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儿移动吸氧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8596发布日期:2019-01-22 22:3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幼儿移动吸氧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氧舱吸氧平台,特别涉及一种1-3岁幼儿使用的幼儿移动吸氧平台。



背景技术:

高压氧舱中针对1-3岁幼儿患者常规采用一种固定吸氧平台,采用将幼儿患者平卧在固定椅的卧板上进行氧治疗,固定吸氧平台的结构包括吸氧头罩、固定椅、卧板和围巾。固定吸氧平台治疗主要存在的技术缺点是:1、幼儿患者与陪护人员分离,幼儿患者失去安全感。2、幼儿患者被强迫平卧在固定椅的卧板上进行氧治疗舒适度差。由此而引发的幼儿患者哭闹,不配合治疗,以致无法保证有效吸氧。吸氧不好,氧治疗的效果就差或达不到治疗效果,这已成为影响幼儿患者在高压氧舱中氧治疗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如何保证幼儿患者的氧治疗效果一直是高压氧界在努力探讨解决的问题。

对于1-3岁幼儿患者目前常规采用的固定吸氧平台治疗,实施的措施是强迫吸氧,主要靠陪护人员在幼儿身旁哄骗式的安慰;偶尔采用水合氯醛安定药催睡,幼儿患者在睡眠中治疗。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增加吸氧的效果,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是:1、带强迫性的哄骗吸氧由于治疗舒适度和安全感的问题,幼儿患者不能全程忍受,哭闹不配合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去更多的时间,吸氧时间不够就达不到治疗效果,同时反复的中断治疗,导致操舱人员舱外监控与舱内陪护人员之间频繁协调,不仅浪费人力和精力,还容易造成舱内氧浓度超标而增加了系统风险性。2、偶尔采用水合氯醛安定药催睡治疗也不尽人意,虽然对反复的中断治疗有所改善,但仍然不能完全避免中断治疗,因为此法受到服药时间、用药剂量、治疗时间、个体差异和环境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更主要的是这种方法是要受到严格限制的,因为安定药是有副作用的,特别是高压氧舱治疗通常是要坚持几个疗程,一疗程10次,这样长期用安定药风险太高,也不能被患者家人接受。之所以偶尔采用此法是针对前期多次治疗失败,幼儿患者全程哭闹不配合治疗,尤其是迫切高压氧舱治疗的幼儿患者,而主要的指导思想是在不耽误及时治疗的前提下,培训幼儿患者尽量适应常规方法治疗,以达到改为常规方法治疗时不致于全程哭闹无法治疗。

综上所述,1-3岁幼儿患者目前常规采用的强迫吸氧治疗方法所存有的缺陷,从根本上说是高压氧舱中采用一种固定吸氧平台进行氧治疗,对幼儿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无法保证,从而导致无法保证有效吸氧而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幼儿移动吸氧平台,首先解决幼儿患者与陪护人员分离的问题,让治疗过程中幼儿患者与陪护人员能贴身拥抱,从而消除幼儿患者的恐惧,增强安全感;其次解决幼儿患者被强迫平卧在固定椅的卧板上进行氧治疗舒适度差,不能长时间忍受而引发的哭闹、不配合治疗的问题,将原有的卧式改座式,变固定为移动,以增加灵活性,改善治疗舒适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幼儿移动吸氧平台,包括吸氧头罩、吸氧头罩架、上下围巾和贴身座椅,所述吸氧头罩为底部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吸氧头罩上设有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所述吸氧头罩的进气接头与外设的进氧管道的波纹软管连接,所述吸氧头罩的出气接头与外设的排氧管道的波纹软管连接,所述吸氧头罩架的顶部与吸氧头罩的底部连接,通过上下围巾实现将幼儿患者与吸氧头罩架连接,使用时,幼儿患者的头部伸入吸氧头罩内,所述贴身座椅与陪护人员腰部连接,所述贴身座椅提供幼儿患者坐的位置,所述吸氧头罩架的底端与所述贴身座椅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头罩的顶部中央设计有与进气接头大小匹配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进气接头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吸氧头罩的侧面底端设有与出气接头大小匹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出气接头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头罩架包括圆环架、稳固拉带、拉钩和拉扣,所述圆环架呈圆环形,所述吸氧头罩的外形呈圆柱形,所述吸氧头罩的底部与所述圆环架的顶面对接,所述稳固拉带一端与所述圆环架的外侧面连接,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拉钩,所述拉扣固定在所述圆环架与所述稳固拉带直径相对的外侧面上,所述稳固拉带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吸氧头罩后用所述拉钩勾住所述拉扣。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头罩架还包括硅胶垫片,所述圆环架上设计有一个向上开口的圆环槽,所述硅胶垫片呈圆环形,所述硅胶垫片放置在所述圆环架的圆环槽内,所述吸氧头罩的底部通过所述硅胶垫片与所述吸氧头罩架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头罩架还包括升降组件和锁紧旋钮,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根套杆和两根L型支撑杆,两根所述套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圆环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套杆的下端滑动套接在所述L型支撑杆的上端,所述锁紧旋钮穿过所述套杆的侧壁将所述L型支撑杆顶紧。

