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方虹膜后粘连显微分离剪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4741发布日期:2019-07-06 11:3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方虹膜后粘连显微分离剪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上方虹膜后粘连显微分离剪刀,具体涉及一种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上方虹膜后粘连显微分离剪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玻璃体切割合并白内障摘除术后的无晶体眼患者在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时常常遇到虹膜后粘连情况,即虹膜与睫状沟残余的晶状体囊膜由于第一次手术后的炎症产生粘连,导致瞳孔小,影响手术操作,其中尤以上方虹膜后粘连的分离为困难;而且由于虹膜与残余晶状体囊膜粘连,会显著影响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导致术后人工晶状体移位、夹持。临床实践中,手术医生在术中常采用先分离虹膜后粘连,扩大人工晶状体植入空间,再进行后续手术操作,其具体手术步骤包括:

1)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或0.2%利多卡因球后神经阻滞麻醉,消毒铺巾;

2) 制作主切口(利用宝石刀于角膜或角巩膜缘人工制作2.2-2.6mm透明角膜或角巩膜隧道切口等);

3) 通过主切口在前房注入粘弹剂保护角膜内皮;

4) 分离虹膜后粘连(1ml注射器针头或囊膜剪);

5) 再次注入粘弹剂保护角膜内皮;

6) 植入人工晶状体;

7) 吸除残留粘弹剂,水密或10-0尼龙线缝合主切口。

业内知晓,对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而言,分离虹膜后粘连是常规重要步骤之一,如果不能完整的分离,将没有足够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空间,可能造成人工晶状体移位、夹持等并发症。但目前对于虹膜后粘连的分离并没有专门的器械,常用的器械有囊膜剪及1ml注射器针头等,由于并非特制,这些器械在进行虹膜后粘连、尤其是上方的粘连分离时存在有如下缺陷:

1) 手术切口一般在上方,由于剪刀设计的弧度关系,不能弯折,通常上方尤其是切口附近的虹膜后粘连用囊膜剪分离时非常不顺手,无法伸到虹膜背面很好地分离上方粘连,需要借助弯折成钩状的1ml注射器针头;

2) 1ml注射器针头较小,过于锋利,容易损伤周边组织,误伤虹膜,引起出血,遮挡手术视野,使本就困难的操作雪上加霜,且对于上方虹膜的粘连分离还需将针头尖端弯折成钩状使用,进一步增加器械进出伤口的次数及操作步骤,最终分离虹膜后粘连所需的时间及质量与医生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

由于以上缺陷,临床实践中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上方切口附近虹膜后粘连的处理是一个技术难点,尤其是对于经验缺乏的初学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风险的增加一方面会增加手术医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便也增加了患者的手术创伤及不良手术体验,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在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可以简便分离上方切口附近虹膜后粘连的器械,而目前市面上并没有该类医疗器械报道。

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申请的发明人拟提供一种上方虹膜后粘连显微分离剪刀,以满足有关手术操作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上方虹膜后粘连显微分离剪刀,该显微分离剪刀操作简便,创伤小,适用于分离上方虹膜后粘连。

本实用新型的该显微剪刀有两种不同样式,其设计特点主要在于弯折成钩状的剪刀头部。

如图1所示,该剪刀主体类似于玻璃体视网膜剪刀,包括手柄,连接杆及剪刀刀头,总长15cm,前端连接杆长3cm,宽1mm,剪刀刀头为垂直向设计,即刀头运动方向与杆体长径平行,如图2所示,外侧剪刀刀头固定,内侧剪刀刀头可向前滑行与外侧刀头贴合剪切,前端向后弯折,形成钩状,弯折后剪刀刀头宽2.2mm,长2mm,与后端连接杆角度为60°,剪刀材质为医用级不锈钢。

