼假体,以避免对全髋臼假体植入的二次翻修手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避免对全髋臼假体植入的二次翻修手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在手术过程中安装更方便且植入更稳定的全髋臼假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包括半扁球状的金属外杯和套设在金属外杯内的内衬,金属外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凹槽,内衬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弹性凸起,内衬上的弹性凸起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嵌入凹槽中以避免内衬相对于金属外杯发生运动。

进一步地,凹槽的个数为多个,且各凹槽间隔设置在金属外杯的内周面的同一截面圆上。

进一步地,各凹槽间隔设置在靠近金属外杯的大径端的内周面的同一截面圆上。

进一步地,金属外杯的内周面上还形成有靠近金属外杯的小径端的环形槽,环形槽平行于凹槽且位于凹槽的上方,内衬上设置有与环形槽相配合的弹性凸台。

进一步地,弹性凸台包括多个沿内衬的外周面上的同一截面圆间隔设置的子弹性凸台。

进一步地,弹性凸起包括靠近内衬的小径端的顶壁,与顶壁相对且靠近内衬的大径端的底壁,以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侧壁,其中,侧壁与底壁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顶壁与侧壁的连接处形成为平滑的曲面,底壁与侧壁的连接处呈直线状。

进一步地,内衬包括半球状的内腔,内腔的大径端的端面上形成有弧形曲面。

进一步地,金属外杯的内周面上还形成有位于环形槽上方的固定孔,金属外杯的顶部还形成有用于与操作工具配合使用的操作孔。

进一步地,内衬由维生素E稳定型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

与现有技术中的全髋臼假体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手术安装更方便且植入更稳定,在手术安装过程中无需施加较大的力就能将内衬安装到位,这就避免了因较大的外力作用而导致对原本已安装到位的金属外杯造成的影响(例如金属外杯的松动或开裂),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能够有效避免对全髋臼假体植入手术的二次翻修手术;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中弹性凸起与凹槽的配合一方面增强了内衬与金属外杯的固定,因此可有效避免内衬的脱出,另一方面还有效地限制了内衬相对于外杯的转动,因此可有效避免因内衬旋转而造成对内衬的外周面的磨损,从而可提高全髋臼假体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的金属外杯呈半扁球状,与现有技术中外表面为半球形设计的金属外杯相比,人体的髋臼顶部不会阻挡全髋臼假体,因此可保证全髋臼假体在人体髋臼的端口边缘实现更好的压配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的内衬采用维生素E稳定型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能够有效提高内衬的耐磨性能,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全髋臼假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的金属外杯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的金属外杯的结构的主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的内衬的结构的主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至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的结构。如图1至4,该全髋臼假体包括半扁球状的金属外杯10(如图1和图2所示)和套设在金属外杯内10的内衬20(如图3所示),金属外杯10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凹槽11,内衬2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凹槽11相配合的弹性凸起21,内衬20上的弹性凸起21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嵌入凹槽11中以避免内衬20相对于金属外杯1发生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在使用时,可首先将金属外杯10与人体髋臼固定连接,然后将内衬20通过按压的方式安装在金属外杯10内即可。在内衬20的安装过程中,由于对内衬20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使得内衬20上的弹性凸起21能够嵌入金属外杯10内的凹槽11中,该弹性凸起21与凹槽11的配合一方面使得内衬20能够固定在金属外杯10内,因此可有效防止内衬20在金属外杯10内的脱出;另一方面还可有效限制内衬20相对于外杯10的转动,因此可有效避免因内衬20旋转而造成对内衬20的外周面的磨损,从而可提高全髋臼假体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的金属外杯10呈半扁球状,与现有技术中外表面为半球形设计的金属外杯相比,人体的髋臼顶部不会阻挡全髋臼假体,因此可保证全髋臼假体在人体髋臼的端口边缘实现更好的压配效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凹槽11的个数为多个,且各凹槽11间隔设置在金属外杯10的内周面的同一截面圆上。通过在金属外杯10的内周面的同一截面圆上间隔设置多个凹槽11,可利于提高内衬20与金属外杯10在同一截面圆的各个方向上的固定效果。优选地,多个凹槽11可等间隔设置。进一步优选地,凹槽11的个数为12个。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内衬20与金属外杯10的固定效果,可将各凹槽11间隔设置在靠近金属外杯10的大径端的内周面的同一截面圆上。优选地,如图2所示,各凹槽11可设置在金属外杯10大径端的端部。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金属外杯10的内周面上还形成有靠近金属外杯10的小径端的环形槽12,环形槽12平行于凹槽11且位于凹槽11的上方,内衬20上设置有与环形槽12相配合的弹性凸台22。该环形槽12与弹性凸台22的配合可作为全髋臼假体的防退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内衬20的脱出,从而有效避免人体髋臼的脱位。