进一步的,所述L型支撑杆的底部侧面设有左右贯通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左侧投影形状为逆时针旋转90°的倒F型,且所述卡槽与所述L型支撑杆的前侧面连通,所述贴身座椅的左侧和右侧各设有两个卡柱,所述贴身座椅的左侧或者右侧的两个卡柱在同一高度水平前后设置,所述L型支撑杆通过所述卡槽与卡柱匹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贴身座椅为腰包式儿童背带,所述贴身座椅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腰带,所述贴身座椅的左右两侧的腰带通过快速拔插连接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围巾包括上部围巾和下部围巾,所述上下围巾的上部围巾与吸氧头罩架连接,所述上部围巾的中心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大小与幼儿头围相适配,所述下部围巾的中心设有第二开口,所述下部围巾的前侧和后侧设有互相粘贴的粘贴扣,所述下部围巾的第二开口套住幼儿的头颈部,并通过粘贴扣实现用下部围巾包裹固定幼儿的肩部区域,所述下部围巾的中部与所述上部围巾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呈圆形,所述第二开口呈圆形,所述上部围巾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下部围巾的第二开口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开口处的外围部分做缩圆处理,所述下部围巾的中部与所述上部围巾缝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围巾呈倒T型,所述下部围巾在四个端角处设有粘贴扣,所述下部围巾的位于前侧的两个粘贴扣分别与位于后侧的两个粘贴扣粘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幼儿移动吸氧平台使用时,氧气由进气接头进入,呼出的废气从出气接头排出舱外,采取连续式供氧方式吸氧,设有上下围巾替代现有的围巾,设有贴身座椅替代现有的固定椅和卧板,具有卧式改座式、固定变移动的特点,幼儿患者与陪护人员可以贴身拥抱,消除了幼儿的恐惧,增强了安全感,治疗过程中幼儿患者没有被固定的强制感,而是一种活动自如的轻松感,提高了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改善了幼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次中断甚至是全程哭闹不配合治疗的状况,解决了保证氧治疗效果的问题,达到了人性化治疗的目的。

相比固定吸氧平台的结构组成,幼儿移动吸氧平台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1)幼儿移动吸氧平台采用贴身座椅替代固定椅和卧板,具有卧式改座式,固定变移动的特点,改变了固定吸氧平台治疗中幼儿患者与陪护人员分离的情况,幼儿移动吸氧平台治疗中幼儿患者与陪护人员可以贴身拥抱,消除了恐惧,增强了安全感;

2)幼儿移动吸氧平台用上下围巾替代现有的围巾,在治疗过程中幼儿在吸氧头罩内有了全方位的活动空间,在陪护人员的怀里其手脚活动自如,没有被固定的强制感,改善了舒适度;

3)由于增强了安全感,改善了舒适度,幼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哭闹,保证了有效氧治疗,达到了人性化治疗的目的;

