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医用开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7588发布日期:2019-02-01 19:58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医用开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调节医用开口器。



背景技术:

开口器是临床检查和治疗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在手术中长时间张嘴会让患者身心产生疲劳感,甚至会导致患者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使用合适的开口器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然而,目前使用的开口器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例如以公告号CN202960443U为代表的大多数开口器开口大小固定,手术操作时开口大小往往达不到患者的最适需求。其次,例如以公告号为CN20377687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为代表的C型开口器,主要通过将上下牙托伸入口腔从而起到固定支撑作用。但是这种支撑方式大量占用了口腔内有限的操作空间,诸如腭裂修复术等手术因为空间不足从而无法使用开口器,只能占用人力对患者口腔进行人工牵拉,从而增加了手术操作的成本与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开口器不能调节开口大小,过度占用口腔内操作空间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医用开口器,从口腔外伸入牙钩勾住牙齿,从而起到固定的作用并减少占用空间。同时又通过各零部件之间的内定位弹片与不同弹孔形成弹珠销连接来调节各零部件上下左右间距,从而找到适合患者的大小与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调节医用开口器,包括上牙钩(1)、下牙钩(2)、上固定臂(3)、侧调节轴(4)、下固定臂(5)、下调节轴(6),上牙钩(1)与同侧上固定臂(3)以弹珠销结构相连接,同侧上固定臂(3)与下固定臂(5)之间通过侧调节轴(4)以弹珠销结构相连接,两侧下固定臂(5)之间通过下调节轴(6)以弹珠销结构相连接,下牙钩(2)与同侧下固定臂(5)以弹珠销结构相连接。

上牙钩(1)和下牙钩(2)中部设有一曲阶,称为唇挡(8),起到压住嘴唇暴露牙齿的作用,方便牙钩勾住牙齿而不损伤唇部。

弹珠销结构包括内定位弹片和弹孔(7),通过内定位弹片和弹孔 (7)形成的销连接进行固定与调节,内定位弹片包括了弹珠弹片(9) 和弹扣(10),上牙钩(1)、下牙钩(2)、侧调节轴(4)和下调节轴 (6)端部设有由弹珠弹片(9)连接弹扣(10)形成的内定位弹片,弹珠弹片(9)为伸出柱端的弹性金属片,头部连接有圆柱形凸起状的弹扣(10),上固定臂(3)、下固定臂(5)端部设有弹孔(7),随着上牙钩(1)、下牙钩(2)、侧调节轴(4)、下调节轴(6)与上固定臂(3)、下固定臂(5)之间的相对运动,弹扣(10)移入弹孔(7),弹珠弹片(9)由于弹力作用将弹扣(10)卡入弹孔(7)从而固定。

上固定臂(3)与上牙钩(1)相接开口处设有2~4个弹孔(7),与上牙钩(1)的内定位弹片销连接组成弹珠销结构,起到固定和调节对侧上牙钩间距的作用;上固定臂(3)与侧调节轴(4)相接处设有2~4个弹孔(7),与侧调节轴(4)的内定位弹片销连接组成弹珠销结构,下固定臂(5)与侧调节轴(4)连接处设有2~4个弹孔(7),与侧调节轴(4)的内定位弹片销连接组成弹珠销结构;下固定臂(5) 与下牙钩(2)相接开口处设有2~4个弹孔(7),与下牙钩(2)的内定位弹片销连接组成弹珠销结构,起到固定和调节对侧下牙钩(2) 间距的作用;下固定臂(5)与下调节轴(6)相接处设有2~4个弹孔(7),与下调节轴(6)的内定位弹片销连接组成弹珠销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开口器采用牙钩勾住牙齿,连接上、下固定臂形成C型结构,从而经口腔外部撑开口腔,有效地消除了传统开口器占用口腔内部空间不利于操作的缺陷。各部件之间又通过弹珠销进行连接,起到了调节开口大小,适应不同患者需求与喜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弹珠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可调节医用开口器,包括上牙钩1、下牙钩2、上固定臂3、侧调节轴4、下固定臂5、下调节轴6。同侧上固定臂3与下固定臂5之间通过侧调节轴4以弹珠销结构相连接。两侧下固定臂5之间通过下调节轴6以弹珠销结构相连接。上牙钩1 与同侧上固定臂3以弹珠销结构相连接。下牙钩2与同侧下固定臂5 以弹珠销结构相连接。

