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治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7183发布日期:2020-01-21 22:3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治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口腔治疗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人体头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在进行口腔治疗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次洁治平均需要40~60分钟,对于诸如根管治疗这样的需要进行复杂操作的治疗过程,治疗时间更会长达数个小时,患者通常需要自行保持张嘴,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患者必须始终保持张口,这对任何一位普通患者来说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于普通患者,患者的下颌骨100需要长时间保持在张开的受力状态,因此,很容易由于关节周围肌腱或韧带牵拉过度导致颞下颌关节综合征这样的组织损伤。而对于如:鼻咽癌患者、年老体弱的患者、肌肉紧张的患者、口腔肿瘤及外伤患者等持续张口困难的患者。他们往往不可能张口持续40~60分钟,在现有的口腔治疗过程中,虽然可通过咬合块或开口器这样的装置辅助患者保持开口状态,但咬合块通常利用患者的磨牙来进行咬合,当患者磨牙有病痛或者治疗本身就是针对磨牙进行时,咬合块就不适合使用;而开口器由于需要占用患者口腔内的空间,因此,也有可能造成对治疗操作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口腔治疗辅助装置,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口腔治疗辅助装置,其包括一个底架,所述底架包括两个底杆,两个所述底杆通过在所述底杆两端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一端可旋转连接有一个弧形的定位杆,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固定皮带,两个所述底杆之间的距离为15-35cm,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的距离为30-50cm。

优选地,底杆是弧形杆。

优选地,所述定位杆的一端通过销钉与所述固定杆保持可旋转连接,另一端可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固定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中空通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口腔治疗辅助装置,结构简单,在可以长时间保持患者口腔打开状态的前提下大大缓解了患者头部的肌腱/韧带的疲劳程度,此外由于不占用口腔空间,从而避免了对口腔治疗过程的干扰。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人体头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口腔治疗辅助装置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底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口腔治疗辅助装置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2的底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治疗辅助装置,其包括一个底架1,所述底架1包括两个底杆11,两个所述底杆11通过在所述底杆11两端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杆1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2一端可旋转连接有一个弧形的定位杆2,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固定皮带3,两个所述底杆11之间的距离l1为15-35cm,两个所述固定杆12之间的距离l2为30-50cm。

当患者进行口腔治疗时,可将所述底架1放置在医院躺椅上,患者躺下后,使所述固定皮带3一侧的所述底杆11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支撑,所述定位杆2一侧的所述底杆11对患者的后脑部进行支撑,通过旋转所述定位杆2,使所述定位杆2压住患者额头部,与患者后脑部的所述底杆11对患者头部的上半部分进行夹持;在患者张口后,使所述固定皮带3紧靠患者的下巴处(即下颌体位置),从而与患者颈部的所述底杆11对患者的下颌骨100进行固定,这样,一方面可保持患者的张口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口腔的张力可由所述固定皮带3和所述定位杆2通过所述固定杆12传递至所述底杆11承担,因此可大大减轻患者头部肌腱或韧带的受力情况。此外,由于所述固定皮带3是对患者的下颌骨100进行固定,因此不会占用患者口腔内的空间,从而也避免了对口腔治疗过程造成干扰。

所述底杆11可以是直杆,也可以是如图2、3所示的弧形杆,当所述底杆11是弧形杆时,可使得患者头部被固定后还可轻松的左右旋转调整位置。

两个所述底杆11之间的距离l1为15-35cm,这样可确保两个所述底杆11分别位于患者的后脑部和颈部。

两个所述固定杆12之间的距离l2为30-50cm,这样可保障所述固定杆12不与患者的头部接触,从而可保留足够的操作空间来对所述定位杆2和所述固定皮带3进行操作。

所述定位杆2的一端可以通过销钉(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固定杆12保持可旋转连接,而另一端可通过紧固螺栓(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固定杆12连接,这样,通过调整所述紧固螺栓,即可控制对所述定位杆2的位置的旋转和锁定。

参见图2所示,所述固定杆12设置有中空通槽121,这样可在所述中空通槽121上设置可滑动的扣钉(图中未示出),所述固定皮带3两端设置有与所述扣钉对应的钉帽(图中未示出),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所述扣钉的位置来调整所述固定皮带3的位置来对不同患者的下颌体进行固定。

为了保障患者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所述底架1和所述固定杆12均可进一步设置有海绵垫(图中未示出)来保障患者头部和颈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口腔治疗辅助装置,结构简单,在可以长时间保持患者口腔打开状态的前提下大大缓解了患者头部的肌腱/韧带的疲劳程度,此外由于不占用口腔空间,从而避免了对口腔治疗过程的干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