4)由于治疗过程中没有反复的中断治疗,节省了操舱人员舱外监控与舱内陪护人员之间频繁协调的大量人力和精力,还同时降低了容易造成舱内氧浓度超标而增加的系统风险性;

5)治疗过程中再也不必采用水合氯醛安定药催睡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提高了安全性;

6)由于治疗过程中没有哭闹,增强了安全感,改善了舒适度,保证了有效氧治疗,降低了系统风险,达到了人性化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治疗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幼儿移动吸氧平台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氧头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氧头罩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氧头罩架的圆环架与硅胶垫片配合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下围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部围巾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部围巾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贴身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波纹软管;2、吸氧头罩;3、吸氧头罩架;4、上下围巾;5、贴身座椅;6、上部围巾;7、下部围巾;

21、进气接头;22、出气接头;

31、圆环架;32、硅胶垫片;33、稳固拉带;34、拉钩;35、拉扣;

36、升降组件;37、锁紧旋钮;38、卡槽;

361、套杆;362、L型支撑杆;

61、第一开口;62、方巾;63、圆巾;

71、第二开口;72、粘贴扣;

51、快速拔插连接扣;52、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幼儿移动吸氧平台,吸氧头罩2、吸氧头罩架3、上下围巾4和贴身座椅5,所述吸氧头罩2为底部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吸氧头罩2上设有进气接头21和出气接头22,所述吸氧头罩2的进气接头21与外设的进氧管道的波纹软管1连接,所述吸氧头罩2的出气接头22与外设的排氧管道的波纹软管1连接,所述吸氧头罩架3的顶部与吸氧头罩2的底部连接,通过上下围巾4实现将幼儿患者与吸氧头罩架3连接,使用时,幼儿患者的头部伸入吸氧头罩2内,所述贴身座椅5与陪护人员腰部连接,所述贴身座椅5提供幼儿患者坐的位置,所述吸氧头罩架3的底端与所述贴身座椅5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使用时,贴身座椅5固定在陪护人员的身上,具体固定在陪护人员的腰部,婴儿坐在贴身座椅5上,且可贴身拥抱陪护人员,婴儿的头部位于吸氧头罩2内,婴儿通过进气接头21向吸氧头罩2内通氧气进行氧治疗,通过出气接头22将吸氧头罩2内的废气和一部分氧气排出,吸氧头罩架3对吸氧头罩2进行支托,吸氧头罩架3的底部与贴身座椅5连接,上下围巾4实现将幼儿与吸氧头罩架3连接,防止婴儿头部跑出吸氧头罩2,实现幼儿在陪护人员的陪伴下移动式吸氧。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头罩2的顶部中央设计有与进气接头21大小匹配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进气接头21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吸氧头罩2的侧面底端设有与出气接头22大小匹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出气接头22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进气接头21位于吸氧头罩2的顶部,出气接头22位于吸氧头罩2的侧面底端,结构合理。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纹孔高于所述吸氧头罩2底面的高度为3cm。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头罩架3包括圆环架31、稳固拉带33、拉钩34和拉扣35,所述圆环架31呈圆环形,所述吸氧头罩2的外形呈圆柱形,所述吸氧头罩2的底部与所述圆环架31的顶面对接,所述稳固拉带33一端与所述圆环架31的外侧面连接,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拉钩34,所述拉扣35固定在所述圆环架31与所述稳固拉带33直径相对的外侧面上,所述稳固拉带33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吸氧头罩2后用所述拉钩34勾住所述拉扣35。

由上述描述可知,使用时,吸氧头罩2的底端放置在圆环架31的顶部,然后用稳固拉带33缠绕并压住吸氧头罩2,并用拉钩34和拉扣35实现稳固拉带33另一端的固定,操作便捷,便于实现吸氧头罩2的快速安装与拆卸。

