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绑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9595发布日期:2019-03-08 17:53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头绑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头绑带。



背景技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表现有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睡眠中打鼾是由于空气通过口咽部时使软腭振动引起,打鼾是OSAHS的特征性表现。

OSAHS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非手术治疗中常采用佩戴头绑带来纠正睡眠呼吸中的口呼吸,通过向上的牵引力提拉下颌,以避免患者在熟睡时习惯性地张开嘴巴呼吸。在头绑带的使用过程中,头绑带和患者皮肤接触的舒适度、稳定度以及佩戴的易操作程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将直接影响患者使用体验及治疗效果。现有的头绑带整体结构过于复杂,其佩戴和松紧调节操作多有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的头绑带。

一种头绑带,所述头绑带具有弹性,所述头绑带包括:

头冠带,呈中空的闭环状并用于与佩戴者头部紧贴;

两个侧绑带,分别连接于所述头冠带的两侧,所述头绑带佩戴时所述两个侧绑带位于佩戴者耳部的前端侧;

托带,与两侧的所述侧绑带连接并用于与佩戴者的下颌紧贴,所述托带的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侧绑带可拆卸连接并能调整与侧绑带的连接位置,以实现对所述头绑带佩戴的松紧度的调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冠带包括用于与佩戴者头部前侧紧贴的第一连接带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带两端的第二连接带,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带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带关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中心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带未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位于80度至85度之间,所述侧绑带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位于135度至140度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射出钩,两个所述侧绑带与所述托带相对的面分别设置有磨毛布,或者所述托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磨毛布,两个所述侧绑带与所述托带相对的面分别设置有射出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带包括前托带及与所述前托带连接并用于与佩戴者下颌的底端紧贴的后托带,所述前托带在佩戴时位于佩戴者下颌的前端,所述前托带与所述后托带围成适于包裹人体下颌的容置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托带与所述后托带的连接处形成使所述托带可折合的折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带呈一体式的立体杯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冠带和所述侧绑带的弹性系数均大于所述托带的弹性系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带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侧绑带之间分别连接有连接件,以防止所述头绑带佩戴和调节的过程中所述托带的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弹性织带或弹性复合织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冠带、侧绑带及托带采用不同材质,所述头冠带受力后产生弹性变形、外力消失时能恢复原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绑带由单层织物或复合织物制成,所述复合织物包括至少一层织物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绑带采用由上表面织物层、中间层及下表面织物层构成的复合织物,所述中间层位于所述上表面织物层和所述下表面织物层之间,所述中间层具有弹性和透气性,所述下表面织物层用于与佩戴者紧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为海绵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的边缘是裸露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织物层的边缘与所述下表面织物层的边缘封闭,所述中间层被完全密封于所述上表面织物层和所述下表面织物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织物层与所述下表面织物层的边缘封闭处为光滑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织物层与所述下表面织物层的边缘封闭处形成有熔接凸部,所述熔接凸部突出于所述头绑带的表面。

上述头绑带,整体无刚性构件且结构简单,能通过调节托带与侧绑带的连接处的位置来实现佩戴松紧度的调节,调节操作非常便捷。

上述头绑带,采用由至少一层织物层构成的复合织物,具有弹性和透气性,而且具有柔性,适于长期佩戴和反复使用。

上述头绑带,托带的两端与两侧的侧绑带之间连接设置有弹性织带或弹性复合织物,使头绑带在佩戴和调节时不会脱落,能很好地配合拖带的调节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头绑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头绑带佩戴时的简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头绑带部分部件未连接时的简易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头绑带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头绑带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头绑带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头绑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2,根据一实施例提供的头绑带,该头绑带为弹性带,头绑带包括头冠带101、连接于头冠带101两侧的两个侧绑带及与侧绑带连接的托带20。

头冠带101整体呈中空的、立体的闭环状,大致形状适配于人体头顶部,头绑带佩戴时,头冠带101与佩戴者头部的顶部紧贴,头冠带101的左右两侧关于一竖直面对称。两个侧绑带包括分别连接于头冠带101两侧的第一侧绑带103和第二侧绑带102,第一侧绑带103和第二侧绑带102对称连接于头冠带101的左右两侧,头绑带佩戴时,第一侧绑带103和第二侧绑带102均位于佩戴者耳部的前端的一侧。托带20与两侧的侧绑带连接并用于与佩戴者的下颌(人体头部靠近前端的下部分)紧贴,托带20的至少一端与侧绑带可拆卸连接,即可通过调节托带20在侧绑带上的连接处的位置,进而实现对头绑带佩戴的松紧度的调节。头绑带整体结构简单,部件较少,且佩戴和松紧调节的操作都非常便捷,适于佩戴者的长期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托带20的两端均与两侧的侧绑带可拆卸连接,托带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射出钩,第一侧绑带103和第二侧绑带102与托带20相对的面分别设置有磨毛布(图未示)。可以理解,托带20的两端可以分别设置有磨毛布,第一侧绑带103和第二侧绑带102与托带20相对的面分别设置有射出钩。可以理解,托带20与侧绑带之间可以采用其他方便调节的结构,例如多级扣合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托带20的两端与两个侧绑带之间分别连接有连接件302,该连接件302用来防止头绑带佩戴和调节的过程中托带20从头绑带上的脱落。连接件302为线型的弹性织物,可采用但不仅限于弹性织带、弹性复合织物。