值得注意的是,该环形槽12优选能够限制内衬20相对于金属外杯10在上下方向上的运动,而上述凹槽11与弹性凸起21的配合用于进一步限制内衬20相对于金属外杯10的旋转运动或用于同时限制内衬20相对于金属外杯10在上下方向上的运动以及内衬20相对于金属外杯10的旋转运动。优选地,当设置上述环形槽11与弹性凸台22时,可将上述各凹槽11设置在金属外杯10的大径端的端部,此时凹槽11可以设置为半封闭的槽,即图2所示的凹槽11的侧边与外界连通,即使得凹槽11与弹性凸起21的配合仅用于限制内衬20相对于金属外杯10的旋转运动,在凹槽11和弹性凸起21与环形槽12和弹性凸台22的共同作用下,即可实现对内衬20与金属外杯10在各个方向上的限位和固定,而无需使凹槽11与弹性凸起21的配合同时具有上下限位以及旋转限位的作用。

优选地,当凹槽11设置为半封闭的槽时,弹性凸起21与凹槽11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之间可以为过盈配合,从而可以使弹性凸起21与凹槽11的配合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使弹性凸台22更易于与环形槽12配合,可设置弹性凸台22包括多个沿内衬20的外周面上的同一截面圆间隔设置的子弹性凸台。优选地,如图4所示,各子弹性凸台均包括位于该子弹性凸台的侧壁上的槽型凹口221,槽型凹口211用于与环形槽12的开口抵接以进一步卡住环形槽12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结合图3和图4所示,弹性凸起21包括靠近内衬20的小径端的顶壁211,与顶壁211相对且靠近内衬20的大径端的底壁212,以及连接顶壁211和底壁212的侧壁213,其中,侧壁213与底壁212的夹角为锐角。通过该设置,使得弹性凸起21的侧壁213形成为一个朝向弹性凸起21的小径端倾斜的面,该倾斜的面可利于弹性凸起21更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嵌入金属外杯10上的凹槽11中。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使弹性凸起21能够快速嵌入金属外杯10上的凹槽11中,可将弹性凸起21的顶壁211与侧壁213的连接处形成为平滑的曲面,而为了避免弹性凸起21在嵌入凹槽11后从凹槽11中脱出,可设置弹性凸起21的底壁212与侧壁213的连接处呈直线状。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凸台22的结构也可与弹性凸起21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例如,为了使弹性凸台22更易嵌入环形槽12,可在弹性凸台22上对应形成上述弹性凸起21的顶壁211、底壁212和侧壁213,以及顶壁211与侧壁213的连接处形成的曲面等等,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3所示,内衬20包括半球状的内腔,内腔的大径端的端面上形成有弧形曲面23。该弧形曲面23用于增加对设置于内腔中的股骨的包覆面积,以降低股骨在内衬20中脱出的危险。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金属外杯10的内周面上还形成有位于环形槽12上方的固定孔13,该固定孔13用于将金属外杯10固定在人体髋臼上;同时,金属外杯10的顶部还形成有用于与操作工具(例如持杯器)配合使用的操作孔14。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凸起21与弹性凸台22优选与内衬20一体形成,优选地,内衬20可由维生素E稳定型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以提高内衬20的耐磨性能。

与现有技术中的全髋臼假体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手术安装更方便且植入更稳定,在手术安装过程中无需施加较大的力就能将内衬20安装到位,这就避免了因较大的外力作用而导致对原本已安装到位的金属外杯造成的影响(例如金属外杯的松动或开裂),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能够有效避免对全髋臼假体植入手术的二次翻修手术;

2)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中弹性凸起21与凹槽11的配合一方面增强了内衬20与金属外杯10的固定,因此可有效避免内衬20的脱出,另一方面还有效地限制了内衬20相对于外杯10的转动,因此可有效避免因内衬20旋转而造成对内衬20的外周面的磨损,从而可提高全髋臼假体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的金属外杯10呈半扁球状,与现有技术中外表面为半球形设计的金属外杯相比,人体的髋臼顶部不会阻挡全髋臼假体,因此可保证全髋臼假体在人体髋臼的端口边缘实现更好的压配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全髋臼假体的内衬20采用维生素E稳定型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能够有效提高内衬20的耐磨性能,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全髋臼假体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