优选地,所述稳固拉带33为弹性绷带。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头罩架3还包括硅胶垫片32,所述圆环架31上设计有一个向上开口的圆环槽,所述硅胶垫片32呈圆环形,所述硅胶垫片32放置在所述圆环架31的圆环槽内,所述吸氧头罩2的底部通过所述硅胶垫片32与所述吸氧头罩架3密封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圆环架31上表面设置圆环槽来安装硅胶垫片32,从而使吸氧头罩2与圆环架31之间密封连接,防止氧气从圆环架31与吸氧头罩2之间流出。

优选地,所述吸氧头罩2的直径为30cm,高为30cm,所述圆环槽的内环直径为29.5cm,外环直径为30.5cm,圆环槽宽1cm,圆环槽高2mm,所述硅胶垫片32厚度为2mm。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头罩架3还包括升降组件36和锁紧旋钮37,所述升降组件36包括两根套杆361和两根L型支撑杆362,两根所述套杆361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圆环架3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套杆361的下端滑动套接在所述L型支撑杆362的上端,所述锁紧旋钮37穿过所述套杆361的侧壁将所述L型支撑杆362顶紧。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升降组件36和锁紧旋钮37用于调节幼儿患者的身高匹配,通过套杆361与L型支撑杆362的上下滑动,具体的实现吸氧头罩架3的上下滑动,通过锁紧旋钮37实现套杆361与L型支撑杆362的固定连接,便于对升降组件36进行高度调节,操作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L型支撑杆362的底部侧面设有左右贯通的卡槽38,所述卡槽38的左侧投影形状为逆时针旋转90°的倒F型,且所述卡槽38与所述L型支撑杆362的前侧面连通,所述贴身座椅5的左侧和右侧各设有两个卡柱52,所述贴身座椅5的左侧或者右侧的两个卡柱52在同一高度水平前后设置,所述L型支撑杆362通过所述卡槽38与卡柱52匹配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卡槽38和卡柱52用于对吸氧头罩架3进行固定,所述吸氧头罩架3用于对吸氧头罩2进行支托,所述卡柱52呈圆柱形,使用时,将吸氧头罩架3的卡槽38的前侧开口对准贴身座椅5的卡柱52,然后向前推行一小段,当卡柱52位于卡槽38的槽位下方,将吸氧头罩架3向下放开,即可实现吸氧头罩架3与贴身座椅5的连接,安装、拆卸操作快速便捷。

优选地,所述吸氧头罩架3的两根套杆361上端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稳固拉带33和拉扣35位置对应,便于陪护人员操作。

优选地,所述锁紧旋钮37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36的套杆361在其垂直方向上距离上端5cm处,所述升降组件36最低位高度为25cm,最高位高度为42cm,倒F型的所述卡槽38上有两个与所述卡柱52配合的槽位,两个槽位相距5cm,每个槽位宽1cm,深1.6cm。

进一步的,所述贴身座椅5为腰包式儿童背带,所述贴身座椅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腰带,所述贴身座椅5的左右两侧的腰带通过快速拔插连接扣51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快速拔插连接扣51实现贴身座椅5的左右两侧腰带的连接,也即实现将贴身座椅5连接在人的腰部,且操作快速便捷,快速拔插连接扣51还可根据人的不同大小的腰围进行长短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围巾4包括上部围巾6和下部围巾7,所述上下围巾4的上部围巾6与吸氧头罩架3连接,所述上部围巾6的中心设有第一开口61,所述第一开口61的大小与幼儿的头围相适配,所述下部围巾7的中心设有第二开口71,所述下部围巾7的前侧和后侧设有互相粘贴的粘贴扣72,所述下部围巾7的第二开口71套住幼儿的头颈部,并通过粘贴扣72实现用下部围巾7包裹固定幼儿的肩部区域,所述下部围巾7的中部与所述上部围巾6中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开口61与第二开口71位置对应,上部围巾6与下部围巾7在中部连接,则第一开口61和第二开口71均套在幼儿的头颈部,从而使幼儿的头部位于吸氧头罩2内,通过下部围巾7前后设置的粘贴扣72绕到幼儿的胳膊下方粘贴起来,实现用下部围巾7包裹住幼儿的肩部区域,此种固定方式不影响幼儿的胳膊的活动;用上部围巾6实现对吸氧头罩2底端的封闭,尽量减少氧气从吸氧头罩2底端跑出的量,实现将幼儿的头部密封在吸氧头罩2内,但是没有完全密封,不影响幼儿的正常呼吸。