结合参阅图1、图2,托带20包括前托带202和后托带201,前托带202在佩戴时位于佩戴者下颌的前端,后托带201用于与佩戴者下颌的底端紧贴,前托带202与后托带201围成适于包裹人体下颌的容置空间。头绑带佩戴后,前托带202与佩戴者下巴的前端可形成有一定的空间,不必全部紧贴下巴前端的皮肤。在一实施方式中,前托带202与后托带201的连接处形成使托带20可折合的折线2010,使托带20能更好地与佩戴者下颌紧贴。如图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托带20呈一体式的杯状结构,该托带20可使用但不仅限于热压成型的方式加工成适于人体下颌的形成,此时托带20为一体式的立体部件。

在一实施例中,头冠带10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带1010及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带1010两端的第二连接带1011,两个第二连接带1011左右对称设置,两侧的第二连接带1011远离第一连接带1010的一端相连接,例如通过车缝连接。第一连接带1010呈弧形,第二连接带1011大致呈直条形,第一连接带1010与第二连接带1011的交汇处形成一定的弧度,两侧的第二连接带1011相连接之后,第一连接带1010和第二连接带1011均呈倾斜状态,以在佩戴时能贴合佩戴者的头部。

请参阅图3,两侧的第二连接带1011未连接在一起时,两侧的侧绑带也未与托带20连接,第一连接带101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带101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β1在80°~85°之间,第一侧绑带103与第一连接带101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β2位于135°~140°之间,第二侧绑带102与第一连接带101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等于β2。β1和β2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头绑带佩戴时侧绑带的受力方向与头冠带101边缘轮廓的受力方向匹配,避免侧绑带或头冠带101的局部发生翘曲,并且,头冠带101在两侧的第二连接带1011连接成立体的封闭结构后,能很好地匹配人体头顶的轮廓,提高适配性;另一方面,能避免头绑带佩戴时因β2偏大而导致侧绑带接触佩戴者的耳部。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各头绑带的部件均由柔性复合织物加工而成,该复合织物包括有至少一层织物层,例如,采用单层或两层织物层的复合织物,复合织物具有弹性、透气性,还具有一定的柔性,使头绑带适于长期佩戴。

在一实施例中,各头绑带的部件均采用多层复合材料,请参阅图5,其示出了采用三层结构的复合织物的剖视结构:分别为上表面织物层312、中间层403和下表面织物层313,复合工艺可以但不仅限于火焰贴合、胶贴等。其中,下表面织物层313采用对于皮肤较为柔软舒适的织物,比如针织或梭织化纤织物,织物的材质可选自尼龙、氨纶、涤纶等。下表面织物层313位于头绑带的内侧面,会与佩戴者面部和头部直接接触,应具有适当的拉伸弹性和透气性,与佩戴者皮肤接触柔软舒适,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力小。上表面织物层312位于头绑带的外表面,不与佩戴者面部接触,上表面织物层312具有适当的拉伸弹性和透气性。上表面织物层312可以采用但仅不限于氨纶、尼龙、涤纶等;中间层403位于下表面织物层313和上表面织物层312之间,中间层403采用柔软并具有适当的拉伸弹性的材质,以起到柔性缓冲的作用,可采用具有适当密度和硬度的海绵,例如聚氨酯海绵;中间层403具有透气性,使头绑带中的水分/汗液通过毛细管从皮肤转移到外界环境中。在一实施方式中,中间层403采用密度和厚度分布均匀的海绵,海绵可以是开孔的,例如采用开孔的高密度海绵。

头冠带101、侧绑带和托带20也可采用不同的材料,例如,头冠带101采用具有较好的拉伸回复率的材质,外力消失时头冠带101能恢复或基本恢复原状,以保证头绑带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不会越来越松,仍然能够起到较好的拉紧下颌的矫正效果。将头冠带101和侧绑带的弹性系数设置为均大于托带20的弹性系数,可确保佩戴者睡眠时下颚很难习惯性地张开。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头绑带的各绑带通过刀模机械冲切而成,边缘是裸露的,中间层403两侧的边缘外露于两侧的上表面织物层312和下表面织物层313,中间层403的边缘与上表面织物层312、下表面织物层313的边缘平齐。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上表面织物层312的边缘和下表面织物层313的边缘是封闭的,并且边缘封闭处为光滑的,例如通过高频波熔切封边的方法实现。请参阅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表面织物层312的边缘和下表面织物层313的边缘是封闭的,并且在边缘封闭处形成有熔接凸部62,该熔接凸部62突出于头绑带的表面,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封边工艺实现。

结合参阅图1、图2,头绑带的具体佩戴操作为:双手将头冠带101直接对准放置在头顶的位置,用一只手将头冠带101固定在头顶,另一只手拉开托带20部分将其罩在下颌上,在根据佩戴者的头部轮廓尺寸通过射出钩来调节松紧即可。佩戴稳定后头冠带101稳定地贴合在佩戴者的头顶,第一侧绑带103和第二侧绑带102分别位于佩戴者两侧耳部前方靠近面颊的位置。

佩戴时,佩戴者可通过调整托带20两端的射出钩在两侧的侧绑带上粘接的位置,来调整两侧的侧绑带的力度,达到佩戴舒适、稳固的功能。而连接件302能避免在佩戴调节的过程中托带20从头绑带上分离脱落,起到方便调节的作用,并且在日常收纳或清洗时不会丢失部件。

上述头绑带,整体无刚性构件且结构简单,能通过调节托带与侧绑带的连接处的位置来实现佩戴松紧度的调节,调节操作非常便捷。

上述头绑带,采用由至少一层织物层构成的复合织物,具有弹性和透气性,而且具有柔性,适于长期佩戴和反复使用。

上述头绑带,托带的两端与两侧的侧绑带之间连接设置有弹性织带或弹性复合织物,使头绑带在佩戴和调节时不会脱落,能很好地配合拖带的调节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