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7932发布日期:2019-04-13 00:5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进行妇科检查的时候,需要对病人的患处进行消毒,消毒完成之后,才可以对病人的患处作进一步的处理。

现有的技术中,大多都是由医务人员使用镊子几区棉球进行擦拭,操作比较繁琐,而且棉球上吸收的消毒液比较多,浪费了一定量的消毒液,采用棉球擦拭的方法进行消毒过后,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而且这些垃圾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对其他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包括注射桶,所述注射桶为中空结构,注射桶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注射桶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滑动安装有推杆,且推杆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外,推杆位于注射桶内的一端与活塞焊接固定,注射桶远离第一通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安装有第一导管,且第一导管的一端延伸至注射桶外,第一导管位于注射桶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喷头,注射桶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安装有第二导管,且第二导管的一端延伸至注射桶外,第二导管的下方设有储藏瓶,储藏瓶的顶部开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内安装有第三导管,且第三导管的一端延伸至储藏瓶外,第二导管位于注射桶外的一端延伸至第三导管内,且第二导管与第三导管紧密接触,第二导管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孔,第三导管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内滑动安装有卡杆,且卡杆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限位孔外,卡杆位于第三导管内的一端贯穿第一限位孔并延伸至第二导管。

优选的,所述推杆位于注射桶外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上安装有防滑垫,防滑垫上安装有螺钉,防滑垫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一把手上。

优选的,所述注射桶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孔,且出气孔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管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第二通孔紧密接触,喷头远离第一导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雾状喷孔,多个雾状喷孔均匀环形阵列在喷头上。

优选的,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三导管之间设有安装在第二导管上的蝶阀,第二导管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与第三通孔紧密接触,第三导管上套设有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与第四通孔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槽,卡杆上固定套设有限位块,限位块滑动安装在限位槽内,限位槽远离第二导管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套设在卡杆上的弹簧,弹簧与限位块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三导管外设有固定套设在卡杆上的第四密封圈,第四密封圈与第三导管紧密接触,卡杆位于第三导管外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注射桶、活塞、第一通孔、推杆、第二通孔、第一导管、喷头、第三通孔、第二导管、储藏瓶、第四通孔、第三导管、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卡杆共同构建了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能把消毒液以雾状的形式喷洒到患者的患处,操作非常方便,而且避免了垃圾的产生,当需要添加消毒液时,能很方便的把储藏瓶拆卸下来进行添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很均匀的把消毒液喷到患处,提高了消毒效果,而且几乎不产生任何垃圾,同时,消毒液的添加也非常便捷,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的主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的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桶、2活塞、3第一通孔、4推杆、5第二通孔、6 第一导管、7喷头、8第三通孔、9第二导管、10储藏瓶、11第四通孔、12第三导管、13第一限位孔、14第二限位孔、15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包括注射桶1,注射桶 1为中空结构,注射桶1内滑动安装有活塞2,注射桶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内滑动安装有推杆4,且推杆4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3外,推杆4位于注射桶1内的一端与活塞2焊接固定,注射桶1远离第一通孔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5,第二通孔5 内安装有第一导管6,且第一导管6的一端延伸至注射桶1外,第一导管6位于注射桶1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喷头7,注射桶1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8,第三通孔8内安装有第二导管9,且第二导管9的一端延伸至注射桶1外,第二导管9的下方设有储藏瓶10,储藏瓶 10的顶部开设有第四通孔11,第四通孔11内安装有第三导管12,且第三导管12的一端延伸至储藏瓶10外,第二导管9位于注射桶1 外的一端延伸至第三导管12内,且第二导管9与第三导管12紧密接触,第二导管9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孔13,第三导管 12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孔14,第二限位孔14内滑动安装有卡杆15,且卡杆15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限位孔14外,卡杆15 位于第三导管12内的一端贯穿第一限位孔13并延伸至第二导管9 内,通过注射桶1、活塞2、第一通孔3、推杆4、第二通孔5、第一导管6、喷头7、第三通孔8、第二导管9、储藏瓶10、第四通孔11、第三导管12、第一限位孔13、第二限位孔14、卡杆15共同构建了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能把消毒液以雾状的形式喷洒到患者的患处,操作非常方便,而且避免了垃圾的产生,当需要添加消毒液时,能很方便的把储藏瓶10拆卸下来进行添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很均匀的把消毒液喷到患处,提高了消毒效果,而且几乎不产生任何垃圾,同时,消毒液的添加也非常便捷,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推杆4位于注射桶1外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上安装有防滑垫,防滑垫上安装有螺钉,防滑垫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一把手上,注射桶1远离第二通孔5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孔,且出气孔位于第一通孔3的上方,第一导管6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第二通孔5紧密接触,喷头7远离第一导管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雾状喷孔,多个雾状喷孔均匀环形阵列在喷头7上,第三通孔8和第三导管12之间设有安装在第二导管9上的蝶阀,第二导管9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与第三通孔8紧密接触,第三导管12上套设有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与第四通孔11紧密接触,第二限位孔14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槽,卡杆15上固定套设有限位块,限位块滑动安装在限位槽内,限位槽远离第二导管9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套设在卡杆15上的弹簧,弹簧与限位块焊接固定,第三导管12 外设有固定套设在卡杆15上的第四密封圈,第四密封圈与第三导管 12紧密接触,卡杆15位于第三导管12外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把手,通过注射桶1、活塞2、第一通孔3、推杆4、第二通孔5、第一导管 6、喷头7、第三通孔8、第二导管9、储藏瓶10、第四通孔11、第三导管12、第一限位孔13、第二限位孔14、卡杆15共同构建了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能把消毒液以雾状的形式喷洒到患者的患处,操作非常方便,而且避免了垃圾的产生,当需要添加消毒液时,能很方便的把储藏瓶10拆卸下来进行添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很均匀的把消毒液喷到患处,提高了消毒效果,而且几乎不产生任何垃圾,同时,消毒液的添加也非常便捷,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储藏瓶10内装有消毒液,当需要对病人的患处进行消毒时,拉动第一把手,第一把手带动推杆4移动,推杆4带动活塞2在注射桶1内移动,然后转动注射桶1,使储藏瓶10位于注射桶1的上方,然后手动打开蝶阀,在重力的作用下,储藏瓶10内的消毒液流进注射桶1内,然后手动关闭蝶阀,然后推动第一把手,第一把手带动推杆4移动,推杆4带动活塞2移动,活塞2对注射桶 1内的消毒液进行压缩,通过第一导管6,经过喷头7从雾状喷孔以雾状的形式喷出,对患者的患处进行消毒,当需要往储藏瓶10内添加消毒液时,拉动第二把手,第二把手带动卡杆15在第二限位孔14 内移动,卡杆15带动限位块先限位槽内移动,限位块压缩弹簧,继续拉动第二把手,就可以把卡杆15从第一限位孔13内拉出,然后把储藏瓶10取下,进行消毒液的添加,添加完成之后,按照上述的方法就可以很快速的进行安装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