优选地,所述上部围巾6位于吸氧头罩3的圆环架31与吸氧头罩2之间,通过吸氧头罩2将上部围巾6压在圆环架31上,并通过稳固拉带33、拉钩34和拉扣35实现用吸氧头罩2将上部围巾6压紧在圆环架31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61呈圆形,所述第二开口71呈圆形,所述上部围巾6的第一开口61与所述下部围巾7的第二开口71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开口61处的外圆部分做缩圆处理,所述下部围巾7的中部与所述上部围巾6中部缝合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第一开口61处的外圆部分做缩圆处理,使第一开口61至缩圆区域之间具有弹性空间,从而便于婴儿头部进行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61的外圆部分进行缩圆处理的区域的大小与所述吸氧头罩2底部开口大小适配,使缩圆处理的区域尽量的大,便于幼儿患者头部进行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围巾7呈倒T型,所述下部围巾7在四个端角处设有粘贴扣,所述下部围巾7的位于前侧的两个粘贴扣72分别与位于后侧的两个粘贴扣72粘贴。

由上述描述可知,位于前侧的左右两个角落的粘贴扣72与位于后侧的左右两个角落的粘贴扣72对应位置粘贴起来,使用操作便捷。

优选地,所述上部围巾6的第一开口61的直径为17cm,在第一开口61的外圆部分做缩圆处理,具体为:先取一块60cm×60cm的方巾62,同时在60cm×60cm方巾62中心开设直径为29cm的圆口,再取直径为42cm的一块圆巾63,同时在该圆巾63的中心开设直径为17cm的第一开口61,然后在此圆巾63的圆周上20等分,每等分两侧折叠1cm起来弹性缝合形成一圈缩小了周长的较小圆圈,即每等分缩小2cm周长,这样就相当于将直径为42cm的外圆缩为直径为29.3cm的外圆,实现对直径为42cm且中间开设有第一开口61的圆巾63的缩圆处理,最后将缩圆处理后的圆巾63外圆与方巾62的直径为29cm的圆口用同心圆的方式缝合对接,形成完整的上部围巾6,此圆巾63与方巾62的对接缝合带在安放头罩时能起到保证幼儿头部置于头罩中央的定位作用,同时也保证幼儿的头活动时不会碰壁,这样幼儿患者在吸氧头罩2内就有了全方位的活动空间;所述下部围巾7为倒置的“T”字型,垂直“1”字型宽×高为25cm×30cm,水平“一”字型宽×高为50cm×10cm,在倒置的“T”字型垂直方向距离上端20cm处为第二开口71的圆心,所述第二开口71的直径为17cm圆孔。