上述上牙钩1结构中间部设有一曲阶,称为唇挡8,起到压住嘴唇暴露牙齿的作用,方便牙钩勾住牙齿而不损伤唇部。

上述下牙钩2结构中间部设有唇挡8。

上述弹珠销结构位于上牙钩1与上固定臂3、上固定臂3与侧调节轴4、侧调节轴4与下固定臂5、下固定臂5与下牙钩2、下固定臂5与下调节轴6的连接处。弹珠销包括内定位弹片和弹孔7,通过内定位弹片和弹孔7形成的销连接进行固定与调节。内定位弹片包括了弹珠弹片9和弹扣10。弹珠弹片9连接在上牙钩1、下牙钩2、侧调节轴4和下调节轴6的端头,为伸出柱端的弹性金属片,头部连接有圆柱形凸起状的弹扣10,上固定臂3、下固定臂5端部设有弹孔7,随着上牙钩1、下牙钩2、侧调节轴4、下调节轴6与上固定臂3、下固定臂5之间的相对运动,弹扣10移入弹孔7,弹珠弹片9由于弹力作用将弹扣10卡入弹孔7从而固定。按压弹扣10则可打破销固定,从而使上牙钩1、下牙钩2、侧调节轴4、下调节轴6与上固定臂3、下固定臂5相对运动。

上述上固定臂3与上牙钩1相接开口处有三个弹孔7,与上牙钩 1的内定位弹片形成销连接组成弹珠销结构,起到固定和调节对侧上牙钩1间距的作用。上固定臂3与侧调节轴4相接处有两个弹孔7,与侧调节轴4的内定位弹片形成销连接组成弹珠销结构。

上述侧调节轴4两端接有内定位弹片,与上固定臂3、下固定臂 5的弹孔7形成销连接组成弹珠销结构,起到固定、调节上固定臂3、下固定臂5间距的作用。

上述下固定臂5与侧调节轴4连接处有两个弹孔7,与侧调节轴 4形成销连接组成弹珠销结构。下固定臂5与下牙钩2相接开口处有三个弹孔7,与下牙钩2的内定位弹片形成销连接组成弹珠销结构,起到固定和调节对侧下牙钩间距的作用。下固定臂5与下调节轴6相接处有三个弹孔7,与下调节轴6的内定位弹片形成销连接组成弹珠销结构。

上述下调节轴6两端接有内定位弹片,与两侧下固定臂5的弹孔 7形成销连接组成弹珠销结构,起到固定和调节两侧下固定臂间距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使用前先组装各部分零件,侧调节轴4通过两端由弹珠弹片9连接的弹扣10分别与上固定臂3和下固定臂5的弹孔7形成弹珠销连接进行固定;两侧的下固定臂5通过弹孔7与下调节轴6 两端由弹珠弹片9连接的弹扣10形成弹珠销连接进行固定;上牙钩 1通过由弹珠弹片9连接的弹扣10与上固定臂3上弹孔7形成弹珠销连接进行固定;下牙钩2通过由弹珠弹片9连接的弹扣10与下固定臂5上弹孔7形成弹珠销连接进行固定;最终连接效果如图1所示。用手按压弹扣10打破销固定,从而使上牙钩1、下牙钩2、侧调节轴 4和下调节轴6通过滑动和上固定臂3、下固定臂5做相对运动,调节上下开口大小,左右宽度,找到让患者感到舒适同时令术者适于操作的位置。之后将弹扣10滑动至附近弹孔7,利用弹珠弹片9的弹力作用将弹扣10卡入弹孔7固定,即可达到调节的目的。用上牙钩 1勾住患者上牙,用下牙钩2勾住患者下牙,用唇挡8将患者唇部翻开挡住暴露牙齿,即可达到令患者开口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