使用时将剪刀从切口处伸入前房,其弯折成钩状的头部可方便地插入上方虹膜背面,剪切并分离上方虹膜后粘连。

本实用新型的上方虹膜后粘连显微分离剪刀可用于不同程度类型的上方虹膜后粘连分离,方便、快捷,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减轻术后反应,更好地提高手术安全性、疗效及满意度;该剪刀设计实用,制备、使用方便,尤其适合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进行上方虹膜后粘连分离,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增加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稳定性,避免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同时可减少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手术体验,以及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医生学习曲线,因此其发明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上方虹膜后粘连显微分离剪刀具有以下优点

1) 设计简单,使用方便;

2) 相比普通显微囊膜剪刀,其弯折的头部可采用正手方式与瞳孔缘平行地插入上方虹膜背面,方便分离;

3) 相比囊膜剪更适合于眼球较小的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患儿;

4) 相比弯折成钩状的1ml注射器针头,虹膜后粘连分离剪刀的刀头面积相对较大,可有效分离粘连范围大及相对牢固的组织,增加分离的效率,减少手术时间,提高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稳定性;且可以利用剪刀的剪切及撑开的力量辅助分离,减少对虹膜组织的过分牵拉;剪刀刀头顶端圆钝,可避免对虹膜、晶状体囊膜及周围组织的误伤,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剪刀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剪刀的外侧剪刀与内侧剪刀刀头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显微剪刀可制成两种不同样式,其设计特点主要在于弯折成钩状的剪刀头部;如图1所示,该剪刀主体类似于玻璃体视网膜剪刀,包括手柄,连接杆及剪刀刀头,总长15cm,前端连接杆长3cm,宽1mm,剪刀刀头为垂直向设计,即刀头运动方向与杆体长径平行,如图2所示,外侧剪刀刀头固定,内侧剪刀刀头可向前滑行与外侧刀头贴合剪切,前端向后弯折,形成钩状,弯折后剪刀刀头宽2.2mm,长2mm,与后端连接杆角度为60°,剪刀材质为医用级不锈钢;

在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体眼患者,虹膜上方局部后粘连,进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采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消毒铺巾,2.6mm宝石刀制作透明角膜切口,通过切口在前房注入粘弹剂保护角膜内皮,将上方虹膜后粘连显微分离剪刀从切口伸入前房,弯折的头部插入上方粘连处虹膜背面,剪切分离局部虹膜后粘连,再次注入粘弹剂保护角膜内皮,植入人工晶状体,吸除残留粘弹剂,水密切口,术毕;

在手术实践过程中,虹膜后粘连分离时间较以往手术明显减少,操作简便,避免了对虹膜的进一步损伤,术中无出血,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患者视力好、恢复快。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显微剪刀可制成两种不同样式,其设计特点主要在于弯折成钩状的剪刀头部;如图1所示,该剪刀主体类似于玻璃体视网膜剪刀,包括手柄,连接杆及剪刀刀头,总长15cm,前端连接杆长3cm,宽1mm,剪刀刀头为垂直向设计,即刀头运动方向与杆体长径平行,如图2所示,外侧剪刀刀头固定,内侧剪刀刀头可向前滑行与外侧刀头贴合剪切,前端向后弯折,形成钩状,弯折后剪刀刀头宽2.2mm,长2mm,与后端连接杆角度为60°,剪刀材质为医用级不锈钢;

在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体眼患者,虹膜全周后粘连,进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采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消毒铺巾,2.6mm宝石刀制作角巩膜隧道切口,通过切口在前房注入粘弹剂保护角膜内皮,将上方虹膜后粘连显微分离剪刀从切口伸入前房,弯折的头部插入上方粘连处虹膜背面,剪切分离上方的虹膜后粘连,再将该分离剪刀翻转,更换刀头方向,使刀头插入下方粘连处虹膜背面,分离下方粘连,再次注入粘弹剂保护角膜内皮,植入人工晶状体,吸除残留粘弹剂,10-0线缝合切口,术毕;

在手术实践过程中,利用上方虹膜后粘连显微分离剪刀并翻转刀头朝向后,可简便地分离全周虹膜后粘连,避免了对虹膜及周围组织的误伤,术中无出血,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炎症反应轻,患儿视力好、恢复快。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是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等,如简单改变剪刀材质、大小,剪刀头部弯折角度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