进一步的,上述的幼儿移动吸氧平台中的吸氧头罩2的材料是3mm厚全透明有机玻璃,便于幼儿观看到陪护人员,使幼儿具有安全感。

进一步的,上述的幼儿移动吸氧平台中的吸氧头罩架3为不锈钢材料。

进一步的,上述的幼儿移动吸氧平台中的上下围巾4为纯棉布料。

进一步的,上述的幼儿移动吸氧平台中的贴身座椅5由商品腰带座椅(或称抱婴腰凳)加装卡柱52制成。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用新型的幼儿移动吸氧平台包括吸氧头罩2、吸氧头罩架3、上下围巾4和贴身座椅5,所述吸氧头罩2为底部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吸氧头罩2上设有进气接头21和出气接头22,所述吸氧头罩2的进气接头21与外设的进氧管道的波纹软管1连接,所述吸氧头罩2的出气接头22与外设的排氧管道的波纹软管1连接,所述吸氧头罩架3的顶部与吸氧头罩2的底部连接,通过上下围巾4实现将幼儿患者与吸氧头罩架3连接,使用时,幼儿患者的头部伸入吸氧头罩2内,所述贴身座椅5与陪护人员腰部连接,所述贴身座椅5提供幼儿患者坐的位置,所述吸氧头罩架3的底端与所述贴身座椅5连接。幼儿患者治疗时吸氧压力平缓、舒适,患者面部与氧气充分接触,呼吸没有窘迫感,也不存在气密性问题,达到了舒适吸氧的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消除了幼儿患者与陪护人员分离所产生的恐惧,增强了安全感,治疗过程中幼儿患者没有被固定的强制感,而是一种活动自如的轻松感,提高了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改善了幼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次中断甚至是全程哭闹不配合治疗的状况,解决了保证氧治疗效果的问题,达到了人性化治疗的目的。

请参阅图1、图2,其中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动方向,两箭头处的进气接头21和出气接头22分别接至高压氧舱内的进气、出气波纹软管1,实现了氧气输入和废气排出,也达到了幼儿移动吸氧平台能随意移动的目的,本实施方式的幼儿移动吸氧平台在使用时,治疗时幼儿患者的头部置于吸氧头罩2内,氧气通过波纹软管1接至进气接头21进入头罩内,呼出的废气由出气接头22接至波纹软管1排出,所述吸氧头罩2底部与吸氧头罩架3连接,通过上下围巾4将幼儿患者的头部限制在吸氧头罩2内,所述贴身座椅5与陪护人员腰部连接,陪护人员贴身抱着幼儿患者坐在贴身座椅5上治疗。治疗过程中幼儿患者面部与氧气充分接触,能保证持续供给氧治疗所需的流量和氧浓度,呼吸没有任何的窘迫感,达到了良好的氧治疗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幼儿移动吸氧平台,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图2,所述吸氧头罩2的顶端设有与进气接头21大小匹配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进气接头21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吸氧头罩2的侧面设有与出气接头22大小匹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出气接头22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吸氧头罩2的进气接头21与进氧管道的波纹软管1连接,所述吸氧头罩2的出气接头22与排氧管道的波纹软管1连接,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动方向。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幼儿移动吸氧平台,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图3,所述吸氧头罩架3还包括圆环架31、硅胶垫片32、稳固拉带33、拉钩34、拉扣35、升降组件36、锁紧旋钮37、卡槽38。所述吸氧头罩架3是设计为一个向上开口的圆环架31,其用于放置吸氧头罩2,所述硅胶垫片32、稳固拉带33、拉钩34、拉扣35用于吸氧头罩架3与吸氧头罩2之间的密封和固定。所述吸氧头罩架3与直径相对应的外环两圆周边缘分别设有稳固拉带33和拉扣35,所述稳固拉带33连接拉钩34,所述吸氧头罩架3与稳固拉带33和拉扣35相重叠处还设有升降组件36,所述升降组件36为“L”型,其垂直方向上设有锁紧旋钮37,其水平方向上设有平卧的“F”型卡槽38,所述升降组件36用于匹配1‐3岁幼儿身高的变化,并且起到对圆环架31的支撑和稳固。

请参阅图1、图3、图8,所述贴身座椅5包括快速拔插连接扣51和卡柱52,所述贴身座椅为腰包式儿童背带,在其左右两侧的水平中部设有两根与卡槽38大小匹配的卡柱52,左右两侧的腰带通过快速拔插连接扣51连接,并且可以根据陪护人员腰围情况调节腰带长度。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一种幼儿移动吸氧平台,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图5、图6、图7,所述上下围巾4还包括上部围巾6和下部围巾7,所述上部围巾6和下部围巾7以直径相同的第一开口61和第二开口71重叠,所述上部围巾6与吸氧头罩架3的圆环架31对接,由于上部围巾6的第一开口61的外圆周有做缩圆处理,使得幼儿患者在吸氧头罩2内就有了全方位的活动空间;所述下部围巾7为倒置的“T”字型,所述下部围巾7的四个端角处设有粘贴扣72。治疗时所述上下围巾4的上部围巾6位于吸氧头罩架3的圆环架31与吸氧头罩2之间,下部围巾7套在幼儿患者的领部,并从胸前绕过幼儿两侧腋下至背部通过粘贴扣紧密固定,实现包裹幼儿患者的肩部。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为:

一种幼儿移动吸氧平台,在实施例一、二、三或四的基础上,具体的,上述的幼儿移动吸氧平台中的吸氧头罩2的材料是3mm厚全透明有机玻璃,所述吸氧头罩架3为不锈钢材料,所述上下围巾4为纯棉布料,所述贴身座椅5由腰包式儿童背带(或称抱婴腰凳)加装卡柱52制成。

所述幼儿移动吸氧平台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陪护人员将贴身座椅5固定在腰部,幼儿患者在陪护人员的贴身拥抱下坐在贴身座椅5上准备治疗;其次将上下围巾4套过幼儿患者的头部,使幼儿患者的领部与上下围巾4开设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圆周吻合连接,并将下部围巾7从胸前绕过幼儿两侧腋下至背部通过粘贴扣紧密固定;其次将吸氧头罩架3与贴身座椅5通过卡槽38与大小相匹配的卡柱52紧固连接,再根据幼儿的身高用升降组件36通过锁紧旋钮37将吸氧头罩架3的圆环架31设置在与幼儿的肩部平齐的高度上;其次将上部围巾6放置在吸氧头罩架3的圆环架31的上表面,并均匀平铺于圆周,然后将吸氧头罩2放置在吸氧头罩架3的圆环架31上,用吸氧头罩2压住上部围巾6,并通过稳固拉带33、拉钩34、拉扣35和硅胶垫片32将吸氧头罩2密封和固定在吸氧头罩架3顶部,与此同时,氧气从高压氧舱控制台的供氧系统进入舱内进氧波纹软管1,这里的供氧系统可以根据幼儿患者吸氧情况对通过的氧气进行定量控制,氧气从波纹软管1流出后通过进气接头21进入吸氧头罩2内,患者呼出的废气及部分氧气从出气接头22流出后再经波纹软管1排出舱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氧气通过供氧系统持续进氧。由于舱内连接吸氧头罩2的进气、排气终端管是波纹软管1,又整个幼儿移动吸氧平台固定在陪护人员身上,实现了幼儿移动吸氧平台的移动功能,同时幼儿在头罩内也有全方位的活动空间,在陪护人员的怀里其手脚也活动自如,提高了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感,改善了舒适度,保证了有效氧治疗,达到了人性化治疗的目的。

幼儿移动吸氧平台最大可提供50L/min的流量并连续可调,其治疗有效率达97%,大大地提高了操舱安全性和治疗有效性,降低了系统风险。幼儿移动吸氧平台填补了1‐3岁幼儿患者在高压氧舱中治疗时没有合适吸氧平台的空白。不仅满足了85‐93%治疗所必需的氧浓度,而且吸氧头罩吸氧和连续可调的供氧流量,没有呼吸窘迫感,相对灵活机动的活动空间和随意移动的功能大大地提高了治疗的舒适度,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幼儿移动吸氧平台是一款安全、舒适、方便、低成本、人性化的全新吸氧平台,特别适用于1‐3岁幼儿患者的氧治疗,也为1‐3岁幼儿患者的有效氧治疗提供了重要手段,并为1‐3岁幼儿患者及早接受氧治疗创造了先机,降低了伤残率,提高了治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幼儿移动吸氧平台,不仅消除了幼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与陪护人员分离造成的恐惧,还因在吸氧头罩内有了全方位的活动空间,且在陪护人员的怀里其手脚活动自如,没有被固定的强制感而改善了舒适度,从而解决了幼儿哭闹、不配合治疗,无法保证有效吸氧,无法达到有效治疗这些采用固定吸氧平台所存在的难题,同时还降低了系统风险性,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具有更舒适、更安全、更人性化的吸氧环境,并为1‐3岁幼儿患者及早接受氧治疗创造了先机,降低了伤残率,提高了治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